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羊毛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6-03-13 20:45:21王雪娇肖海峰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羊毛绵羊发展

王雪娇,肖海峰



我国羊毛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王雪娇,肖海峰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草场资源退化加剧,我国羊毛产业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的背景使得我国羊毛产业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羊毛产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找出适合我国羊毛产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战略决策,为我国羊毛产业乃至畜牧业获得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羊毛产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政策选择

羊毛是人类在纺织史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柔软而富有弹性,羊毛制品具有手感丰满、吸湿汗强、保暖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1]。我国是羊毛的生产大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和消费国。然而,由于国内高质量的半细羊毛、细羊毛的生产远不及国际市场的水平,再加上我国羊毛在国内羊毛市场上的交易量远不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导致国毛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一直很弱,价格也很难占据绝对优势[2]。随着世界羊毛加工中心逐渐向我国转移,我国羊毛消费量急剧增加,国内羊毛产量越来越无法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巨大的国产羊毛供应缺口使得我国毛纺工业已成为一个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极高的产业①。

羊毛产业不仅关乎我国几千万边疆少数民族和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千百万从事羊毛流通、加工、制成品销售和出口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物联网等电子商务新元素逐渐与农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羊毛产业作为紧密连接一、二、三产业的重要产业,不仅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而且在中-新自贸区建立、中-澳自贸协定签订的背景下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未来我国羊毛产业该何去何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这是本文关注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战略决策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Kenneth K Andrews)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综合考虑了所研究对像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与国家战略等领域的分析研究[3]。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指出产业资源优势和劣势,了解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为制定提升经济活动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判断和清晰的思路。

(一)内部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羊毛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首先,羊毛原料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天然、弹性、吸湿、保暖、舒适等其他纤维原料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尤其是细羊毛和超细羊毛,更加细腻、柔软,是高档纺织产品的重要原料[4];其次,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8%,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3倍[5];再次,我国粗饲料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5亿多吨,但是由于粗饲料的适口性差及纤维素含量等因素,其利用率较低。若通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可被绵羊充分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从而增加羊毛产量[6];再加上我国养羊业历史悠久,羊毛在我国的使用也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多年的养殖习惯、丰富的养殖经验及各项羊毛加工工艺的广泛使用都使得养殖户对绵羊产业产生了浓厚的热情,从物质条件、感情基础、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绵羊养殖和羊毛加工基础;最后,我国拥有丰富的毛用羊品种资源,再加上科研人员多年的艰辛努力,使得我国各绵羊主产区培育并形成了与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相适宜的绵羊饲养品种,这些都是发展我国羊毛产业的重要遗传资源。

尽管如此,我国羊毛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多方面的劣势。首先,目前我国羊毛生产大多仍以农牧户家庭为单位,分散饲养绵羊,规模化程度比较低,羊毛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各大细羊毛主产区纷纷出现细毛羊“倒改”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国内羊毛的质量[7];其次,大量的羊毛制品出口和国内市场消费,使中国成为羊毛的加工消耗大国,然而中国羊毛的单产水平有限,国内羊毛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再加上我国肉毛比价的不断上升,羊毛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国内羊毛自给能力进一步降低[8-10];再次,在当前我国不健全的羊毛流通体制下,羊毛收购大多靠商贩挨家挨户上门收购,且收购价格大部分仍以“污毛计价”,养殖户“混等混级”销售细羊毛现象较普遍,落后的计价方式、羊毛流通环节各主体之间连接不畅,使得我国羊毛走向“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1];再加上当前我国从事绵羊养殖的基本都是农村闲散劳动力,以50岁以上老人和守家妇女为主,而绵羊养殖又主要分布在教育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养殖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人力资本水平总体不高[7];最后,我国在育种、羊毛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分工协作、牧场建设、质量检验、羊毛销售等各产业链节上缺乏严格的管理,特别是羊毛流通市场体系的建立,这既影响了羊毛生产者收益,也给下游毛纺织行业带来很多采购问题,无形中将一些毛纺企业推到了购买国外羊毛的端口,给国产羊毛的销售带来负担,导致国毛不具有国际竞争力[11-12]。

