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桥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2016-03-13 13:33:51赵永峰赵勇刚邢兴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化工管理 2016年36期
关键词:奥陶系潜山油气藏

赵永峰 赵勇刚 邢兴(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千米桥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赵永峰 赵勇刚 邢兴(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通过千米桥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与已钻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认为构造作用与优质储层发育区控制了千米桥潜山油气聚集部位,后期保存条件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千米桥潜山;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千米桥潜山位于北大港构造带北东倾没端,周边被大张坨断层、港八井断层和滨海断层所限。潜山主体由下古生界构成,内幕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是在中生代逆冲褶皱背景上,经白垩纪晚期强烈剥蚀改造而成的深埋潜山,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50~250m的潜流带上,油气藏以古风化壳岩溶控制的块状凝析油气藏为主。

1 油气成藏条件

1.1 油源条件好

千米桥南北两侧紧邻板桥和歧口两大生油凹陷,多期湖侵体系域发育了沙河街组及东营组多套生油层系,暗色泥岩累计厚度达3500m,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I型和II型干酪根,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在1.0%以上,氯仿沥青“A”大于0.1%,总烃含量在700ppm以上,尤以沙一段最高。实测Ro数据表明沙一下和沙二段烃源岩热演化已经达到低熟-成熟阶段(Ro为0.5%~1.4%)。除暗色泥岩外,沙一段还发育低熟-成熟的油页岩,厚度在10~30m,生烃能力优越,这都为毗邻的千米桥潜山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南侧的滨海断层与北侧的大张坨断层均为古近系烃源岩向奥陶系储层有利的供烃窗口。地化指标也证实,奥陶系油气源主要来自歧口凹陷的沙河街组,与腐植型干酪根热裂解成烃有关。

1.2 优质储层发育

该区石炭系大部分被剥蚀一空,燕山期强烈逆冲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断层和裂缝,加速了储层的风化淋滤。储层是上马家沟组的灰岩和峰峰组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好。灰岩类储层孔隙度为1.2%~8.2%;白云岩类储层孔隙度为2.4%~16.3%。钻井过程中多口井钻遇裂缝及大洞穴,发生放空或泥浆漏失。

1.3 区域性盖层

奥陶系之后,本区主要为陆相砂泥岩沉积,厚度400-7O0m,压实成岩作用较强,中生界中深部地层以泥岩为主,封闭性良好,使古潜山风化壳储层具备了较好的盖层封闭条件,同时千米桥潜山上部有沙三段近巨厚的暗色泥岩,成为千米桥古潜山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1.4 良好油气运移通道

研究区存在断裂和不整合两种油气输导体系,断裂为油气的纵向运移创造了条件,使油气在纵向上穿越不同时期的地层聚集成藏;不整合面主要是靠其之上的碎屑岩孔隙和之下的潜山风化壳孔隙而形成油气的运移通道,对油气横向运移意义重大。

1.5 保存条件良好

本区经历了“早抬、中埋、晚稳定”的构造运动,后期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古潜山没有明显的改造,潜山的边界断层在油气藏形成关键期之后迅速衰退,使已形成的油气藏具有很好的保存条件。

2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2.1 构造控制油气富集

千米桥潜山经历了抬升、挤压、拉张、反转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一系列逆冲断层及雁行排列的正断层。整个演化过程对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富集和保存均较有利。受构造影响,本区断裂和不整合发育,这既是油气良好运移通道,也是控制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断层的两侧的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由于大张坨、滨海断裂系等正断层的存在使古潜山风化壳储层直接与凹陷内沙三段生油岩对接,具有形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的优越条件,后期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古潜山构造形态没有明显的改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破坏作用小,使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得以保存完整。

2.2 优质储层控制油气藏分布

储层结构决定油气分布的空间。奥陶系储集空间类型多,存在大量裂缝及溶洞,以双重、多重孔隙介质为主,非均质性强、纵向变化大、横向延伸远;优质储层既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又可作为油气输导体。孔洞缝发育的复合型储层,内部形成相互连通的缝洞网络,是油气良好的运移通道。油气能否在潜山富集藏往往取决于供烃窗口与潜山内幕优质储层的对接关系,与供烃窗口相对接的孔洞缝系统发育区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该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优质储层的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3 优势运移方向控制油气富集区

受古地貌影响,不同部位储层发育程度及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明显。古岩溶高地与岩溶斜坡长期遭受大气淡水风化淋滤,溶蚀孔洞与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发育,且具有较好的圈闭条件。潜山高部位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流体势,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域,加之重力分异作用,决定了潜山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千米桥潜山有12口井在奥陶系获工业油气流,这些井均分布在构造高部位,而其他低产井则普遍分布在构造的低部位,这表明构造高部位油气富集,是有利的目标区。

3 结语

(1)千米桥潜山奥陶系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空间上毗邻板桥次凹与歧口主凹两大生烃凹陷,长期发育的大张坨断层、港八井断层和滨海断裂系以及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运移通道,使得千米桥潜山成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区。

(2)千米桥潜山存在断裂与不整合面两种输导体系,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构成了复杂的输导网络,使凹陷内供烃窗口与奥陶系优质储层相对接,进而控制了该区油气聚集部位与油气藏的分布。

(3)储层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奥陶系经历长期风化淋滤形成的优质岩溶储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潜山高部位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二者的空间匹配共同了决定了油气的富集成藏。

猜你喜欢
奥陶系潜山油气藏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4
京津冀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热储特征研究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46
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2019年2期)2019-08-05 12:34:30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录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 08:39:59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苏里格南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