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词对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启示

2016-03-12 06:36:59姜天龙樊志民
关键词:爱国国防诗词

姜天龙,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宋诗词对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启示

姜天龙,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从宋代诗词中分析宋朝国防教育的特点及国内外社会、经济、军事情况。结合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特点,分析宋朝的国防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作用。

宋代诗词;国防教育;启示

国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亡的重要课题,它是军事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体。我们国家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在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和社会变更中,我们的继承和发展了以国防观念和意识、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为内容国防教育体系[1]。而在中国历史上尤以宋代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最为凸显,文人们用诗词记录下了那三百多年风雨飘摇的宋王朝的社会万象,其中也包括当时进行了国防教育。

1 宋代国防教育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上的宋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所面临的外部条件都是极差的,北宋时有辽国、西夏;南宋时的情况更加危机,金国雄踞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蒙古也是虎视眈眈,南宋只能偏安一隅。就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宋王朝仍然存在了300多年,除了国内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当时的国防教育也很关键。在现今很多宋代诗词中就可以大致看到当时国防教育的情况。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面对外敌的不断侵扰,宋朝内部又软弱无力,许多平民百姓和有识之士都为国挺身而出,表现为“爱国”与“献身”精神的结合,如王昌龄《从军行之四》[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凉州词之一》[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更是脍炙人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可见当时宋朝的国防教育中的爱国教育比较普及,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以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

1.2“上阵杀敌,誓清中原“的报国热情

外敌的强大,蛮横无理,如狼似虎,加之宋朝军队的节节败退,国民大众百感交集,人们不愿坐视国家的破败和灭亡,不畏权势和个人安危,积极参加到抵抗外辱的斗争之中。这个时期创作的诗词也突出了这些情怀,如岳飞《满江红》[2]“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河山,朝天阙。”又如辛弃疾在《破阵子》[2]诗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在吹角连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昌龄《出塞》[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几首诗词表达了当时宋朝人们大众对敌寇的仇恨和报仇雪恨的迫切要求,连做梦都想上阵杀敌等报过热情。

1.3“忠于国家,誓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宋代是国家矛盾极为尖锐,战争甚为频繁的时期,期间也涌现出大量的可歌可泣、留名青史的人。在宋朝的爱国诗词里关于忠于国家、英勇不屈的崇高气节也有集中地体现。又如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屡历险境,写下“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从元营逃出时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当他面对敌人屠刀时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文天祥忠于国家、英勇不屈的崇高品质[2]。这方面做得也是比较成功的,例如“崖山战役”后,宋朝几十万老百姓、王公贵族宁愿跳海自尽,也不向蒙古人投降的民族气节。

2 影响宋代国防教育的因素

国防教育并不是宋王朝开始的,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国家和国防的概念。宋代国防教育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准确来说,应该是内外两方面的多个因素致使的。

首先,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赵宋王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权,宁愿把大半个江山拱手奉送敌人,苟延残喘。随着家国的沦丧,以天下为己任的宋代知识分子忧心如焚,饱受儒学熏陶的诗人们倾尽全部的热情和毕生的心血表达自己对故土家园的热爱[3]。不甘当奴隶者,想改弦易张,变法图强,这也为全国范围内国防教育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宋代的科举制度是当时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之一。宋朝的科举制度有意识地压制豪门望族进仕,而却拓宽了寒门取士之路,宋朝科举也对家族教育有明确的导向性,使得许多家族时刻都关注与科举相关的教育,并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要求自己和教导后辈子孙[4]。在科举制度的指挥下,无形中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灌输于那些以科考登甲为目标、以报效祖国为理想的社会知识分子[5]。

3 宋代国防教育的不足

宋代的国防教育有他的成功之处,将国防教育融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加之强大的外部挑战,使许多宋朝人意识到了国防的重要性。成功的国防应该能让宋朝更久的存在于那个时代,然而宋朝却一直处于战争的劣势一方,可见其国防教育方面并不是很完善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体制上,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皇帝即国家,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一个皇帝就代表着整个的国家,因此所倡导的,就是维护皇帝统治的国防和国防意识。为了维护国家政权,实行“内重外轻”的国防政策,“防民胜于防寇”,唯恐百姓知兵习武。就造成了宋朝“文强武弱”的国家状态。难以完全动员国内所有力量御敌。

在从军事战略上看,宋朝奉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6],热衷于搞“围墙战略”,靠筑长城、河流或者山脉天险以屏障御敌。然而这些天险基本在战争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以“守”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理念,势必使自己处于挨打的境地。

4 结论

宋诗宋词是当时社会形态的真实写照,通过简要的分析宋代的诗词,可以了解到宋朝的国防教育进行的较为成功,体现在许多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中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国防教育的普及受当时国内的社会情况、受教育者的教育背景以及外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政治体制上的高度集权,难以发动更多人民大众和军事战略上的被动防御的国防策略,使宋朝一直处于战争中的劣势。

[1]奚纪荣.中国国防教育史概论[J].军事历史研究,2002(3):129-142.

[2]何文焕等.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11-13.

[3]姚艺玲,两宋诗词作家爱国思想成因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102.

[4]罗先美.浅论宋代爱国诗[J].文学教育,2011(1):114-117.

[5]王君.宋代诗歌的爱国主义传统[J].教学与管理,1992(2):34-35.

[6]李 承,宋新夫.宋朝享国与国防制度文化[J].军事文化研究,2006(1):156-162.

The song poems of enlightenment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JIANG Tian-long,FAN Zhi-m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anyang Shaanxi 7121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social,economic and military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ole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s analyzed.

Th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36)

(责任编辑:吴 芳)

姜天龙(1992-),男,吉林四平人,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猜你喜欢
爱国国防诗词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04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