(二)外部环境分析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只受到其内部环境的影响,更大范围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我国羊毛产业面临的机遇来看,不仅有近年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羊毛制品的消费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再加上国内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应用,为我国羊毛产业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首先,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国家针对羊毛产业在内的畜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且扶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如畜牧良种保护与补贴政策、畜牧业养殖购置补贴政策、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政策、动物防疫补贴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及对外贸易扶持政策等;其次,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消费者对服饰和装饰面料的追求明显地转向纯天然、轻薄化、易打理等特性,羊毛制成品因其柔软、保暖、贴身的优良特性而能满足消费者更高的要求,导致毛纺行业对羊毛特别是超细羊毛的需求显著增加[13];再次,中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以及出口国,每年净毛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约占全世界羊毛加工量近40%,且羊毛类服装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50%②。国内毛纺加工业正逐步从低水平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注重内涵的集约化模式方向转变,已经能够生产毛条、毛纱线、呢绒、毛毯、羊毛被、地毯等各类、各种质量水平的羊毛成品与半成品,总体上具备了较为充足的毛纺加工能力[13];最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绵羊的繁殖力和良种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为我国羊毛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事实上,除了上述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外,我国羊毛产业目前甚至未来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化威胁为机会是提升我国羊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受全球气候变暖、人为开垦草原、超载过牧、草原植被破坏和草原火灾、鼠虫害、雪灾等自然因素及灾害的影响,草原面积不断退化,生态持续恶化,羊毛产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14];其次,农牧户家庭为单位、较低技术水平的分散饲养模式,绵羊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的逐步推广,再加上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带来的地区间良种调运频繁等,无形中使得绵羊疫病流行加剧、危害加重,传播几率加大[15];再次,由于近年来国内市场羊肉价格不断上涨,肉羊多胎且产羔率高等特性,使得相比毛用羊而言,肉羊养殖的比较效益凸显,对国内羊毛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多地区出现毛羊养殖“倒改”、“转产”现象;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羊毛替代纤维的迅速崛起发展,对羊毛市场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最后,在中-新自贸区建立、201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中澳自贸协定》的背景下,我国羊毛市场将进一步放开。澳大利亚将从中国获得3万吨羊毛(洗净重量、约4.3万吨原毛)的国别配额,配额内关税为零。同时,国别配额的数量将在此基数上每年增加5%,到2024年,免关税进入中国市场待遇的澳大利亚羊毛将达到近4.5万吨(洗净重量、约6.43万吨原毛)。由于澳毛质量优于国毛,且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进口数量的增加将会挤压国内羊毛的市场空间[16-17]。在国毛市场份额下降的同时,外毛对我国羊毛生产带来的冲击必将导致生产羊毛的农牧户蒙受经济损失,羊毛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二、我国羊毛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可知,未来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以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为前提条件,以为毛纺加工业提供优质羊毛原料为出发点,以保障养殖户基本经济利益为落脚点,以增强羊毛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实现我国羊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羊毛产业发展应以加快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羊毛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羊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羊毛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及加快推进毛纺加工业自主品牌建设等为重点。

(一)发挥资源和品种优势,提高优质羊毛产量和质量

绵羊优良品种是我国羊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和优良的毛用羊品种资源,但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草场植被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羊毛产业的资源和品种优势逐渐变为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的威胁,再加上近年来国内肉羊的不断冲击,不仅导致羊毛产量的下降,而且羊毛质量也在逐步退化,细羊毛越来越粗,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羊毛生长特性,以及市场对羊毛原料的需求情况,并结合羊毛产业发展的可能方向,对我国羊毛产业进行区域规划,积极推进农牧户羊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提升羊毛综合生产能力[18-19];进一步加大绵羊品种保护、选育和改良力度。加强对已有育种成果的保护力度,保护我国优良绵羊品种的品种特性,科学制定育种方向和品种标准,积极做好绵羊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绵羊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的科研支持力度。

(二)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羊毛产业人力资本水平

人力资本是羊毛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然而,当前我国从事羊毛生产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科研团队2015调研数据③,农牧民平均年龄为52岁,从事绒毛用羊养殖的农牧民年龄多在45-65岁之间,大约占被调研农牧民的78.95%,年龄最大的为75岁;在被调查的农牧户中,最高学历一般为高中或中专,仅44.08%的农牧户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还有47.37%的农牧民的文化教育停留在小学或以下水平。因此,应该重视并加强现有从业羊毛生产人员技能的提升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对羊毛产业从业人员广泛进行绵羊品种繁育、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等产业经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解决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并引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我国羊毛产业的发展。另外,逐渐建立和完善羊毛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从而满足羊毛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如绵羊品种繁育、饲草料营养、毛纺加工、市场开拓等的人才需求。

(三)融入电子商务等现代元素,建立健全羊毛流通市场及其配套机制

我国羊毛销售渠道单一,从事羊毛流通的以小商贩为主,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比较低,而且羊毛流通缺少固定、规范的交易场所,流通秩序不规范,这一现状严重损害了羊毛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因此,应进一步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成果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与羊毛销售流通相结合,不仅拓展羊毛流通渠道,而且减少了农牧户与毛纺加工企业的中间环节,经过较少的流通层次就可以将羊毛销售出去,降低交易费用,保障农牧户和毛纺加工企业的利益[1]。除此以外,建议在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等省建立羊毛收储中心,收储规模以当地羊毛产量的60%为上限,以各地羊毛生产成本价格为收储的最低保护价;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羊毛原料市场竞争力,提高羊毛交易水平,建议国家在毛纺织工业发达地区或羊毛主产区建设高起点羊毛交易市场,同时充分发挥羊毛交易的辐射带动作用[19]。

