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措施探析

2016-03-13 07:43高永军
地下水 2016年2期
关键词:平原区监测站水源

高永军

(辽宁省营口水文局,辽宁 营口 115003)



辽宁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措施探析

高永军

(辽宁省营口水文局,辽宁 营口 115003)

[摘要]近年来,辽宁省地下水源地开采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地区还引发地下水超采、海(咸)水入侵及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辽宁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超采区的划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地下水;存在问题;超采区;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城镇地下水源地由于集中、过量的开采,导致部分水源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还引发地下水超采、海(咸)水入侵及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地下水源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用水需求,而且已严重危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严重短缺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成果,辽宁省多年平均降水量986.67亿 m3,地表水资源量302.49亿 m3,地下水资源量124.68亿 m3,水资源总量341.79亿 m3,辽宁省人均水资源量820 m3,属重度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

1.2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衡量,辽宁省的沿渤海西部、西辽河、浑太河流域为极度缺水,占全省面积的2.4%。根据全省各流域水资源量基本情况分析,可进一步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占全省总面积52.6%的流域达不到或勉强达到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最低水资源量;占全省总面积88%的流域为重度缺水和极度缺水。

1.3水污染严重

以2010年为现状年,全省入河排污口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9.8亿 t。在入河的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其他污染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入河量为68.4万 t。现状年,对全省30条河流的58个河段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与评价,丰水期、枯水期优于Ⅲ类水质质量标准的河长分别为1 313.1 km、880.1 km,分别占总河长的57.8%、37.1%,丰水期水质略好于枯水期水质。现状年对全省14市101个地下水井进行了水质监测,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水质类别评价,Ⅰ类~Ⅲ类水质占21.8%,Ⅳ类~Ⅴ类水质占78.2%。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硬度、硝酸盐氮。由于我省大部分城镇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均为傍河取水水源,水源地傍河开采过程中会袭夺大量的河水,因此,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加速河水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根据对全省10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的现状调查分析,大规模开采前有监测资料的监测站有58个,到2010年水质恶化一个等级以上的有14个站,占24.1%。

2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分

辽宁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区及东、西部山丘区的小型山间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浅层地下水为主,仅下辽河平原南部有上第三系深层承压水开采。因此,本次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在对全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平原区及山间河谷平原区的城市生活及工业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区、原地下水超采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区及咸水区为重点进行评价。全省工作范围计算面积145 506 km2,其中平原区面积31 514 km2(矿化度>2 g/L的面积4 135 km2),山丘区面积113 992 km2(20 km2以上的山间河谷平原区面积9 874 km2)。评价对象为平原区、山间河谷平原区、海水入侵区第四系地层及下辽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层。辽宁省最近一次超采区划分是指2001年省政府批复的《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防护治理规划报告》(辽政[2001]239号)中的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规划以1993年为现状年,2005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1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及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区为重点,以地级市为规划单元进行规划。主要为了满足辽宁省中部地区国民经济未来发展需求。上一次超采区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定性指标法和开采系数法。定性指标法评价标准主要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源地产水量下降,水源工程报废或效益降低,地下水水质恶化,发生海水入侵或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的地区。开采系数(K)法是利用开采系数K计算公式:K=I/M来判定,(I为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M为多年平均可开采量)。划分标准为:当K≤1时为未超采区,K>1时为超采区;当K>1.2时为强烈超采区,1

3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

3.1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开采布局保护地下水资源

辽宁省水资源配置格局是以已建和拟建的大中型地表水利工程为依托,构建由北、中、南三线构成的“东水济西”总体水资源配置格局,适当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解决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等问题,实现全省地下水的采补平衡,维护健康的地下水环境。北中南三线组成的“东水济西”水资源配置格局,一是北线工程,以在建的省重点输供水工程为骨干,解决辽宁西北部用水需求;二是中线工程,以大伙房输水工程为骨干,解决辽宁中南部地区用水需求;三是南线工程,由铁甲、碧流河等水库组成,解决辽宁南部地区用水需求。

3.2加快替代水源建设推进封闭城镇水源进程

为了解决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2011年开始根据省政府要求实施《全省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总体方案》和各市县《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压采地下水取水量协议中具体封闭时间和进度,对城镇地下水取水工程限期关停和封闭,并将压采计划纳入到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到2015年,全省限期关停已有城镇地下水取水工程3 796处,水井6 113眼,削减开采量12.44亿 m3。其中限期封闭的3 662处,水井4 798眼,封闭水量2.71亿 m3;转为应急备用水源的134处,水井1 315眼,备用水量9.73亿 m3。铁岭、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5市和沈阳北部24处超采区由“北线工程”替代;本溪、抚顺、沈阳、鞍山、辽阳、盘锦、营口16处超采区中线工程替代;由铁甲、碧流河等水库组成,解决辽宁南部地区用水需求,大连1处超采区由南线工程替代。市、县政府要加快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水源及输配水设施建设,为地下水源封闭提供必要条件,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要对封停的应急备用水源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并制定应急备用水源启用程序。必须启用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3推进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辽宁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全省到2015年取用地下水的控制总水量61.66亿,压采地下水12.44亿,并把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市行政县,各市县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不得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各市县确定各区域、各行业用水总量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根据当年水资源状况适时调整年度用水计划。

3.4加强日常监测、监督和管理控制地下水取水量

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是治理超采区限制取水量区域最有效的手段。而监测是监督和管理的基础,完善的地下水动态和取水计量站网是进行地下水保护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重要的前提,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最有效的措施。

(1)地下水动态监测。辽宁省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站754个,水质监测站101个,主要为区域控制布设。存在着在地下水集中水源区的地下水监测站较少,很难监测到可能超采区水位和水质情况,第三系没有监测站点,水质监测站点少等问题。建议针对超采区布设监测站网,提出超采区动态监测方案,在超采区内设专用监测井,对地下水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

(2)取水计量。加强对用水户取水计量管理,对取水规模以上的取水井均安装计量设施,建立取用水统计制度,要求取水单位每年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取水量,杜绝无计量取水现象。

(3)对取水单位开展经常性检查,加强对无证取水、违章取水、超计划取水行为的查处。尽快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尽早进行《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3.5建立节水约束机制提高用水效率

建立健全主要用水行业用水效率监督管理制度,遏制用水浪费;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管理,推动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用水单位采取先进节水措施,加大节水技改投入,促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强立法,适当提高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高水价是在经济层面上促进节约用水的有效方式,通过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促进地下水用水户节约用水。加强对节约用水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促进广大群众增强节水意识,把节约用水基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建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全面推行节约用水计划。

4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了解和掌握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现状,摸清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治理和保护方面的建议。为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赵玲.综合施策.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2):64-68.

[2]高宇,韩义超.解决葫芦岛城市缺水的对策与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03(01):33-35.

[3]高威,杨洪宁.辽宁省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40-41.

[4]朱喜.无锡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1998(01):42-44.

[5]张文斌.彻底有效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J].江苏水利.2000(11):13-14.

[7]王亚南,苏健辉.唐山沿海地下水超采的危害与防治[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0(04):15-16.

[8]李绪恪,钱礼,张文斌.彻底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势在必行[J].江苏水利.2000(01):38-40.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2-0039-02

[作者简介]高永军(1983-),男,内蒙古库伦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测验,水资源管理等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平原区监测站水源
浅谈沿海平原区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保护水源
南水源头清如许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寻找水源
河北省平原区新近系热储回灌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
河北省平原区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动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