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来(卫辉市水利局)
PPP模式在沧河灌区节水改造灌溉项目中的应用
□曹林来(卫辉市水利局)
沧河灌区因为地理、自然等因素,当地水资源非常缺乏,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山丘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卫辉市人民政府正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文章从节水工程对缺水地区发挥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引进社会资本,保证工程发挥正常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灌区工程布局;节水工程;PPP;合作
沧河灌区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部山丘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规模建设于60-70年代。灌区水源为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卫河支流沧河和香泉河两条中型河道上修建的三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小(1)型水库,两座小(2)型水库,拦蓄河道常年基流和汛期洪水,无境外来水。设计灌溉面积7466.70 hm2。灌区大致分为北部太行山山丘区和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区,辖卫辉市狮豹头乡、安都乡、太公镇、唐庄镇4个乡(镇),94个行政村,7.20万人,灌区总面积281.92 km2,耕地面积10213.38 hm2。
沧河灌区由于近10多年水库为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灌区未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灌溉,灌区内安都乡、太公镇群众为卫辉市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因灌区近几年未进行正常运行,造成灌区工程损毁严重,灌区支、斗、农渠已损毁殆尽,早已不能正常通水,浪费水严重。目前,沧河灌区灌溉采用渠灌,渠灌浇地每公顷次用水量3750~4500 m3;由于近几年持续干旱,山丘区地下水位下降,灌区有井的村大多数机井出水量不足,丘陵区机井灌溉每公顷地需要1500~3000元左右,灌溉成本太高,农民不堪重负,群众积极要求用水库水灌溉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沧河灌区位于浅山丘陵区,受汲延封长地下水漏斗区的影响,地下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该区域为岩溶水严重超采区。因此,在水资源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约用水,统筹安排好城乡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尽快对沧河灌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成为当前一个重要任务。
2015年5月卫辉市城市供水改为南水北调水,水库水作为城市生活供水的备用水源,灌区灌溉水源有了保障,为沧河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创造了条件。2015年10月11日政府以会议纪要〔2015〕22号决定原则同意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牵头,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包装推进沧河灌区节水改造灌溉项目。
项目水源为塔岗水库、石包头水库和正面水库,水库位于卫辉市西北部山区,借助其地势高差,通过自流由渠道或干管向山前丘陵区的安都乡和太公镇耕地供水。沧河灌区干渠共6条,分别为正面干渠、香泉干渠、獅豹头干渠、獅豹头一分干、獅豹头二分干、塔岗干渠。
正面干渠为正面水库向獅豹头水库调水的输水渠道,位于深山区,沿线控制灌溉面积较小,本次规划暂不考虑;香泉干渠已于抗旱应急引水连通工程中实施,本次规划不考虑;獅豹头干渠渠线较长,且位于山区,采用管灌工程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本次规划渠道作防渗处理,渠道进行盖板。2015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按照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农财处的要求,农田水利项目县申报一次规划 3 a,为2015-2017年,每年规划面积≥1333.34 hm2,卫辉市根据沧河灌区实际情况,南水北调总干渠以北安都乡、太公镇部分区域进行规划,面积为 4925.49 hm2。
项目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25.49 hm2。对塔岗干渠、獅豹头干渠、獅豹头二分干渠及其控制范围内支、斗、农渠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塔岗干渠从塔岗水库坝后电站输水管道引水,通过干、支、斗、农管四级管道系统输送至田间地头;獅豹头干渠所控制面积采用调蓄池,通过支、斗、农管三级管道系统输送至田间地头;獅豹头二分干管从獅豹头干渠渠尾17+400处引水,在獅豹头干渠渠尾建进水调蓄池,獅豹头二分干管通过调蓄池引水,再通过干、支、斗、农管四级管道系统输送至田间地头。斗管布置间距420 m,农管布置间距100 m,在农管上设置给水栓,通过阀体上开关连接涂塑输水软管(农户自备)浇灌农田,给水栓布置间距42 m。
为保证獅豹头二分干渠改管道后运行安全及獅豹头干渠下面的支、斗、农管运行安全,除3+740-4+400外对獅豹头干渠全断面加设盖板并对干渠进行防渗处理。
4.1项目县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①铺设分水支管DN600球墨铸铁给水管 4191.40 m、DN500球墨铸铁给水管17178 m;②铺设PVC-MΦ355配水斗管工程102883 m,PVC-MΦ125田间农管工程195602.50m;③项目区介绍牌3个、村公示牌34个、建筑物标识牌232个。每根斗管管首建设闸阀房,配套闸阀、排气阀、电磁流量计等。
4.2整合资金项目
①铺设 Φ355PVC-M配水斗管 10942.30 m;②铺设Φ125PVC-M田间农管215222 m。
4.3融资项目
①铺设塔岗水库输水干管8887.13 m;②铺设狮豹头水库输水干管9011.14 m,修建闸阀房3座;③维修整治狮豹头水库干渠17.40 km,修建节制闸3座;④铺设支管12条,长36786.53 m(其中塔岗支管7条,狮豹头支管5条),修建闸阀房12座;⑤铺设干加斗管350 m、修建闸阀房1座;⑥斗管闸阀房48座;⑦修建蓄水池3座,进水闸3座;⑦工程机电设备主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灌溉自动化系统,金属结构主要为闸门、启闭机、钢制弯头、球墨铸铁管及各类管道附件等。
该项目工程估算投资2.49亿。投资来源分三块:一是水利局以农田水利项目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向上级争取资金8695.56万元,用于部分支管和田间斗管工程,这个已经省水利厅、财政厅批复;二是国土局以土地整治项目向上级争取资金近1.30亿元,其中用于该区域田间水利投资4000万元左右;三是干渠引水工程、部分支管工程、自动化控制和电源等工程的建设资金缺口,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解决。
6.1PPP模式基本情况介绍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是指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与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双方优势,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的方式,提高质量和供给效率,最终实现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6.2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操作流程
6.2.1项目识别
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发起,以政府发起为主。
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评估筛选,确定备选项目。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根据筛选结果制定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
对于列入年度开发计划的项目,项目发起方应按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要求提交相关资料。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为确保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财政部门应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政府债务等因素,对部分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的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每年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等财政支出不得超出当年财政收入的10%。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可进行项目准备。
6.2.2项目准备