(四)加强羊毛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羊毛进口信息预警机制

虽然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羊毛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是羊毛仍是我国供需缺口最大的畜产品之一,每年我国需要进口较大数量的羊毛以满足毛纺加工业的原料需求,但是无限制大量进口势必会造成对国际羊毛市场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我国羊毛产业和毛纺加工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要加强羊毛市场的信息发布,使毛纺加工业和养殖户能及时了解我国羊毛原料的供求状况及价格信息,以便及时对生产经营进行安排和调整;同时,为应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外羊毛对我国羊毛生产的影响,防止国外羊毛冲击国内市场,应当建立羊毛进口信息预警机制[20]。可以根据我国羊毛原料需求和绵羊生产情况确定羊毛进口警戒线,当国外羊毛大量涌进并达到一定规模时,及时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如鼓励国内加工企业使用国毛,对直接采购国毛的企业实施生产奖励政策等,以保证国内生产不受大的冲击,还要紧密跟踪国际羊毛市场供给变化、价格波动和市场结构变化,促进国内毛纺加工企业实施统一的进口战略,规避澳毛等其他国家羊毛在羊毛定价权上的垄断。

(五)加强羊毛制品品牌建设,提高毛纺加工业的附加值和竞争能力

毛纺加工企业是上游绵羊产业直至终端羊毛制成品消费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其对羊毛原料的旺盛需求会直接拉动羊毛产业的健康发展,是羊毛产业的动力核心。随着国际国内羊毛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竞争日益成为羊毛制品市场竞争的焦点[21]。因此,国内毛纺加工企业应该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提高品牌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宣传推广各环节的整合能力,同时充分开发品牌无形资产,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形成国际化品牌,并积极进行国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为企业品牌寻求法律保护。

(六)积极打造羊毛产业集群基地,做大做强羊毛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建设羊毛产业集群,是现阶段乃至将来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然而,目前我国羊毛生产大多仍以农牧户家庭为单位,分散饲养绵羊,规模化程度比较低。尽管毛纺企业的集群度相对较高,但是仍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竞争优势弱化、成本压力加大、高端生产不足等问题,羊毛市场信息、科研生产、毛纺织业、管理等部门相对独立,缺乏产业间应有的分工合作,而且羊毛生产、加工、毛纺织等产业联动功能较弱[22]。因此,应该积极打造羊毛产业集群基地,吸引外资投入到羊毛的生产、科研、教育等领域来,引导羊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一些不具竞争力同行小企业,整合行业资源,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羊毛产业,提升羊毛产业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4年我国羊毛进口行业发展趋势”.http://www.chinairr.org/view/V13/201406/04-156101.html,2014.06

②和讯新闻网. 战英杰,“中国羊毛产业:路在何方”,中国经济. http://news.hexun.com/2010-12-14/126175587.html.2010.12.

③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在2015年7-8月间对陕西省榆阳区、神木县、横山县、靖边县和安塞县共5个县的绒山羊及吉林省的前郭县和乾安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县和奇台县共4个县的细毛羊养殖户所做的共计152份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陈海燕,石晶,等.中国绒毛用羊产业经济研究(第3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10-169.

[2] 肖海峰,周向阳,孙致陆,等.中国绒毛用羊产业经济研究(第1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70-211.

[3] 班明辉,陈秉谱,王发林,等.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2):70-73.

[4] 丁丽娜,肖海峰.我国羊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我国羊绒产品需求现状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7):86-88.

[5] 马月辉,付蓉.我国养羊业发展战略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6):8-10.

[6] 孙娇.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5,(1):19-21.

[7] 肖海峰,张莹,王贝贝,等.中国绒毛用羊产业经济研究(第4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90-105.

[8] 肖海峰,黄小曦,孙致陆,等.中国羊毛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3):80-89.

[9] 岳丹萍,欧源.中国羊毛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99-102.

[10]战英杰.中国羊毛生产和外贸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1]刘武兵,李婷.开放条件下中国羊毛产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13,(1):120-124.

[12]刘宇霞,马军,李媛媛,等.我国羊毛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5):6-9.

[13]张莹,肖海峰.我国羊毛羊绒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2):89-96.

[14]张存根.中国羊毛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1994,(8):23-28.

[15]周跃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J].畜牧兽医研究,2010,(10):75,89.

[16]周向阳,肖海峰.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羊毛产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3):35-43.

[17]董琴.中澳自贸区实质性协议的签订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1-24.

[18]冯凯慧,肖海峰.我国羊毛产区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2,(5):33-37.

[19]耿仲钟,孙致陆,肖海峰.中国羊毛生产区域布局变动特征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3,(6):52-55.

[20]尹贻金.中国羊毛价格预警机制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2.

[21]任巧巧.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5,(4):68-72.

[22]孔令英,李万明.新疆兵团棉花产业发展及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2010,(11):21-2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Wool Industry

WANG Xue-jiao, XIAO Hai-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 China)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wool industry is facing the dual constrai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background that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orld economic interpenetration and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makes the wool industry of China fac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e apply SWOT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a's wool industry, and then to identify the right strategic decis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ool industry. Most importantly, we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for our wool industry and eve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wool industry;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policy options

F307.4

A

2095-414X(2016)05-0014-05

王雪娇(1986-),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农业部、财政部项目(CARS-40-20)

猜你喜欢
羊毛绵羊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数绵羊
数绵羊
Golden fleecers
奔跑的绵羊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1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摸羊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