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孔伟
(1.凉州区和平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武威 733000;2.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能繁母牛饲养量减少原因浅析
陈莹1,孔伟2
(1.凉州区和平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武威 733000;2.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繁殖母牛是牛产业发展的基础,能繁母牛饲养量的减少,是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也比较复杂,同时也反映出“三农”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繁殖母牛的饲养量的恢复,是维持行业稳步发展,市场供给秩序的关键。
繁殖母牛;饲养量;养殖小区
能繁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一般占总饲养量的40%以上。2010年后,国内肉牛养殖均出现肉牛饲养量下降的问题,部分区域饲养量下降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劳动力输出大省、散养户集中区域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相互关联。引发行业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地资源,提高个体生产性能,降低舍饲成本,全面发挥科技优势仍是业内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1.1工业肥用量增加,农家肥使用量下降
随着农业种植的高产高效,省工省时,农家肥逐渐用量减少,农家肥肥力缓慢,使用量大、劳力支出多等因素,养殖小区粪污处理设施简陋或运行成本高,畜禽粪便随意堆排,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遭到抵制,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养殖场,受城市扩张和城镇化建设影响,大多获得补偿后失地而转行。
1.2转行资本大量进入,虚推产业发展
随着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的关停,一些地产企业将投资转移到了养殖行业,利用各地政府大力扶持的有利条件,土地易得、企业免税、项目扶持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目的不纯,圈地或套取项目资金,干劲不足,盲目发展,规模与实际不相适应,圈舍修建“奢华”不适用或远超出一般养殖的需要,不利于家畜生长、生产的需求。项目结束,效益下滑,卖牛减量或转产转行,可持续发展企业不多,更谈不上带动引领示范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地方正常的养殖环境。
1.3基层兽医缺乏,疫病防控力量不足
目前养殖业从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养殖密度加大,圈舍密闭,牛只活动减少,生长周期缩短,应激性疾病增加。许多乡镇基层兽医畜牧站有名无实,生产实践知识全面的人才短缺。规模化养牛场有经验兽医和配种人员缺少,待遇偏低,从业人员普遍出现“青黄不接”想象,养殖场、小区兽医防疫设施不健全或运转不正常,兽医公共卫生知识缺乏,人畜共患病风险增大,正确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覆盖率低,病死牛无害化处理简单,增加了安全养殖威胁的不确定性。
1.4农业结构调整,饲草料利用率不足
农业发展好的区域往往在农业结构转型上也比较快,这些地区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以及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精粗饲料来源方便的优势,畜牧养殖发展比较快,转型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一些低成本的饲草原料就变得升值或不易获得,就近获取的优势失去,粮食种植大区与养殖大区不在同一地域,可用饲草料利用率不高,使得养殖成本升高,牛肉的消费需求在稳步增长,相反的是养殖环节却在逐渐萎缩,扶持发展起来的一些养殖小区经营惨淡,缺乏活力。
1.5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
农村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主要以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主,只能从事一些基本劳动,养殖小家畜维持一般家用开支,补贴一些家庭开支。富余耕地、中低产田只能转租或撂荒。随着国家对“三农”和粮食问题的持续关注,农村流转土地后,主要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造成养殖业同一饲料品种持续供给的问题突出。
1.6农业机械小型化,助推养殖发生转变
农业机械的小型化、专业化,以及农业机械的政策性补贴,养牛为耕田的时代逐步被取代,以往养头牛为耕田,产头牛犊换点钱,也算是一种双赢。牛在农村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畜力转为纯商品性质,农民没有牛也一样种地,养牛就失去了农耕价值,就必然要关注养牛的效益问题。且养牛所付出的成本最高,获得的收益却是产业链上最少的一方,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1.7种养殖业结构转化,养牛成本增加
