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竞(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郑州市郑东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
□田竞(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目前全国掀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为落实相关政策,2015年4月,河南省鹤壁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5月,郑州等8个城市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同年6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强调要“加强规划引领要求”,并提出了5条具体措施。文章主要探讨了郑州市郑东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几个途径,如建设海绵型生态水系和绿地系统、海绵型道路、海绵型小区和单位等。
郑东新区;海绵城市
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被提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在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同年10月,住建部正式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下简称《指南》),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掀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12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财政支持,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
2016年7月1日,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被纳入海绵城市试点区。7月21日,郑州迎来了今年首次暴雨天气,郑州“看海”模式开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出来。
根据郑州市规划,郑东新区规划范围26000hm2,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万三公路,北起黄河南岸,南至陇海铁路。共包括六个功能区:中央商务区(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区域、龙子湖高校园区、白沙园区、沿黄都市农业区。为了将郑东新区打造成郑州最适合居住的区域,海绵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根据《实施意见》,郑东新区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落实。
2.1 规划先行
《指南》明确强调建设海绵城市,其“规划引领”是前提。和郑东新区生态水系建设相关的文件主要有:2007年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2014年6月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和《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2014年2月由郑州市政府公布的《2014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此外还有《郑州贾鲁河生态水系综合方案》、《郑东新区生态水系规划》、《郑州市白沙组团生态水系规划》等。众多规划的出台,为郑州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指导方向。
2.2 五湖八河五渠建设
郑东新区湖泊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水域靓城”。目前,生态水系河道规划总长度约108km,水域面积约1600hm2,包括“五湖八河五渠”。
如意湖与龙湖相连,龙湖通过魏河连着龙子湖,魏河通过贾鲁河与象湖相通,构成郑东新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龙湖是郑东新区的眼睛,规划水域面积占整个龙湖地区面积的15.30%。2012年,龙湖成功蓄水。根据郑州市2016年规划,在未来5a里,龙湖将实现蓄水到位,成为集调蓄、灌溉、景观、气候调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宝贵资源和生态亮点。还可通过魏河、东风渠为杨桥、三刘寨等灌区补水,实现汛期蓄洪排涝,旱期补水灌溉,改善2.67万hm2耕地的种植条件。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园区的象湖也已建成蓄水。
郑东新区的主要河流有贾鲁河干流及支流魏河、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潮河、七里河、徐北沟等。2015年,东区投资4.25亿元,对杨桥干渠进行升级改造,魏河、七里河、潮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完整的生态水系循环利用系统初步建成。2016年6月底,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动员会的举行,标志着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事,也是郑州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2016年,郑东东区计划投资3.40亿元,启动15个生态水系项目:实施东风渠下穿如意河工程,年底前实现如意河(龙湖—如意湖)全段通航;启动莲湖工程;推动白沙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
2.3 加强河湖管理
郑东新区已建成的湖泊以及河流也面临水质恶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启动生态保护工程,构建稳定的水生态环境。具体可采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及水工程管理相关规范,划定龙湖、如意湖等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增补和设置必要的界桩、界碑和警示牌,限制城市开发活动中对河湖的影响,保持其滞留、集蓄、净化雨涝功能;在湖中种植净水植物,兼顾河湖生态净水及亲水景观营造;定期进行补水活水等措施,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河湖水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根据郑州市规划,2017年年底前40%的合流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改造,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
3.1 郑东新区遍布公园绿地
郑东新区规划了大量的公园绿地,正在逐步建设中。据报道,2016年,郑东新区将开工森林公园等绿化项目56个,年内建成龙湖滨水公园、龙子湖植物园,力争新增和改造绿地350hm2。到2020年,新增绿地面积1500hm2,全区绿地、水域总面积突破5800hm2。
3.1.1 郑州新的森林公园。
新的森林公园将是郑东新区范围内最大的综合绿地,占地面积约135hm2,其中绿化面积约为79hm2。根据规划,未来5a里,园中的凤山将植被成林,森林公园将成为郑东新区重要的共生城市生态景观。
