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报告

2016-03-13 14:08:46刘凤志
黑龙江水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泥鳅鱼种鲤鱼

刘凤志

(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勃利 154500)

勃利县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报告

刘凤志

(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勃利 154500)

2015~2016年,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二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地点位于勃利县九龙鱼种场。2015年,示范面积600亩。示范模式两个:一是“稻-鳅”模式,养殖台湾泥鳅,示范面积100亩;二是“稻-鲤”模式,养殖鲤鱼秋片鱼种,示范面积500亩。2016年,示范模式两个,一是“稻-鳅”模式,养殖地产泥鳅,示范面积100亩;二是“稻-鲤”模式,养殖鲤鱼成鱼,示范面积500亩。每年辐射区面积均在6000亩以上。经专家验收,两年均圆满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及目标,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成功。现将2016年试验示范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示范区稻田的基本条件

稻田土质系黑色壤土,田面平整,田块较大,并与周边连片。水源系上游桃山水库,由倭肯河灌渠流经示范区稻田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九龙鱼种场位于勃七公路边,交通十分便利;电力设施齐全,三相电贯通示范区。

2.田间工程

示范区稻田有其特殊性,部分由鱼池和沼泽地改建而成,多数田块在中央、田角、或田边自然形成鱼坑,无需建设,只需开挖鱼沟即可。根据鱼坑所处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将鱼沟挖成不同形状。多数挖成口字形,少数田块由于鱼坑处在中心位置,因此,以鱼坑为中心挖成一字形。鱼沟宽50cm、深40cm,鱼沟外边距离田埂1m左右。田埂加高加宽加固。内埂高40cm、顶宽50cm、底宽30cm;外埂比内埂加高加宽10cm;泡田整地后开挖鱼沟。

3.设置防逃网

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进水口埋置直径4寸硬塑管并在稻田端捆绑密眼过滤网袋,既可防止鱼类顶水逃跑,又可防止野杂鱼进入稻田内,与养殖鱼类争饵,争氧,争空间;排水口埋置大眼聚乙烯网。

泥鳅顶水或顺水逃跑能力很强,加之所投放泥鳅规格较小,因此设置密眼防逃墙。在田埂内侧埋置聚乙烯网布,高50cm左右,下方埋入土中深度15cm左右,并用木桩加以固定,木桩间距1m左右。

4.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品种选用北稻29号。5月15日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采用小型水稻插秧机插秧。行距9寸、株距4寸。插秧完成后,清理修整鱼沟损坏部位。

5.投放苗种

(1)鲤鱼春片:6月5日,稻苗返青,开始投放鲤鱼春片鱼种。投放规格:平均尾重125g,即8尾/kg。投放密度:45尾/亩。共计投放2.25万尾。

(2)地产泥鳅:6月15日投放。规格:2.5g/尾。密度:7.5kg/亩,3000尾/亩。共计投放30万尾。

6.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稻鲤模式:6月8日开始投喂混料。混料配比:豆饼占50%以上,其余用玉米面、麦麸子、米糠等,占50%左右。每天投喂2次,上午8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稻鳅模式:6月18日开始投喂,投喂方式方法同稻鲤模式。

(2)巡田

稻田综合种养,要经常巡田,最少早晚各一次。一是检查进排水口防逃网是否有损坏;二是雨水天气检查稻田排水情况,防止水漫田埂;三是检查鱼类活动情况,防止因缺氧浮头发生死鱼现象。四是示范区野鸭子很多,要千方百计驱赶。

(3)适时调节水位

随着水稻的长高、养殖鱼类的长大,适时调节稻田水位。前期鱼体较小,且水浅能促使稻苗扎根,田面水位保持在10cm以内;中期水温较高,且是水稻孕穗期,水位保持在15cm左右;后期是水稻抽穗灌浆期,水位保持在10cm以内。晒田前,清理疏通鱼沟,而后缓慢排水,让鱼类随水撤至鱼沟,而后撤至鱼坑内,鲤成鱼用抄网捞起即可,如产量高,也可在鱼坑内使用拉网起捕。起捕泥鳅鱼,可在渔沟、鱼坑铺设夏花网,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提起夏花网即可。

