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盈蒴(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4023)
关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的对策探究
吕盈蒴(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4023)
油藏开发过程难度大、成本高,如开发方案不合理,可导致生产成本与维护成本不断升高,还会增加开发风险。科学开发油藏的前提条件为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准确把握油藏数量、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石油品质分布特点,合理评估油田生产现状及开发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准确预测油田的生产趋势。本文探究了油藏地质特征与油藏开发对策,以供参考。
地质特征;开发;油藏;对策
地质特质是决定油藏开发状态的重要因素,在开发油藏时应注意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生产测试资料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解决遇到的地质问题,有效动用油田储量,降低复杂油藏的开发难度。同时要运用技术手段研究油藏地质情况,建立地质模型,合理划分及对比储层结构,精细描述与解释地震构造、油气分布、非均质性情况,优化比选敏感性开发参数,以便在明确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调整开发方案,运用针对性的稳油控水措施,实现持续稳产。
1.1 地质特征
油藏的地质要素包括圈闭、盖层、储集层及充注系统,上述地质要素决定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评价油藏成藏组合形式时应将圈闭地质要素作为依据,划分圈闭的标准为盆地形成机制,常见的圈闭类型包括水动力型、混合型、地层型及构造型。盖层具有封隔油气的作用,可避免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逸散,油藏盖层多为不渗透或渗透性较差的岩石,盖层的分布规律及封隔特点决定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储集层指的是具有流体储集以及渗滤作用的岩层,了解储集层特征有利于分析石油聚集赋存情况。储集层的渗透性特征、孔隙性特征是决定石油储集层储集空间、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油藏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层、碎屑岩层,两种岩类中的石油储量占90%以上。除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碎屑岩储集层之外,还有少量泥质盐、变质岩、岩浆及火山岩储集层。充注系统是保证源岩、圈闭之间形成正常充注通道及油气运移路径的基础,同时是决定石油聚集特点的主要因素。充注系统的形成过程受到盆地结构、氧化作用、色层效应及差异聚集的影响,因此油藏中可出现多种充注系统。
1.2 开发对策
在开发油藏时,可以运用以下对策。首先,应精细描述油藏地质情况及油藏剩余储量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开发对策,以便为钻井工艺选择、钻井生产及油田稳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对于断距小、延伸短的低级序油藏断层,在开发时可以应用动静综合识别、三维边缘检测、精细相干、井间地震及三维解释等技术精确描述断层情况,利用描述结果控制水驱开发及保证在高含水期中实现有效挖潜。在描述储层微观、平面、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时,可采用模式拟合技术或层次分析技术解剖储层内部结构,准确识别垂向层序特点、砂体厚度与沉积情况。识别井间夹点时可采用小波分析技术或沃尔什反演法处理测井曲线,预测井间夹层时,可运用叠置对比、相变对比及等厚对比技术。描述油藏中的剩余油情况时,可以从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入手,采用三维定量分析软件录入储层参数,并在建立地质特征模型的基础上统一分析及计算定量指标,明确剩余油的富集特点,根据富集规律合理调整井网及注采方式。此外,在开发油藏时应注意保护好储层,有效控制油压,避免油压波动过大,处理好油水关系,根据渗透特征与产能大小控制闭井时间,防止地层受到污染。
某油藏位于断裂带的中段,属于三级构造形态,断裂形态包括同生断裂、弧形断裂及逆掩断裂,断块呈北西走向,断裂原因为压扭剪切。该区块开始沉积的时间为中三叠世,受到燕山运动及印支运动的推动,地层处于局部残存状态,该区块北面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油藏埋深为1529m~1958m,沉积厚度为12m~154m,主力油层位于砂层下。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同时含有中粒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成分包括长石、石英,颗粒接触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填隙物包括泥质、绿泥石,胶结致密,孔隙度为6%~10%,渗透率为0.16×10-3um2~8.79×10-3um2,油藏中分布有大量小孔隙、中孔隙与细喉道,非均质性强。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在开发时运用了阵列声波、FMI测井及三维地震技术深入研究储层裂缝分布情况与具体方位。在储层压力为4027psi时开始注水,以控制岩石形变及泡点压力,充分利用地层天然能量补充储层能量;同时运用了空气助排技术及氮气助排技术增大油藏压力,以缩短钻井吞吐周期。此外,需要根据地质特征优化组合多个层系进行选注开发,以提高出油量,并注意适时停井大修,在完善开发井网后及时复产。运用上述开发对策后,能够尽快恢复地层能量,稳定开采油藏。
综上,在油藏开发持续深入的情况下,精确描述地质特征有助于了解剩余储量情况、明确油藏类型,为进一步开采油藏提供技术支撑。在开发油藏时应综合利用动态地质资料与静态地质资料,把握油藏物性变化特点,准确计算油藏地质储量情况。另一方面,在开发油藏时应根据地质特征运用挖潜措施,减少复杂化油水关系对油田稳产带来的影响,合理控制油藏流体,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改造储层,避免储层遭到破坏,保证合理开发油藏。
[1]李刚,王智朋,鲍郃.油藏地质合理开发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