3.1.2 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
它是郑州市首座海绵公园,2016年5月基本建成,项目总占地16.67hm2,绿地面积约合8.80hm2,园林中草坪、盆地、丘陵及中心山丘并存,地形丰富,用绿篱代替了传统围墙、栅栏,天然的渗透力很强。公园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雨季时,将降水储存到地下雨水收集器中,平时可用于绿化养护,可有效的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1.3 其他公园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观赏等功能于一体,保证了如意湖的干净清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016年1月,郑信公园和西运河公园基本建成,面积分别为10.53hm2和20.67hm2;2016年6月,位于龙湖区域的足球公园和位于高铁东站附近的篮球公园正式投入使用;未来5a里,白沙园区将建成象湖吉祥文化公园。
3.1.4 郑东新区公园绿地的建设基本都贯彻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根据《实施意见》,今后新建公园绿地要全部达到海绵城市标准。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地区,龙湖区域可通过设置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生态集水沟等绿色措施管控雨水收集,与市区的几条河流、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所谓雨水花园,它对雨水能够实现收集、净化与利用等功能,可分为4层:分别为蓄水层、种植层、过滤层和排水层。著名的波特兰雨水花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成功和附近的威拉河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采用雨水花园管控雨水收集时一定要注意满足相关条件,不可蛮干。
3.2 单位和居住绿地风景如画
郑东新区住宅区众多,如北龙湖的九如府、上和园、蓝城兰园等,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各高校周转房小区,白沙园区的象湖一号、星联湾等,高铁片区的海马公园、瀚海晴宇等;郑东新区未来将落成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如省考古博物院、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省会规划展览馆;郑东新区政府机关众多,如河南省政府、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等;郑东新区高校众多,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单位和居住绿地也必须按照按海绵城市标准进行改造,根据《实施意见》,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现有绿地的10%。因此各政府部门和高校要认真学习《实施意见》,并将其列入年度任务,年底要进行评比,必要时可实现一票否决。对房产开发商而言,要严格控制小区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和绿地率,为人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3 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建设
为全面消除公共绿地黄土裸露现象,郑东新区制定了2016年春季补植补种计划,并对种植结构不合理的苗木进行调整。通过种植苗木增加绿量,对绿化带的残树、病弱树进行更换等方式,将重点道路、重点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绿化景观的全面提升。截至2016年4月底,累计补植补种面积近21hm2,消除黄土裸露约19hm2。
2016年,郑州市林业生态建设重点之一是是抓好环城林业生态景观带建设,郑东新区负责的是京港澳高速两侧200m林业生态景观带建设,总长6060m,其中郑开大道至绿博大道段被郑东新区管委会列为示范段,现在郑东新区段两侧50m林带已完成大部分路段的补植补栽工作。
4.1 借鉴首尔经验,行政事业单位带头
郑东新区行政事业单位众多,为快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政府部门可和行政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先由行政事业单位试点,经验成熟后再推广。行政事业单位对自己院内已建成的道路两旁要修建绿化带,道路的地形要便于雨水的渗入;尽可能将原有的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增加地面的透水性,结合侧石开口或标高控制(路面标高高于周边绿化带标高)等措施,将路面径流引入附近雨水处理设施;将停车场的不透水地砖更换为透水地砖;以后新建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强制要求使用透水铺装。
4.2 分阶段、分区域建设海绵型道路
郑东新区包括6大功能区,每个区内道路纵横交错,主干道多,车流量大,改造任务繁重,因此建议要分区域推进,完成一个区域后再扩展到其他区域;区域内可先选择其中一条主干道或次干道(如绿博大道),对其进行路缘石改造或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积累经验后再改造其他主干道(如金水大道、平安大道等)。对新建道路(龙湖中环路森林公园段、龙湖内环路森林公园段),其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尽可能按海绵城市标准因地制宜建设集雨型绿地。
建筑与小区是海绵型城市建设的基础。郑东新区住宅区众多,遍布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小区近期可采取各种措施推广屋顶绿化;未来可借鉴英美做法,推广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入渗井、绿地、透水性路面等组成的一整套回灌系统,推广过程中最好像英国政府一样,出台《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类似法律规定,积极鼓励开发商积极建立雨水回收系统;适当在小区内部人造一些小型洼地、池塘,使收集降雨为其主要水来源,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景观灌溉、清洗等;规定规划用地面积2hm2以上的新建小区和单位及校区要配建雨水利用设施。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
[2]王晓红,张艳春,张萍.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1.
[3]李敬.唐国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16,2.
[4]冉小平.河南8个城市入选海绵城市试点[N].郑州晚报, 2016,5.
[5]谭勇.河南海绵城市建设“全攻略”干货全在这儿.大河网[Z],2016,7.
[6]杨林霞.国内外海绵型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9.
[7]董飞.郑州首座“海绵公园”初露芳容绿篱代替围墙.中国新闻网[Z],2016,5.
(责任编辑:刘长垠邢博辉)
TU991
B
1673-8853(2016)09-0111-03
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