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及再教育途径浅析

2016-03-13 16:11肖品圆王长兴刘志新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14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赵 丹,肖品圆,王长兴,刘志新(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1400)



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及再教育途径浅析

赵丹,肖品圆,王长兴,刘志新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1400)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很不完善,突出表现为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等。为促进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分析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人员素质的途径,以期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再教育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并且是老龄化进程最迅速的国家。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78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60%。预计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加严重,可达31.00%。从表现形式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会养老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低”的“两高两大两低”特征。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养老和老年护理等社会问题日趋严峻,其中老年护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尤为突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寄希望于掌握现代老年服务意识、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技能服务队伍。养老护理员在2000年7月1日被劳动部确定为正式的职业工种,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则于2002年2月11日才开始施行,可见养老护理员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由于中国的养老事业才刚刚起步,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笔者认为,目前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针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养老护理技能再教育。

1 现有养老照护人员队伍现状分析

1.1人员数量严重缺乏

相对于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而言,我国养老护理人才严重缺乏。2012年,北京市平均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护理人员数仅为19人;2009年,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3万,然而南京216家养老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只有两千多人,平均每家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10人。目前,养老机构“用工荒”的情况十分普遍,南京一家民营医院下属的养老院需招聘管理和护理人员,均要求有养老院、老年护理机构相关从业经验,招聘信息发布近两个月,护理岗位几乎无人问津,“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该院负责人表示很无奈[1]。我国大部分省市均存在养老服务人群数量短缺情况,在西部地区、城乡接合处养老事业发展不完善的情况尤为突出。

1.2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性

目前我国的养老照护人才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家政策没有明确养老护理员的准入制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有些养老机构为了提高服务团队质量,引进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但比例较小且离职率高[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关部门指出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资源整合优势,提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转业、离不开就业困难群体这些作为家庭服务业重要组成人员的加入[3]。然而这些人员多是年龄偏大的家庭妇女或农民工,有些年龄达五六十岁;学历普遍比较低,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并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而养老护理人才应该是具备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康复、常见病预防与护理、急救、心理护理等能力的专业性人才,而现有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严重影响着养老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笔者曾为北京市某区培训在职养老护理人员,他们普遍从业年限不长,有的是刚入行,有些人甚至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这些人在照护老年人时,很难做到对症状进行观察与记录,尤其在护理失能老年人时困难较大。除此之外,鉴于现有养老机构的入住人群多是高收入、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群,他们对养老照护的要求更高,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护外,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养老照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另外,养老护理员由于社会地位较低、专业素质低、收入和待遇不高导致自我认同感差;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业务技能的掌握不够准确,导致照护质量不高,进而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养老护理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现在很多的养老机构对于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性认识不够,导致养老护理员的负担加重。据调查,有些养老机构中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护士、清洁员,将照护老年人的所有工作都推到了养老护理员身上,包括清洁、生活照料、基础护理等,照护人员没有层次分配,这使护理员的工作量翻倍、工作强度增加,有些机构甚至要求护理员连续12个小时工作。这些情况造成了养老护理服务人群不稳定、人才流失率高。

另外,近年来对于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合二为一的居家养老呼声越来越高,有的学者提出这有可能是将来替代目前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在家养老,而是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城市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对街道、社区的整体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而且需要在对社区进行重新合理整合的前提下才能开展该种模式[4]。但目前国内居家养老的发展脚步慢于机构养老,也缺乏吸引养老护理人才的有利条件,存在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不利于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2 现有养老护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养老护理人才严重短缺、素质偏低及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下,应该加强对现有养老照护人才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2.1基层社区居家养老知识培训

居家养老是家庭成员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养老模式,很多家庭成员在照顾老年人时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他们渴望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目前有些省市已开始开展一些活动,如由医生、护士、康复师根据家庭成员或者其他照护者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护理技巧举办专题讲座,并普及大众群体的医学科普知识。笔者曾于北京市某区老龄办为当地社区居民做过养老护理方面的培训,听众多为老年人家属,他们普遍反映更需要失能老年人的照护知识和康复技能,因此今后可加大此方面内容的培训力度。

2.2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再教育

2.2.1培训取证应该逐步完善养老护理行业的准入制度,实施持证上岗政策。民政部门将职业资格培训与民政部的福彩公益基金结合起来,对在职养老护理员进行免费培训与取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来自民政部的消息显示,目前已从福利彩票公益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从2010年的1 500万元增至2015年的3 000万元。培训项目除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外,还包括高端培训、院长培训等。随着培训扶持力度的加大,民政部要求,到2015年养老护理员要全面持证上岗。

2.2.2专项培训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照护技术进行专项培训和学习考核。开展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另外,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在职轮训,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对长期卧床老年人进行翻身预防压疮,对失能老年人进行特殊口腔护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的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加强管理。

2.2.3专题讲座养老机构可以依托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或已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这些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养老机构中患有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较多,但是护理员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护理员在照护这类老年人时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无从下手的现象。养老机构可以请医院专家或者培训师对护理员开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指导,使照护者能够发现老年人的一些异常表现,进行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逐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

2.2.4开展技能大赛201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承办的全国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北京举办。首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将大赛与职业技能证书联系起来,大赛中表现合格的选手在赛后可拿到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各种规模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均在举行,通过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激发了照护人员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推动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2.3着力提升养老照护人员社会地位

养老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是其社会地位低、待遇差、职业认同感不强。为增强养老照护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应该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如为倡导和弘扬关爱老人、人道奉献的护理职业精神,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浙江嘉兴海宁率先在全国设立“养老护理员节”,确定每年护士节同时为“养老护理员节”。2014年5月12日,全市上下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提升了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例如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市、镇(街道)分别对全市16家养老机构(包括1家民办养老机构)的14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了慰问,向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及慰问品,感谢他们对养老护理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5]。这一活动可在全国、全社会普遍开展,以提高养老照护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而促进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应该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发展培养新的养老护理团队,才能逐步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照护人员缺口不断扩大的压力,实现我国养老照护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滔.养老服务:金矿待开,人才短缺[J].职业,2009(2):44-45.

[2]陈卓颐,黄岩松,罗清平,等.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的理性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43-145.

[3]孙钰林.养老护理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社会福利,2011(10):37.

[4]高晓路,颜秉秋,季珏.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75-1281.

[5]徐国娇.浙江嘉兴海宁首设“养老护理员节”四举措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J].中国福利,2014(6):35.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5-6)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