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 刘雪梅 杨弘平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辽宁物联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①
沈阳工程学院 刘雪梅 杨弘平
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其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辽宁物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现状,从财政、税收、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对构建促进辽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物联网 产业链 财政政策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自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到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EDI中心正式提出中外普遍公认的概念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近期成立了汇集120家企业和机构的物联网产业联盟,对保证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机构的有力对接、解决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物联网是一个涉及行业多、产业链复杂、技术含量大的产业,辽宁在物联网的发展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因此,在对辽宁省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产业链主要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结合产业链的基本定义,按照物联网的技术流程,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根据这三个层次物联网产业链又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环节:传感器与芯片提供商、通信模块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提供商和用户。
其中,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感知层,为产业链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物联网终端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主要由传感器与芯片提供商组成;处于中游的网络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传输感知层所采集到的数据,并将应用层的指令传导给物联网终端,主要由通信模块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组成;处于下游的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实现,主要包括以数字地球、智能医疗、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绿色制造等为代表面向应用的关联产业体系。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物联网具有产业链长、环节多、多个环节对应形成新的产业群及各产业链之间关联性强的特点。
2.1物联网上游产业核心技术存在技术瓶颈
传感器、芯片制造商位于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上游,是整个物联网感知的基础,当前主要产品是RFID产品、智能卡产品、无线传感器产品等。在物联网导入期,市场对RFID和传感器需求广泛,潜在需求巨大,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大部分核心技术为发达国家所掌握,尽管我国低频、高频的射频技术较成熟,但是90%多的高频射频技术芯片仍是以进口为主,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从国内情况看,RFID生产实力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等。辽宁主要有沈阳友联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慧博升射频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科微电子公司等企业,但总体看辽宁RFID企业处于生产领域的不同环节,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数量少,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还主要以低频为主,高端产品开发不足,不适应未来对高频和超高频产品的需要,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传感器方面,辽宁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如依托沈阳仪表院建设的国内唯一“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智能仪表特别是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方面有先进的技术基础等。
2.2物联网中游产业系统集成化程度较低
物联网中游产业主要由通信模块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组成,由于物联网产业链涉及设备、系统接口、系统平台等与子系统配备相关的众多环节,系统集成的水平决定了物联网的效率和应用,是物联网产业链重要环节。在物联网发展中期,系统集成商将开始受益。国内代表公司主要有清华同方、远望谷、航天金卡、深圳海恒等,但规模都不大,缺乏广泛关注多行业的大型公司。辽宁系统集成商有100余家,数量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行业整体业务水平仍旧停留在较低层级上,大部分还是业务水平较低的三四级系统集成商,在物联网标准化与互通等方面有待提高。辽宁的电信运营商的发展较为成熟,主导产品主要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网以及通信模块供应商,基础条件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2.3物联网下游产业应用比较零散,缺乏重大示范效应
处于下游的应用层,表现为物联网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实现。从国内发展现状看,我国已在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领域开展了试点和应用,但由于技术标准、产品不成熟、区域、行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存在等因素,制约了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使一些项目出现周期长和回报低等特点。近些年,辽宁结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两化融合等重要手段,在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城市公共交通、航运物流、工业与自动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应用,但在应用的区域上仅限于沈阳和大连等几个特定城市,同时由于缺乏物联网示范工程,辽宁物联网在产业带动性、区域优势等方面还存在局限。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应用范围小,物联网应用的运营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下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物联网代表着一个产业链的发展,不是某家企业能独立完成的,它必须由相关产业相互推动才能完成。物联网兼具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且收益不确定性较强等特点,在起步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技术研发成本和物联网使用中信息收集、传递成本以及物联网本身维护费用,这使人们对物联网的可接受程度和企业投资回报率都是未知数。目前辽宁省物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单纯依靠市场和企业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往往难以实现。在新兴产业培育阶段,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与导向作用,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提高财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解决物联网产业链建设发展中的瓶颈具有积极意义。
3.1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要通过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提供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研发核心技术的资金、人才、设备的支持力度,支持的重点是处于物联网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定、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如RFID、传感器、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等。二是可采取通过申报方式对在产业升级、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或应用范围广的项目,如RFID和传感器、系统集成等方面可为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或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在应用领域有重大突破的企业可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进行补贴。三是可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扶持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列入国家重点扶持、一些高风险项目可以提供低息、免息资金支持。
3.2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环境
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政府应专门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帮助其降低运行成本,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物联网系统建设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用财税补贴政策,对符合创新条件的重大科技项目可以实行税收抵免,给予无息、低息和贴息贷款;允许企业、研发机构冲销基础研发以及与基础研发相关的资本性支出。对社会资本投入的研发支出,其资助支出当年可在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产业技术成果推广方面实行税收优惠。通过合理设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鼓励用户部署物联网系统,以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3.3完善投融资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引擎。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物联网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着力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消除行业壁垒,建立健全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以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促进物联网上下游企业的均衡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围绕“互联网+”加大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物联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引导各级产业发展、科技专项资金等重点向物联网产业和试点企业倾斜,促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金、技术、生产要素等投入到物联网的推广中。鼓励设立物联网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设立一批物联网创投投资基金。
3.4完善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的税收政策
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是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物联网产业应用试点和技术集群很好的选择,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进入物联网产业园区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产业集聚,加快物联网产业园区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1]韩东太,杨军生,高炜,等.辽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辽宁经济,2012(5).
[2]沙飞,范鹏飞.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谢旭光.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与发展现状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7).
[4]王雷,詹梦皎,陈晓彬.金融支撑体系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作用[J].技术经济,2014(2).
[5]王淑荣.辽宁物联网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5(4).
[6]王淑荣.物联网对辽宁经济的促进作用及路径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4).
[7]王斌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效果测度与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6).
[8]李煜,吕延杰.基于产业链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4).
F812.0
A
2096-0298(2016)10(a)-134-02
①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物联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2015lslktzixxjc-05)研究成果之一。
刘雪梅(1965-),女,硕士,沈阳工程学院教授,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