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玲
《青春期不迷茫》勾起了我的回忆。
书中有60封青春期孩子的来信,这些求助信出自青春期孩子之手,是他们真实的心声,非常具有典型性。诸如,“我为什么被朋友挤兑”“我为什么考试焦虑了”“优秀生就不能有异性朋友吗”“好脾气的我就该这么逆来顺受吗”等。对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或老师,对青春期孩子来说,看到这些文章标题,都能感同身受。
他们说的、想的、经历的,不就是很多年前的我吗?一恍惚,我似乎看到了那个骑着自行车奔向学校的少年的我。那时,对于理想,对于学业,对于高考,对于初恋,对于师生之间、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一样有过纠结,有过寝食不安的经历。可惜的是,当时老师的角色只是学习上的引导,父母的角色只是生活上的照料,我们内心的焦虑、纠结、迷茫、挣扎和疼痛,除了跟几个和自己一样迷茫的闺蜜诉说,就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了。我们就仿佛行走在一段长长的、暗黑的路上,孤独、寒冷,前方什么时候才会有灯光,能不能走出去,都无从得知。好在最终,我们多数人幸运地走了出来。但这幸运背后的苦涩,终生难忘。
我想,今天能看到这本书的孩子是多么幸运。这本定位为青春期心理自助手册的书有一个优势,便是作者张丽珊身兼教师、咨询师、培训师等多重身份。她与有过多年同伴导师经历的郭子轩同学一起,从两个视角,为青春期孩子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养成更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周围的世界,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这本书也让我陷入关于人生的思考。我思考着青春期和人生的关系、人生的规划,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成为人生赢家。想到此,心里便更沉重。人生长度有限,我们每个人都付不起走弯路的代价。走弯路者势必要花更大的心力纠正弥补,而在纠正和弥补的过程中,其他人已经将我们甩出了远远一大截。
残酷的是,走弯路多发生在青春期。因为青春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一则是学业的关键期,二则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一旦有误差,人生中出现坎坷便是必然。很多人都喜欢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意味着遇事都可以把责任推给青春,而不是自身。一定要清醒的是,很多成就事业者,成为人生大赢家者,鲜有人在青春期天天走弯路,人家都是早早规划人生的。
张丽珊在书里写道:“要及时发现纠结, 社会的发展给每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但选择时难免产生看不透、理不清、说不明的困惑或混乱的感觉。不要用‘不爽 将纠结简单化, 而错过了自我澄清、自我成长的机会。”她认为,青春期应该具备六种能力(觉察力、判断力、求助力、选择力、规划力、执行力),我想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对一个思考人生的成年人而言,我们为何不能认真对待每一次纠结呢?我们应该从每一次纠结中找到新的契机。”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成长,任何时候都需要成长的动力。珍惜每一次纠结带来的契机,去获得强大的成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