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提升探析

2016-03-12 05:58袁同印丁亚珍
河南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省道漯河市廊道

袁同印,丁亚珍



漯河市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提升探析

袁同印1,丁亚珍2

(1.漯河市园林管理处,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林学会,河南 漯河 462000)

生态廊道绿化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通过对漯河市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生态廊道绿化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做法,查找出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生态廊道;提升;建设

生态廊道具有防灾安全、景观生态重建、生物信息传递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城市空间与外部区域连接疏通的生命线。京珠高速公路、南洛高速公路、107国道、220省道、238省道、241省道、329省道和330省道是漯河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高速、国道和省道廊道绿化提升工程建设,是构建漯河市城市生态屏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有效改善廊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加快沿线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漯河市生态廊道绿化发展现状

漯河市境内现有京珠和南洛两条高速,一条107国道,220、238、241等5条省道。京珠高速漯河段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60.4 km;南洛高速漯河段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59.2 km;107国道漯河段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52.1 km;省道220(许泌路)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56.1 km;省道238(漯周路)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45.7 km;省道241(阴阳赵-舞阳)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36.7 km;省道329(逍襄路)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35.5 km;省道330(漯舞路)已完成廊道绿化建设60.7 km。经过沿线县区和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建成了以杨树为主体的高速廊道生态防护林带,为粮食安全、交通安全和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护屏障。

2 漯河市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组织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廊道绿化提升建设工作,先后召开全市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全市高速廊道绿化提升工程推进会,加大高速廊道建设工作督促和推进力度。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三是实施督查机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林园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多次深入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并通报,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工作调度。同时,市、县区林业局成立分包督导组分包县区,负责指导、督促相关乡镇的廊道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为廊道绿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2 资金保障

为加快推进廊道绿化建设,市级财政在省级奖补基础上,对廊道绿化建设经验收合格者实施以奖代补。郾城区对南洛高速沿线实施建设当年每亩补贴青苗费500元并无偿提供苗木,每年每亩再补贴1 000元连补3年的补助政策;舞阳县对南洛高速绿化提升建设当年每亩含青苗补偿补助1 100元,后两年每年每亩补助500元,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苗木产业带;临颍县京珠高速廊道瓦店段绿化采取租地金连补5年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发展苗木花卉基地。

2.3 创新模式

一是在廊道提升绿化建设中,各县区把廊道林带建设与农田林网和片林相衔接,实现“带、网、片”相结合;把廊道栽植树种杨树与经济林、种苗花卉品种相结合;把造林绿化与绿色产业、林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廊道绿化选种生态经济型树种核桃、梨树以及绿化树种,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二是对高速公路两侧土地进行土地流转,推行大户承包、联户经营模式。县、乡政府将通道两侧的土地由农户手中流转出来,再发包给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公司和大户,既调整了产业结构,也妥善解决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2.4 技术保障

各级林业部门从规划设计、苗木选择、栽植质量、管护措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方面严把质量标准。按照廊道绿化每侧不低于30 m宽以及6行景观林、4行常绿树的标准,落实建设任务、目标、重点和建设措施,重点突出栽植模式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树种,优先推荐栽植黄山栾、大叶女贞、柳树等乡土适生树种以及核桃、梨树等经济林树种。另一方面加强后期管护。乡(镇)、村成立管护队伍,及时做好浇水、培土、涂白、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加强对新植幼树的管理、保护,确保造林成效。

3 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生态廊道绿化建设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但地方财政投入落实不到位,建设资金存在严重短缺现象。二是目前省级林业资金采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奖补形式,投入标准太低,与造林实际投入相差甚远,廊道建设完善、树种结构调整、管护等资金缺口大,仅依靠林业部门根本无法满足建设投资需求。

3.2 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

廊道绿化建设首先要落实造林机制,落实造林地块,而建设用地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制约了廊道绿化建设。近年来木材价格较低,影响了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现有通道防护林不通风、不透光,给发展林下经济带来困难,林地生产力下降,综合效益较低。在农民种粮效益明显高于造林收益,群众的利益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农民不愿意退耕植树;同时,廊道防护林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缺位,为保障生态效益,廊道绿化后实行林木限伐措施,廊道绿化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廊道绿化的建设。

3.3 廊道绿化提升质量不高

廊道建设多采用大户承包造林模式,建设模式不一致、标准不一,部分路段绿化植树行数没有达到要求,还存在苗木标准不高,个别路段苗木不合格,苗木规格、高度达不到要求,栽植标准不高,树坑小,苗木有倒伏等现象,并且生态廊道沿线受村庄、水塘、废弃坑等因素影响,新建林带有空档、断带、不连贯现象,绿化后达不到应有的景观和生态效果。

3.4 管护工作难度大

廊道绿化战线长,任务重,管护难度大,并且廊道沿线部分路渠两侧立地条件差,林木成材受效益的周期长,群众对林木进行管护缺乏积极性,存在重造轻管现象,致使有些地段部分低洼处没有排水措施,林木浇水不及时,林木成保率较低。

4 加快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建设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政府高位推动机制

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工作机制。在领导力量上,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把生态廊道绿化建管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严格执行领导造林绿化目标任期责任制规定,实行跟踪督查、重点督办。

4.2 保障生态廊道绿化建设用地

林地落实是生态廊道建设的首要任务,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建设责任,土地问题由属地的县区、乡镇、村三级解决,确保生态廊道防护林建设用地需求。同时,积极探索推行土地置换、租赁等新机制,采用政府租用土地、财政适当补贴、农业结构调整等模式,积极引导,破解生态廊道防护林建设难题。

4.3 加大廊道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各级财政要按照生态省提升建设要求,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尤其是要增加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建设投入。二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资金扶持、以奖代补、信贷贴息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对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的带动引导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林业建设投资体系。

4.4 建立健全生态廊道绿化管护机制

一是以确权管护为重点,按照“谁造谁管,合造共管”的原则,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良好的局面。二是进一步探索对生态廊道防护林受益主体直接进行补偿的新机制,把生态廊道两侧林木纳入到公益林管理范围,对廊道两侧林木涉及的农户给予补偿,签订限伐协议,引导林农自觉加大投入,参与建设,实现政府要生态、农民要效益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后期养护,加大宣传力度,新植幼树一定要做好浇水工作,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责任编辑:王文彬)

S 731.8

B

1003-2630(2016)04-0044-03

2016-10-23

猜你喜欢
省道漯河市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漯河市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桥防落棚及防护架设计与施工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漯河市
华通动力HM1000铣刨机助力254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