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民
(长武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长武 713600)
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浅析
董英民
(长武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长武 713600)
本文结合长武县多年抗旱造林的实践,就几种抗旱造林技术应用进行了浅析,为干旱区植树造林提供参考。
水土保持;抗旱造林;技术应用
长武县地处渭北旱原西部,总面积56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2km2,占总面积的95.6%。境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是黄河中游100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典型的代表区。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县水土保持流域治理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综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受到了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先后获得国家级“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进入90年代后,由于地方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干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群众大会战植树造林模式受到了严重影响,曾一度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不高,呈现出“一年青、两年黄、三年见阎王”,“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阶段,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的积极性。水保世行项目启动实施后,我们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造林新机制,以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抗旱造林的新路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县以后开展抗旱植树造林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五年多来,全县累计完成造林13万亩,其中乔木林6万亩,经果林7万亩。在乔木林栽植中,除全部采用了工程整地外,其中4万亩采用了树杆截杆法,保存率、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且长势非常好,比未采用截杆法成活率高出30%以上。部分常绿树种采用了地膜覆盖或土埋法,保存率、成活率均在95%以上,比未采用地膜覆盖或土埋法成活率高出了近40%。在经果林栽植中,除全部采用了工程整地外,苹果全部采用了地膜覆盖或土埋法技术,即使春夏季特别干旱的情况下,部分地块采用树杆输液法,成活率均在98%以上,而且长势也非常好;柿子、核桃、花椒、仁用杏等有60%的地块采用了土埋法,部分地块采用树杆套袋法,保存率、成活率也均在80%以上,长势相对较好,而未采用土埋法的1.3万亩保存率、成活率平均仅在40%左右。2004年春季,我们对1万亩乔木林和1.3万亩杂果经济林按照抗旱新技术进行了全面补植,通过当年9月份检查看,乔木林保存率、成活率平均在88%以上,苹果保存率、成活率在90%以上,杂果经济林保存率、成活率在81%以上,大大高于过去造林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抗旱造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给我县水保世行项目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提高了治理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使我县林果建设走上了新台阶。
在抗旱造林中,主要采用了工程整地法、树杆截杆法、树杆输液法、树杆套袋法、堆土保墒法、地膜覆盖法和经草间作法等7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工程整地法。工程整地是抗旱造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地形可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在荒山造林中,对坡面相对比较完整,坡度不很大的情况下,沿等高线开挖栽植林带;对坡面比较破碎,坡度较大的地块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按栽植密度挖鱼鳞坑。坡台地由于地形较好,多以经济林果为主,可采用全面整地法,对地面不平,保水效果较差的地块,可切割成方格田,以达到蓄水保墒的效果。
(2)树杆输液法。树杆输液法是针对春季栽植的经济林果而采取的一种抗旱保墒方法。在春旱比较严重,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大面积浇水抗旱时,采用树杆输液法,一方面能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水量,一方面能切实起到抗旱保墒的效果。
(3)树杆套袋法。树杆套袋法多采用于秋冬季栽植的粗、硬杆经济林果。由于秋冬季栽植的粗、硬杆经济林果一般不容易采取其它方法抗寒,为了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在树杆上套塑料薄膜进行抗寒,起到了抗旱、抗寒的作用。有部分群众采用稻草捆绑法,效果也比较好。
(4)树杆截杆法。树杆截杆法主要用于乔木林刺槐栽植,起到抗旱、抗寒的作用,防止新栽苗木失水抽干,一般情况下经果林不采用此方法。
(5)堆土保墒法。堆土保墒法是对秋冬季栽植的软杆经济林果越冬采取的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抗旱、抗寒措施。由于该方式需要第二年刨土,一般不应用于乔木林,硬杆经济林果,因不能压倒树杆,也不采用此方法。
(6)地膜覆盖法。地膜覆盖法主要应用于乔木林中的常绿树种和经济林果栽植,不论是春季或秋冬季栽植的苗木,都能起到很好的抗旱、抗寒作用。
(7)经草间作法。经草间作法也是针对经济林树种而言,对地面具有一定的遮荫、保墒等作用,增强苗木的抗旱。乔木林因其栽植密度较大,可利用空间小,不宜间作人工种草。
(1)工程整地法。工程整地分带状、穴状和方格切块几种整地法,其中带状整地一般以带宽1m为宜,呈反坡梯田状,带内水平,长度根据地形而定,可长可短,每隔1m堵一挡水埂;穴状整地呈半椭圆状,长径以1~1.5m为宜,短径以0.8~1m为宜,按品字型布设;方格切块根据地面坡度而定,一般按4m×5m进行切块,达到块内水平。
(2)树杆输液法。树杆输液法是用塑料微膜袋,根据树杆承受能力而装入适量的水,封口并绑于树杆顶部,在袋底部仅靠树杆部位,扎一个出水小孔,使出水量呈滴状顺树杆流下,出水孔的大小要适当,以保证袋内水能用足够长时间(一般以一斤水滴10d至半月为宜),水滴完后继续加水。
(3)树杆套袋法。树杆套袋时,如用塑料带缠绑时,由树杆下部开始向上部缠绑。此法由于较为费时费工,一般都购买成品套袋直接从上往下套于树杆之上,下部用扎带绑住,防止风吹散落。
(4)树杆截杆法。这是针对刺槐栽植后而采用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有零星花椒栽植后采用此方法。其具体方法是:苗木定植后,用剪树剪刀距地面2~3寸处剪断,剪口要平整,不能破裂。
(5)堆土保墒法。堆土保墒法是指苗木栽植后,压倒树杆(不能将树杆压折),用土掩盖,土堆大小根据树杆长度而定,一般呈长吊形,保证树杆埋于土堆表面下20cm以上。
(6)地膜覆盖法。地膜覆盖法主要有两种:①将地膜裁成1.5m长的小段,覆盖树杆周围,四周用土压实;②将营养带内全部用地膜覆盖,用土压实边缘。第二种方法用膜量相对较大,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
(7)经草间作法。经草间作法是指整地时,将地块全部深翻后,留好栽植带(带宽以1m为宜),全部播种成为紫花苜蓿或三叶草等,于当年或次年在预留的栽植带内栽植新栽树种苗木。
以上几种抗旱造林方式在我县水保世行项目开展以来,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应用情况看,并不是单纯地应用某一种方式,而是进行了综合运用。在乔木林栽植中,全部先进行了工程整地,待苗木栽植好后,组织专人进行截杆,整体效果是比较好的,比过去未整地或未截杆的栽植方式,保存率、成活率均要高于30~40个百分点。经果林栽植也是先进行工程整地,对硷面较宽,地面水平的地块采用套种苜蓿等,待苗木栽植后,春季全部采用地膜覆盖,结合树杆输液法,提高苗木成活率;秋冬季除不能采用土埋法(如树杆过粗、过脆,不能压弯)以外,全部采用土埋法,效果非常明显,成活率一般高于过去未采取相关措施的50~60%。树杆套袋一般用于当年新栽的苗木越冬,因不能压弯(如核桃、过粗的苹果等品种)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因费时费工,除部分地块应用外,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
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抗旱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结束了“一年青、两年黄、三年见阎王”,“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阶段。当然,单纯依靠新技术抗旱造林,还不能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应结合优质苗木的供应和造林后的严加管护,实行封山禁牧,才能切实达到造林、建园的目的和效果,尽快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
S725
A
1004-7344(2016)03-0117-02
2016-1-12
董英民(1969-),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