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建立专门协调机制,主要负责项目评审、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项目实施机构应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验证,通过验证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政府审核;未通过验证的,可在实施方案调整后重新验证;经重新验证仍不能通过的,不再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6.2.3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并将资格预审的评审报告提交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项目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磋商等方式开展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6.2.4项目执行
社会资本可依法设立项目公司。政府可指定相关机构依法参股项目公司。项目实施机构和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监督社会资本按照采购文件和项目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出资设立项目公司。项目融资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应及时开展融资方案设计、机构接洽、合同签订和融资交割等工作。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和项目实施机构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转移。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监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定期监测项目产出绩效指标,编制季报和年报,并报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6.2.5项目移交
项目移交时,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代表政府收回项目合同约定的项目资产。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应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根据项目合同约定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确认移交情形和补偿方式,制定资产评估和性能测试方案。项目移交完成后,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产出、成本效益、监管成效、可持续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应用等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相关规定公开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工作决策参考依据。
项目建成后干、支管(含水表)资产移交给专管单位沧河管理处,斗、农管及其配套设施资产移交给安都乡和太公镇乡、村两级政府,并签定管护协议。产权证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安都乡和太公镇政府核发。
灌溉基本模式为专管单位+乡镇水利服务站+协会+农户运营的形式。实行“先交钱、后用水”,“定额管理、节奖超罚”的用水制度,保证节水增效的综合效益,工程管理养护费由收取的水费解决,水费按斗口水表计量收费。
8.1节水效益
项目区为水库灌区,现状为大水漫灌,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30左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低压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6,项目区新增的高效灌溉面积年节水3501万m3。相当于投资重新修建了一座中型水库。
8.2增产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0万hm2。年可增产粮食1004万kg,水利分摊系数取0.40,项目实施后水利灌溉年效益1058万元。
8.3省工、节地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低压管灌节水工程面积4925.49 hm2。管道输水灌溉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的,一般比土渠输水流速大、输水快,供水及时,有利于提高灌水效率,适时供水,节约灌水劳力。节水灌溉比传统灌溉节省人力和时间。低压管道亩均年省工日2个,项目建成后,新增的节水灌溉工程年可节约工日14.78万个,折合经济效益达296.01万元。
项目区的节地面积按照实施管灌节水措施后,可在原灌溉措施的基础上节地按2%计算。则项目区可节地98.53 hm2,以单位面积灌溉效益指标推算,年节地效益为215.34万元。
8.4农民增收
规划的灌区灌溉面积4925.49 hm2。其中纯库灌区面积1592.14 hm2,井库双灌面积3333.35 hm2。灌区目前灌溉按3次,灌溉每亩地每次成本80元,每年3600元/hm2,每年灌溉成本1773.17万元。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灌溉1 hm2地每次成本450元,每年1350元/hm2,每年灌溉成本664.94万元。农民灌溉成本每年减少1108.23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8.5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灌溉保证率有了提高,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带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农民负担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农村稳定奠定了基础。在生态效益方面,实行高效节水灌溉,革新农事管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流失量,有利于水质保护,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8.6单位效益
节水工程实施后,斗口以上的干、支管及其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移交到沧河管理处灌溉管理。参照省内周围县市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后,以斗口计量水费指导价0.40元/m3计算(沧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将通过发改委物价局进行水价核定),每年农业灌溉用水为2000万m3,城市供水393万m3,水费可望收入957.20万元,可以解决灌溉运营费用和补偿本金。
8.7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规范有关规定,取经济计算期25 a,社会折现率为8%,基准点选在工程开工后的年初,投入物和产出物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经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3226.68万元>0,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1.36%>8%,该项目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1.25>1。经过上述分析计算,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是可行的。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25.49 hm2,年可节约水量3501万m3,年增产粮食1.004万t,年省工14.78万工日,节地98.53 hm2,项目区群众人年均增收327元。本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于干旱缺水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节水灌溉能够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和合理配置,并且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经济状况,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大,在争取上级投资解决田间工程的同时,当地政府采用PPP模式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干线输水工程,使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此外,还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地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通过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1]周鹏伟.论PPP模式在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21).
[2]马毅鹏,乔根平.对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的思考[J].水利经济,2016(1).
(责任编辑:刘长垠韦诗佳)
S274
B
1673-8853(2016)07-0123-03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