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通渭县图书馆,甘肃 通渭743300)
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之探讨
——以通渭图书馆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史为例
王瑛
(通渭县图书馆,甘肃 通渭743300)
红军长征过境通渭,是近代通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工农红军留给通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史料因当事人、知情者的相继离世,而逐渐流失。通渭县图书馆作为通渭县重要的文化交流、服务与知识保存、开发中心,开展了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历史工作,不但完善了这段历史,丰富了事件的细节,也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结构。
红军长征;口述历史;地方文献;通渭县;图书馆
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是源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等访问曾经亲身经历历史现场的见证人,以文字笔录、录音、录像等,并以此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历史人文记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个人乃至国际科教文组织等开始重视口述历史的服务及相关业务开展工作,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服务机构与人类文明的保存机构,近年来也开始涉足到了口述历史领域,开展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保存、档案保存、开发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渭县作为当年红军万里长征的途径地和榜罗会议的召开地,为这片贫瘠的土地留下了大量的丰富的红色记忆和历史。在全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通渭县图书馆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因地制宜,重视地方文献工作,重视口述历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相关工作,收得了不错的效益。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战略撤退和转移。从此,史诗般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通渭县全境,点燃了通渭红色政权的燎原之火,先后建立了通渭县苏维埃政权和马营镇、第三铺、盘龙山、上店子、何家那坡等苏维埃政权,在通渭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2006年8月,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启迪后人,通渭政协文史办公室编辑出版了通渭文史第四辑《红军长征在通渭》一书。《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出版,为通渭地方史料对红军长征在通渭的这段历史增砖添瓦,但内容大都是从其他史料、回忆录摘抄,偏重强调大人物以及大部队历史活动的宏观史料,忽略了一般红军和小的历史事件,显得不够生动,不够立体。陈德仓是通渭义岗川王二村忠实善良的老农民,他冒着国民党马匪杀害的危险,收留受伤的红军战士胡嘉宾,并为其掩护视为儿子,改名陈先贵。陈老的儿子陈盖回忆说:“我爸为了照顾先贵哥,甚至比他亲生的还亲,家里其他人挨饿,省吃俭用也要给先贵哥吃饱吃好”。尽管回忆难免带有个人的视角、记忆的误差、甚至自我美化和出于现实利益考虑的虚构,但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如果找到尽可能多的历史见证人,对事件的描述就越全面、具体,有助于对红军长征过境通渭的历史原貌进行判断,对地方历史一个补充。
通渭县图书馆创建于1979年,尽管因为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等多方原因而致使通渭县图书馆资源匮乏、服务能力有限,但也在资源建设、读者活动、区域协调等方面积极拓展、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通渭县图书馆结合上述背景与需求,开展了旨在发掘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事实、完善补充地方历史的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口述历史课题,不但为长征胜利8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也丰富和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
2.1 组建团队实施培训
开展口述历史需要一个高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工作小组来完成。所以对工作团队的系统培训是必要的,以使所有成员对确定的口述历史目标、范围、构架、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培训也必须要由资深的口述历史工作者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的口述历史工作技巧培训。
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历史,通渭县图书馆组建了一支由馆长任组长,抽调县志办县志编纂人员、对党史有研究的历史教师、广电中心记者与摄影人员、图书馆信息技术处理、图书编目与存储、语言文字处理等人员组成的团队,邀请国内有经验的口述历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口述历史工作技巧培训,然后由负责本口述课题的馆长分别成立访谈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口述访谈工作。
2.2 明确工作核心和工作目标
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见证人的方式取得资料来填补文字史料的空缺,增补既有的文献档案资料,丰富地方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资料。所以开展口述历史应当收集其他文字史料无法提供的资料,而不是收集那些人人皆知的东西。因此确定选题的工作核心和工作目标,是口述历史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通渭县图书馆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历史的核心就是在全县范围内走访当年红军长征在通渭的见证人和滞留当地的老红军(或者红军后裔),获取红军长征时期在通渭境内不为人所知的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等资料,发掘历史事实真相,抢救、补漏地方历史,形成地方史料收藏的系统性、完整性,建立口述历史资源库。
2.3 确定受访对象范围
基层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需要对受访对象的生活区域、年纪大小、身体状况等有明确的认识,以确定访谈的次序与访谈方式方法。
通渭县图书馆在开展口述历史时考虑到亲历事件者均年纪已大,因此首先将亲历事件的老年人、知情者列为访谈的首要之选。即便这样,通渭图书馆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口述历史所圈定的受访人杨茂德老人,我们还没来得及实施访谈,就离开了人世,而这位老人正是当年毛泽东、王稼祥等在西关上街临时住所房东的儿子,他的去世,对我们收集“两块银元”这段红军轶事造成了困难,令人颇为遗憾。
其次,我们将可能保留了祖辈文字史料和遗物、铭记了父辈亲身经历的亲历者或知情者的子女们列为重要受访人。如杨茂德老人的去世对我们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历史留下了遗憾,但他的儿子杨老大也为我们讲述了红军“两块银元”的事迹,弥补了杨茂德老人去世的遗憾。
再次,我们将对该时期历史或事件有相关研究的学者、研究者也是我们开展口述历史的访谈对象之一。他们虽然没有经历整个事件始末,但历年来对该时期历史或事件进行研究,对整个事件的参与者或者知情人进行跟踪访谈,手里留有丰富的宝贵材料。如通渭一中老校长钟茂棻老师、县志办李佑林主任,他们历来对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历史进行研究和考证,手里有大量的红军长征在通渭历史资料。
2.4 制定详细的访谈计划
在实施访谈之前,要对受访人所在地区、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结构、专业所长、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全面熟悉,以达到高质量的调查和采访效果。
由于红军长征在通渭口述了历史调查中的个体人物采访对象大多为农民和村民,他们白天需要农业种植劳动,因而我们将采访时间尽可能选择在村民休息时或晚饭后登门造访,以免因白天访谈而占用了他们的劳动时间而引起反感。同时,要根据主题和了解到的材料设计访谈内容、访谈语气、访谈方式,保证访谈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实施访谈和访谈成果的后期处理
通渭县图书馆的口述历史访谈一般由三到四人组成团队,即:访谈者,录音者,笔记员,录像者。访谈完成后,要对访谈的主要成果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因为受访者大多用方言接受采访,所以要在文字笔录后加以注解,对录音文件进行抄本制作,录像上配以标准字幕等,并备份保存。
[1] 张晓霞.抢救历史——以四川抗战口述史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1,(3):44-47.
[2] 尹欣,曹静.向前看,就是向后看——与崔永元摊口述历史[N].解放日报2010,12(10):14.
X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