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美关系
吴建民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15年是2013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第三年。这一年中美关系充满了挑战,起伏跌宕。但由于坚持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不仅没有倒退,而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回顾2015年中美关系的历程是富有教益的,也为今后如何处理好中美之间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三点特别值得重视: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之前,中美关系出现了许多摩擦和分歧,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问题、南海问题和人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新问题,南海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人权问题是中美之间一个老问题。我在2015年上半年两次赴美,见了不少美国朋友和中国问题专家。他们普遍不看好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认为两国关系的氛围很糟,很担心这次访问以失败告终。
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序幕已经拉开,有的候选人拿中国说事,甚至建议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取消国宴,送一块大的麦当劳作为晚餐。
围绕网络安全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在2015年,美国媒体大量报道,把美国说成是中国黑客袭击的受害者,甚至在2015年6月声称中国黑客窃取了400万美政府雇员的档案。
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美国政府也很纠结,正在酝酿对中国实行制裁。如果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美国宣布对中国制裁,那习近平主席访美的结果就不堪设想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孟建柱,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于9月9日至12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孟建柱同美国国务卿克里、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最后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了共识。共识在习近平主席访美的成果清单中公布:
中美双方同意,就恶意网络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的请求要及时给予回应。中美双方同意,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包括贸易秘密,以及其他机密商业信息,以使其企业或商业行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双方承诺,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最后,双方同意对话第一次会议于2015年内举行,之后每年两次。
这项成果,美方看得很重,认为是习近平主席访美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我的许多美国朋友和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士都兴奋地对我说,派孟建柱访美是外交上的高招,太漂亮了,为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网络安全问题十分敏感,在双方达成共识前,中美立场迥异,争论激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复杂敏感的问题,中美却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对话达成共识。这雄辩地说明双方解决分歧的最好途径就是对话。
2015年12月13日,联合国巴黎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协议。消息传来,全世界都松了口气,感到欢欣鼓舞。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如此高级别的层面上,有如此多的国家参与,为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而达成的协议。这件事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对于国际关系而言,可以说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从中美关系而言,自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1到1991年,这期间中美关系的主要支柱是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这个期间的中美经贸关系虽有发展,但数量有限。1991年中美贸易额仅为253亿美元。
第二阶段是1991到2013年,这个阶段支撑中美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关系的主要是经贸合作。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的经贸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2013年中美的贸易额达到了5210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今。中美关系有了三大支柱:一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二是双边关系;三是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支撑中美关系的支柱增多,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接近了世界舞台中心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2015年12月13日,巴黎会议达成协议后,奥巴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盛赞美中两国之间的合作对达成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美合作推动了巴黎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中美关系中的第一次,将会对今后的世界局势和两国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美合作推动巴黎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对于国际关系而言也有里程碑的意义。冷战时期,重大国际问题主要是由美苏两家来主导。尽管两家之间的对抗和争夺是主要的,但有些问题两家达成了协议,就定了。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很多问题主要是由美国和西方大国商量后决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尽管在国际关系中的分量在上升,但还不足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这次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美合作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第一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美国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在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方面达成协议。当然,这里的中国不仅是代表中国,而是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保持着密切的磋商与协调。
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在进行密切的磋商。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是,2014年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重申加强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并将携手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以便在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在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一项议定书、其他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成果。双方致力于达成富有雄心的2015年协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球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美两国元首这一联合声明,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欢迎,为陷于僵局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吹来了一股清风。2014年12月,在秘鲁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最后就是引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措辞,才达成协议的。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5年9月25日,两国元首又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重申坚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两国在应对这一挑战中具有重要作用。两国元首还重申坚定推进落实国内气候政策、加强双边协调与合作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决心。
2015年12月11日,在巴黎会议最后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通了电话,双方重申中美双方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这对国际社会有利。2015年12月13日,巴黎气候变化成功达成协议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再次通电话,双方对中美合作促使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取得重大进展感到欣慰,并认为双方今后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是当今中美关系三大支柱之一,在未来的岁月里,这根支柱不断加强,不仅对中美关系,而且对国际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美之间一个突出的分歧。美国声称,对南海岛屿的归属问题不持立场,但强调要保证这个地区的航行和飞行自由。中国方面回应称,南海的飞行和航行自由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我们85%的货物是经过南海航道。南海航道可以说是中国的生命线,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需要南海飞行和航行的自由。
2015年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导弹驱逐舰拉森号已驶入南海中国的渚碧礁和美济礁十二海里范围。中方对此提出严正交涉。与此同时,中方启动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开始了中美军方人士间的磋商。10月29日,中国海军司令吴胜利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进行了视频通话,对美军舰的行动表示严重关切,并强调中美两国海军在南海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应共同为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11月16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访问中国,并与吴胜利司令会见。
勿庸讳言,中国和美国在安全领域存在着严重分歧。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存在严重分歧是不足为奇的,问题是如何管控好分歧。任何分歧如果要使之不失控,必须要有一个机制来管控。这次中美双方围绕南海问题的做法,被有些美方人士称为“南海模式”。显然,这对管控分歧是有益的。
美国已经进入了总统大选年。总统选举是美国每隔四年上演的一场大戏,候选人经常为了自己的需要拿中国来说事。这增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此外,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2016年1月台湾举行大选,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也会影响中美关系。再加上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售武,中国方面表示了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因此2016年可能是中美关系中矛盾和分歧多发的一年。如何处理好2016年的中美关系,是中美双方外交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相信,有了2015年的经验,在2016年中美双方加强磋商与协调,就能够管控好分歧,推动双边关系继续发展。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共同需要,而且也是国际社会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