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探索

2016-03-12 07:05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电子世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互联网+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王 艳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探索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王艳

随着Web2.0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给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所求,根据高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应采取的方法,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互联网+”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探索

1.序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云计算的应用、物联网实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影响和体验,尤其计算机技术与高校各个专业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同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变化。

2.“互联网+”模式的内涵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相结合,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创新能力,引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互联网+”模式指的是在现今信息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与各个行业全面融合,即利用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这个操作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用简单语言表示就是“互联网+各个行业”。目前,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已逐渐渗透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用会使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此大的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现今,大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放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来完成,由于受经济水平和地域影响,这些刚入大学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在高中开设过计算机课,对网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很好,操作较快。而有的学生从未真正学习过该课程,操作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两级分化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大部分高校在授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讲授形式,教师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听,去看老师演示的每一个步骤,去记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可能听懂了。但是在上机实践课,真正做作业时,却又忘记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总是不断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学生的知识被固定在设定好的框框里,没有真正消化所学的内容,还是过分依赖于教师案例,被动灌输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3.3教学内容陈旧和设备配置落后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和专业的联系性不大,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同时计算机设备配置更新不及时,影响了计算机操作速度和使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教学效果不佳。

3.4智能手机冲击传统课堂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广泛,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覆盖面较广,致使智能手机成本降低,大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手机上网的队列中来,有的高校学生拥有手机已经达到100%。智能手机的使用,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快速方便联系,查找信息资源方便等特征,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如已经导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无心听讲,形成了课堂上的“低头族”景像。长此下去,课堂气氛势必影响学生听课水平及成绩考核。因而,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引导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合理运用和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氛围还需探索。

4.“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探索

4.1针对专业不同选取合适的教材

目前很多高校上计算机基础课程都采用相同的教材体系,即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系列,或者采用本校教师研发的校本教材在上课,教学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只是教材中所有用案例不同而已,而且还是使用传统的方式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这样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现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操作技能。为此在“互联网+”模式下,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保证讲解案例内容紧贴专业方向,或根据专业不同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本来使用,保证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不能用“一刀切”形式让所有专业学生教材都一样。

2008年,中本聪提出了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该共识机制沿用了PoW的概念[7]。这一算法要求节点在提出议案之前必须进行大量工作(运算),并且提出议案时必须同时提交做出了大量工作的证明,这一方案将节点容错量转换为算力容错量,对女巫攻击进行了有效防范,可以允许节点自主添加到网络。在此之后提出的Proof of X的共识方案也是基于此种思想。传统分布式网络要求节点需要相对可信且进入网络需要认证,而这一共识机制使其变为了任意节点均可加入网络,使比特币可以应用于现实环境。

4.2教学内容要紧贴专业需求

计算机基础是大学每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调整内容外,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要充分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因此讲授内容的案例必须要设计精致符合专业设置,也可以根据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按模块化进行教学。同时应搭建学校网络平台,将教师按模块教学的课件或视频放到平台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做好知识的储备。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留言栏中备注,教师看到及时回复,如果是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发表技巧操作说明的贴子,这样师生不但在课堂上形成互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相互交流,才能促使该课程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更好的被学生所吸收。

4.3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分层次教学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学好,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形式,即通过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模拟测试和上机操作水平检测,根据学生分数和能力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能力。依托“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或单元,录制相应的视频放到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同时也为部分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场地。

4.4教学模式要丰富

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教学模式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学生学习程序的差异性,起到了提高的作用。同时利用QQ、微信、微博等信息联系方式建立班级群进行学习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5 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全面检测学生知识水平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平时考勤即上课是否迟到、认真听课或旷课的记载;二是上机作业情况记载,即实践时是否完成了模块训练、单元练习、上机考试等多样的形式检测;三是作品情况检测,即Word作品+ppt作品+Excel上机审核,作品是否有创意能否体现学生所学的知识水平等。这些方面的考核成绩相结合才能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使考核样式更全面些,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能力的检验,即可采用在线答题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的形式,系统会自动打分,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强了学生对该课程认识的重要性。

4.6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变势必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在课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讲授法、项目分解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把所学的知识消化掉,同时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把掌握较好的知识进行巩固,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结合案例进行思维发散,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新作品的尝试。

如果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线交流或在留言贴中提问题,以促进师生交流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动力才会加强。同时教师也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样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进行了考验。

4.7开设学科活动,拓宽知识领域和实践能力

为了拓展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课程体系,开拓学生视野,增加他们学习兴趣可开设学科活动的方式来让他们参与进来。在“互联网+”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平台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如网页设计、photosop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计算机等级认证考试培训、PPT幻灯片创意设计等课程的上课流程,案例内容,作品展示等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兴趣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浏览有关计算机科目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后面的开设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5.“互联网+”模式下引领计算机教学探索新方向

5.1互联网成为教学的部分场地

“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的教育课堂受到了挑战,信息的载体已不局限于纸质材料,而是慢慢由网络媒价进行替代,还演变成了教学的部分场地。目前,各大高校的开课还是主要在课堂教育引导,网络教育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缺少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教学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未来的高校教学的主流还是依托于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更好地完备教学体制还有待于思考。

5.2互联网走进课堂和生活

现今高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分手机和电脑,上课时“低头族”现象较多,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讲授的内容要有新意,教学方法得当,充分运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来备课,互动要及时,内容要实用,结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有所收获。同时,要加大上机实践的比重,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需求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

5.3互联网带来了教育创新

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技能传输的一种体现,知识的创新才是核心内容。“互联网+”模式下,为教育领域知识的传授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更好的驾驭网络,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创新是未来探索的主流方向。

6.结束语

“互联网+”模式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新来的活力和契机,不但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课堂内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自己的课堂外的知识视野,吸收多方渠道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该模式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要求较高,促使教师们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良策,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引领学生不断地成长,使该课程的道路越走越宽,为各个专业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固的堡垒作用。

[1]吴劲芸.“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20):167.

[2]杜萍,徐伟,傅江辉.“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观察,2016(5)89:90

王艳(1981-),女,黑龙江海林人,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互联网+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