随着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繁殖母牛在养殖数量,周转速度、饲养成本、交易灵活性、管理难易程度、养殖风险等方面,比小草食畜少了许多优势,大多散养户转向卖牛养羊。农业结构调整后饲草料单一,秸秆利用程度不高或生产成本较大,很多农副下脚料,营养价值不高,品种多收集困难,不易保存,造成草畜不平衡现象,养殖户就更不愿意养殖收益期较长的能繁母牛。粮饲型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造成区域内饲草料缺乏,不能保证规模化牛场的发展。依靠低廉农业副产品发展失去了优势,也就失去了竞争和好的利润。2010年后,受农业结构、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影响,活牛价格持续上涨,却没能带动农村养牛户的积极响应,反倒是养殖户大量出售基础能繁母牛,饲养量少不划算,饲养量大缺乏周转资金,养殖风险增加,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8政策引导不能因势利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基础母牛还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模为主,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多以发展大型养殖为基础,引入后企业多因水土不服、资金周转、饲草料成本等因素,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中途流产,引入的育肥、屠宰企业,他们看到的是地方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却没能承担更多的造血和兼顾长远发展,相邻省市区会同时引进相同性质的企业,引发不良竞争,致使原有脆弱的基础资源大量缩减,受市场或疫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为持续发展牛产业带来基础性硬伤。
1.9科技投入不能持之以恒,服务力量不足
规模养殖场以肉牛育肥养殖的较多,饲养能繁母牛周期长,养殖成本高,收益低,使得能繁母牛数量的下降,冻配服务网点因配种数量有限,收入减少,经营亏损,不能维持而停业,养殖小区、养殖场配套技术服务不足,年轻人员经验不足,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企业自主繁育能力薄弱,牛源来源不稳定,缺乏后续发展保障。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模式,在整个产业链上有一环出现波动,都会影响产业整体的运营。保障整个链条上利益均衡,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和健康的市场理念,也是行业从业者应多给与关注和研究。
1.10环保监管力度加大,排污成本增加
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发展,粪污更加集中,粪污处理方式粗陋,粪便长期露天堆放,污水横流,蚊蝇肆虐,臭气逸散,严重影响养殖环境和畜禽健康,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空气、土地和饮用水安全。随着,新《环保法》的执行,偷排、超排,乱堆乱放现象得到监管和禁止,地方政府也不支持治污设施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企业,致使养殖排污、治污成本增加,也是压产和减少饲养的因素。
一是鼓励规模企业或联合建设牛粪加工生物肥料、农村城镇化小区周边建设沼气项目,向集中居住型小区供气,沼渣生产生物肥料,促进养殖场环境无污染,粪污处理难的问题。
二是政府购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结合国家和地方良种补贴项目,开展二元、三元杂交,选择性的引购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稳定和发挥杂交优势,提高能繁母牛及后代生产性能。能繁母牛年受配率不低于96%,总受胎率不低于95%,繁活率98%,头均产犊0.8~1.0头,做好疫病防控,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牛,确保核心繁殖母牛的健康与福利。
三是加强行业协会自律与政府监管,遇到市场寒冬或低谷时,政府主动跟进服务,协调和组织养殖户抱团渡难关,分散养殖风险。
四是引导和帮助牛产业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和循环发展,调动成熟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扶持和利用散户、规模养户发展快、低成本、利用散杂草资源的优势,发展连片养殖,形成规模企业为框架,散户、规模户为主体的产业规模集群和区域特色,大力支持创新能力、市场掌控、自身动力强的企业,完全依赖政府或项目支撑的企业,及早放手,支持多种形式的能繁母牛养殖模式。
五是正确指导养殖场设的过度建设,牛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其适应性都比较强,少建或不建面子和形象牛场,而消耗大量的财力,将资金主要转向如何提高粗饲料加工利用,品种改良,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
用于繁殖的母牛多为该品种或群体内的优质资源,它的稳定存栏是发展的根基,是推进良种繁育的关键,是优质高产种群的延续,对提高后代生产效益非常重要,加大能繁母牛补贴与保护非常必要。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合理衔接与运行,减缓或抑制能繁母牛饲养量下降,提振中小型规模养殖户信心对稳定发展牛产业,各方都应给予关注与支持。
(编辑:赵鹏飞)
S823
A
1006-799X(2016)17-0112-02
陈莹(1970-),女,甘肃古浪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疾病防治及家畜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