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微电影创作特性的影响研究

2016-03-12 02:00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11
关键词:微电影

邵 娣(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1)



数字技术对微电影创作特性的影响研究

邵 娣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微电影作为电影中的新艺术类型,已逐渐被业界、学界关注。其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创作特性已逐步显现,并形成独立的影视生态圈。本文从微电影“微而不微”的创作思路入手,分别从内容构建、故事营销、后现代文化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性,力求对未来微电影的创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微电影;内容情节;故事营销;后现代文化特征

“微电影”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命题闯入我们的文化消费领域中来,并以其“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创新力和独特魅力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给传统电影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拓展了横向与纵向平台,成为一股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

1 以微知著——以小见大的内容情节

微电影起源于互联网,兴盛于新媒体技术,降低了传统电影身段,体现平民化的艺术特性[1]。每天人们都可以在生活、学习之余,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视等新媒体传播平台观看微电影、网络小说。这就是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费文化模式的改变,由传统电影的集中、封闭的观影时间变为“闲暇”、“碎片化”的观影时间。微电影正是抓住的了这一特性,利用很短的时间集中表达一个主题内涵,矛盾冲突尖锐,故事叙述流畅。这种精悍短小的故事节奏,能够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即使感到厌烦,可以随时终止播放。简短的时间不代表故事的简单叙述。相反,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下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视觉盛宴时不时的在国内上映,很多观众的艺术品位达到专业评论人的水平。微电影的观影环境的开放性特质,更需要有精彩的故事内容、极致的故事创意,不然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011的惊悚微电影《调音师》就是一部上乘之作,短小精悍的故事结构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反映世间百态。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巧妙设下悬念,片头男子穿着短裤赤裸上身坐在钢琴前弹奏着优美的音乐,引发观众的好奇心,继续观赏下去。十三分钟的影片叙述时间带给观众的心理时间赶超130分钟,可谓是“微时长而不微情节”。可以看到,微电影虽然时间短小,但是内容精炼。以微知著,画面有形而意无形。它把电影的心理时间放映的更宽广更深远[2]。

2 微聚成众——引入注目的故事营销

2010年底凯迪拉克定制由影星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微电影营销的开山之作。《一触即发》把凯迪拉克的品牌理念和广告诉求都融入到影片的剧情中去,把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与广告相融合,突破传统的广告模式。该微电影改编自同名微小说,通过 90秒的时间讲述男主人公在一次交易中遇到对手突击,为了护送机密产品,联手女主人公通过对高性能汽车的驾驭,施展调虎离山之计突破重围最终完成人物的故事。情节设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制作精良,观众观看时犹如观看好莱坞大片一样,自然而然忽视了其广告属性。当艺术与商业相融合,把广告元素改为电影内容,必须把产品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故事中情节设置、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表达出来,让其成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其接地气的投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范围逐渐成为品牌商家的新宠。值得注意的是,好的创作内容是传播的基础,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对于选择随意性大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来说,精炼的故事内容、紧凑的节奏、生动直观的表现技巧都将影响着微电影的宣传和营销。

3 见微知萌——消解权威的文化特征

无论是微电影的“微”内容还是“微”传播,都将对精英文化提出了挑战,体现了一定的后现代文化特征。正如前面所说,微电影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快餐文化消费形式,给现代人提供了释放压力、轻松自在的平台,体现了后现代文化中的资本属性和商品消费文化。微电影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后现代文化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个性文化之间的转换,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消遣、调侃、游戏、非理性的文化色彩融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充斥着浓烈的后现代情绪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3.1主题“反同一”性

微电影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微电影主题表现越来越倾向于零散化、平面化、无深度化等特征。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参与者,他们渴望突破传统文化和生活规则的束缚,这使得微电影的创作也成为颠覆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许鞍华导演的微电影《我的路》为例,吴镇宇在片中演绎一个变性人的真实生活,在变性过程中遇到妻子、儿子、社会中其他人对他的嘲讽、不解、歧视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由男人变为女人的梦想。影片以细腻、朴实的手法把变性人这一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精神状态客观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眼前。这部微电影突破传统主题限制,把目光放在社会的弱势、边缘群体,正是微电影后现代元素的体现。另一部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我的路》则是把目光放在了一个有着摇滚音乐梦想的单亲母亲身上,虽然热爱音乐,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但是作为一个单亲母亲,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乐队成员一样为了生计面临着解散,最后当机会来临,年轻美丽的母亲放弃了自己转正的工作,与队友们一起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这种对身边小人物、小事件的反映正是微电影的后现代快餐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现代年轻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以“游戏”的心态去体验和认知社会,以“玩”的方式去驾驭新媒介。

3.2主题个性化

微电影的网络传播平台,使得它与生俱来的草根特性鲜明。受众既是消费者又是创作者,始终掌握中心话语权,消解了传统文化中的权威性,社会精英话语权逐渐被草根话语权取代,微电影创作体现个性化、多元化的一面。反映普通大众现实生活与情感故事,通过情节叙事与影像描绘,将欢乐、悲伤、渴望等情感传递给观众。如微电影《绝世高手》其无厘头、戏谑式的审美风格令人捧腹大笑,夸张的肢体动作、人物台词的设计都体现了创作者丰富的个性和不羁的叛逆精神。

4 结束语

目前,微电影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微电影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创作内容,特别是一些没有创作和改变经验的草根导演,更要关注内容深度、影像质量,坚决抵制媚俗、庸俗化、低俗化的微电影。通过内容的不断优化、创新,相信未来中国的微电影将会拥有更健康、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丹.公益微电影: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J].中国电视,2012(10): 78-80.

[2]杨宁.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传播机制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5): 90-92.

(责任编辑:黄 密)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 140

文章编号:1672–7304(2016)01–0298–02

*项目基金:201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微”时代下电影文化消费—基于微电影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5B05。

作者简介:邵娣(1982-),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传媒艺术。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film creation

SHAO Di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11)

Abstract:Micro film as the new type of art, has been gradually concerned by the industry, and the school. It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traditional film has appeared gradually, and formed an independent film and television ecosystem.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icro movie "micro without micro" creative thinking,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tent story building, marketing, postmodern cultural feature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makes every effort for the future of micro film creation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Key words:Micro film; Content of the plot; The story of marketing; Postmoder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
浅析当代微电影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