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2016-03-13 17:56王丽刘晔永城市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河南省文明

□王丽□刘晔(永城市水利局)

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王丽□刘晔(永城市水利局)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新理念,重视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河南是个水土流失严重的人口大省,多年来,河南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特别是2000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河南省水土流失的概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重点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水土保持;河南省;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建设

0 引言

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河南省特殊的地理气候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1 河南省水土流失概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跨黄、淮、江、海四大水系。受季风影响,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6-9月,降雨年内年际分布极不均匀,暴雨频次多;由于山势陡峻,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短窄,雨水汇流快,对土壤的冲刷力强。正是由于这样的气候、地理因素造成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河南省土地总面积16.70万km2,全省原有水土流失面积7.04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6.06万km2,风力侵蚀面积0.98万km2。水土流失不仅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还造成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加剧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还造成了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滞后。在河南省38个贫困县中,有29个县处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河流和水库淤积,还容易诱发山洪灾害,直接影响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其主要内容

2.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使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补、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等内在修复机制,达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目的。也就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作用,把生态系统中部分或完全受损的部分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2.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

一是维护地基稳定,保持和恢复植被、土壤及土壤肥力;二是使环境污染减少或得到控制,防治河流、水库及饮用水源污染的非点源污染源;三是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群落;四是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3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我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河南省许多贫困地区往往就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流失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恶化,人与自然矛盾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对这些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持水土就是保护人们的生命线。要以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把握自然规律,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5 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点

5.1 完善体制机制

目前,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在制度、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使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二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另外,还要加大补偿力度,调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补偿,使生态补偿逐步法制化、规范化。三是建立社会投入的新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允许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等参与,国家适当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以弥补水保投入不足的问题。

5.2 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实际,认真研究,统筹协调,编制好全省的水土保持规划。以最小的能量输入和物质消耗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为指导思想,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现状、经济状况、收入结构、土地利用、林草结构等情况,优化布局,科学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努力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3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前提。要结合河南省各地市不同的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及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适宜性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并且因地制宜地拓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当地发展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径,制定长远规划,加强实施,以促进河南省各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5.4 提高科技含量,改进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多年来,河南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应用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优化配置的技术体系。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工作。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特别是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及重点工程的监测。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平台,逐步完善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为加强水土保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力度,可以建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基地,以此推动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外要加强水保验收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提高水保监测工作效益。

5.5 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和对工程建设成果的管护,是加快水土流失的防治,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关键所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并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督查,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对乱挖乱弃、破坏地貌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其行为人也要严惩,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加大执法工作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河南省预防监督规范化建设水平。

5.6 加强宣传,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河南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必须利用广播、电视、专题讲座、公益广告、送法上门、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集中持续的宣传。通过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6 结语

随着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进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河南省还要思想上高度重视,长远规划,科学布局,积极行动,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范彦淳.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2(7).

[2]郝艳芳.论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3]马志林.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河南生态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1(4).

[4]陆文晶.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解析[J].科学种养,2015(7).

(责任编辑:左英勇)

S157.2

C

1673-8853(2016)09-0012-02

2016-05-06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河南省文明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请文明演绎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水土保持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