二、结果

1.鲤鱼产量及收入

(1)鲤鱼产量

8月25日起捕,直接上市。平均尾重0.9kg。回捕率90%。总产18250kg,亩产37kg,亩净产31kg。

(2)鲤鱼收入

由于上市较早,规格适中,售价较高,可卖13元/kg。每亩鲤鱼收入:37kg×13元/kg=481.00元。

每亩养殖成本:春片鱼种,5.6kg×12元/kg=67元;饵料系数1.1,饲料34kg×2.80元/kg=95元;人工费85元;水电费40元。合计287元。

每亩鲤鱼纯收入:481元-287元=194元。

2.泥鳅鱼产量及收入

(1)泥鳅产量

8月25日起捕。平均尾重13g。总回捕率为79%。总产3100kg,亩产31kg,亩净产24kg。

(2)泥鳅收入

地产泥鳅销量很大、售价较高。每亩泥鳅收入:以20元/kg元计算,则31kg×20元/kg=620元。

每亩泥鳅成本:鳅苗7.5kg×20元/kg=150元;饲料24kg×2.8元/kg=67元;人工费85元;水电费40元;防逃网布30元,合计372元。

每亩泥鳅纯收入:620元-372元=248元。

3.水稻增收

经测产,与对照田相比,每亩水稻增产了3.5%、增产了21kg。以3元/kg计算,则每亩水稻增收63元。

4.化肥农药减少投入

统计化肥农药使用记录,并与对照田相比,每亩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0%,节约农药投入31元;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5%,节约化肥投入22元。两项合计节约投入53元。

5.稻田增收

与对照田相比,平均每亩稻田增收337元。

三、讨论

调研结果表明,示范养殖的稻鳅模式和稻鲤模式取得成功,同时发现存在一定问题,如若解决,增产增收效果会更好。

1.投放品种单一、规格偏小、密度偏低

(1)投放品种单一

只是单放泥鳅鱼或鲤鱼。可适当投放花、白鲢,控制浮游生物数量,调节水质,减少药物使用量;7月10日以后,待水稻长至20cm以上,有条件的可适当投放草鱼春片鱼种,代替除草剂清除杂草,减少农药使用量。

(2)投放规格偏小

泥鳅规格仅2.5g/尾,鲤鱼规格仅125g/尾。投放大规格鱼种,不必暂养,可提早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增加经济收入。

(3)投放密度偏低

泥鳅鱼密度仅7.5kg/亩,鲤鱼密度仅5.6kg/亩。鱼池或沼泽地改造的稻田,往往具有明显优势,一般鱼坑较大较深,为养殖水产品提供充足活动空间,并为使用渔业机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可适当加大投放密度,每亩单产完全可以达到50kg以上。

2.投喂混料 生长速度缓慢

稻鳅、稻鲤两个模式均投喂混料。混料蛋白含量低,营养不均衡,有所浪费,且水质易变坏。投喂全价颗粒饵料,饵料系数还会降低,生长速度会更快,起捕规格会相应增大,单产会相应增高,经济效益会更好。

3.驱赶水鸟效果不好 成活率偏低

泥鳅回捕率仅为79%,鲤鱼回捕率仅为90%,成活率不高。主要原因:示范区处野鸭子较多,驱赶效果不好,降低了成活率。若设置防鸟网或防鸟线,泥鳅回捕率完全可达85%以上,鲤鱼回捕率完全可达95%以上,同等条件下,产量还会相应提高。

4.水稻种植方式相对落后

由于多种原因,示范区稻田仍使用小型水稻插秧机插秧,行距9寸、株距4寸。若选用宽窄行(也叫大垄双行)、沟边密植的插秧方式,宽行间距40cm、窄行间距20cm,会给养殖鱼类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通道,更重要的是水稻不但不减产,反而增产幅度会更大。

5.生产规模太小 销售默守陈规

示范区及周边水稻种植户,从生产到销售,均各自为政,各自生产,各自销售,没有创建自己品牌,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渠道不广,销售数量不大,销售价格不高。稻农应以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等形式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稻农,在生产管理环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在水稻销售环节,实行统一销售,努力创建自己独有品牌,并要得到相关部门认证,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这样,会明显增加销售数量、提高销售价格。

四、小结

稻田综合种养具有广泛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简单易学,操作简便,稻农户户可养。稻田综合种养,一田两用,大幅度增产增效。水稻可增产3%以上,农药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化肥施用量可减少35%以上,提升稻米质量,提升稻米销售价格,同时又增加一项水产品收入。每亩稻田可增收300元以上。全县共有稻田23万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若广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经济效益增加数额将非常可观,是稻农和水产养殖户增产增收又一新路,推广价值巨大,宜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泥鳅鱼种鲤鱼
西瓜皮喂鱼种一举三得
农村百事通(2023年7期)2023-08-05 09:18:56
泥鳅笼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4
鲤鱼旗装饰坠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科学养鱼(2020年8期)2020-12-20 14:29:50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48
捉泥鳅
鲤鱼跳龙门
学生天地(2018年18期)2018-07-05 01:51:36
捉泥鳅
琴童(2018年2期)2018-03-06 16:45:32
一起去捉泥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