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凌志
李晓林
由于近期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再度大涨,房地产也成为两会上最火爆的话题。针对外界对“房地产泡沫”的忧虑、对“去库存”态度的观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三四线城市是不同的,不应该动摇“去库存”的决心。此外,针对《慈善法》话题,李晓林以这些年做公益的亲身感受谈了自己的看法。
环球时报:最近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迅速,有人认为央行降准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有可能引发房地产泡沫。您对此怎么看?
李晓林:我觉得这段时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房价和销量的提升并不是暴涨,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中央决策。刚刚出现的问题不要过早动手,应该给市场一个缓冲,如果宏观上出手太密集肯定会搞乱市场。我认为这段时间大城市的房价上涨不应该影响国家一些“去库存”政策的出台,因为现在在三四线城市还有大量的库存房卖不出去,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现在公布的7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库存,实际应该不止这么多,因为这里可能还不包括在建工程、未竣工工程、未取得销售许可证的房子,以及烂尾工程。这些库存房资产价值应该会有几十万亿,如果盘活,中国经济能上一个大台阶。
另外,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房价是必然涨的。这是因为,第一,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北京五环内、上海外环内、深圳核心区已经没有什么土地了。第二,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多,根据公布的数据,每年有60万人要进北京,这是刚性需求。即使是租房,也会刺激改善性需求。另外,股市现在不好,别的投资产品又没有很清晰,所以资金就投到这些特一线城市来了。这些因素一叠加,效果就出现了。虽然现在有一些营业税、契税的减少,但这些特一线城市房价主要还是靠需求拉起来的。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是不同的,因此我觉得不应该动摇“去库存”的决心。
环球时报:今年您的提案与“精准扶贫”相关,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提案?
李晓林:首先跟我的家庭传统教育有关。我母亲从小教育我要帮助别人,所以在经商之后,我一直在做一些教育、医疗的慈善。2002年发生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的一个台湾朋友到大陆来投资,带着妻子孩子定居北京,但他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我就满世界帮他找骨髓配型。当时只有红十字会有骨髓库,我们过去一看,只有两个人和一台破电脑,十年库存也就2万例,还有很多数据都丢失了,名存实亡,根本就配不上型。后来我们看到美国的骨髓库有400万例配型,欧盟有300万例,台湾有20万例。所以没办法,他们全家只好回台湾,幸好在台湾的骨髓库找到了配型,孩子得救了。但这件事给我刺激很大,我们13亿人口,只有2万例配型,但当时全国有400万人患白血病,条件好点的也只能到台湾去寻找配型。我当时就想我们国家一定要有个像样的骨髓库,后来就倡议发起成立中华骨髓博爱基金,当时我们捐了几百万来支持这个项目。之后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两次都提案呼吁加快骨髓库建设,效果不错,国家采纳了我的提案。通过中央政府拨款,再加上全社会的支持,现在中华骨髓库变成了全球华人最大的骨髓库,有200多万例配型,全球排名第三。
我今年专注“精准扶贫”,我认为脱贫工作尤其要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精准扶贫的短板。另外我呼吁将因“地中海贫血”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家庭纳入大病救助范围。目前我国共有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30万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高达3000万人。如果选择能根治的移植治疗,年均医疗费用高达40万元。根据相关调查,九成以上“地中海贫血”家庭将陷入灾难性医疗支出。所以我呼吁对这些家庭进行精准识别和救助资源瞄准。
环球时报:今年两会一大议题就是审议《慈善法》,您怎么看《慈善法》?
李晓林:应该承认,《慈善法》在我国是滞后的,中国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做慈善做了好多年,现在我国每年善款规模已达1000亿,没有法律来约束、保护和支持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非常欢迎《慈善法》的出台。
当然《慈善法》还有一些地方不太好操作,对于违反规定、违法的行为惩处不够严格。比如没有公募资格的法人去募捐,负责人才罚1万到10万,我认为太轻了,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应该重罚;另外,我建议加大慈善事业的减免税力度,我国减税幅度为12%,而发达国家最高能到50%。当然,我估计《慈善法》后续也会出一系列细则,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