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娄曼,女,汉族,河南永城人,管理学硕士,安徽大学,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摘要:本文详细解读了张辑哲对信息行为内涵及模式的介绍,并从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形势中认识到信息行为新的内容,提出研究信息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组织更好的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信息行为内容;信息行为模式;信息行为构成
1.引言
张辑谈到了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信息的获取、处理、使用,这同时也是信息行为的总体模式。信息处理是信息行为的内容和模式的中间阶段。信息的外化处理是信息内化处理在生命体外的拓展形态,具有群体和社会意义,可增强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信息行为的分体模式有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三种。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是社会信息体的两个主干,其质量状况决定着信息行为尤其是信息使用的质量与效应,对整个社会的状况也具有深刻影响[1]。
在当今社会,信息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不懂得利用信息,那我们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此外,对信息行为的研究和把握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深入研究信息行为,会对我们有效利用信息提供保障和动力。本文将从信息行为的定义、构成和模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信息行为的新内涵。及相关内容分析。
1.1信息行为定义
信息作为信息行为的基础和对象,从被忽视到重视,甚至成为个人、组织成功的关键,从载体上来看,由一些未经加工的物理介质到加工过的纸质或其他材质的介质再到现在的数字、网络等介质,其传播范围和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信息行为的定义,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胡昌平等人2001年在《信息服务与评价》中指出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指主体为了支配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刺激下表现出来的获取、查询、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白海燕2002年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分析》中指出用户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做出的反映,是建立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查寻、选择、搜集各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续、动态、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明确信息需求实质、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等[2]。而张辑哲则认为信息行为是有信息能力的生命体对信息这一客体对象所采取的一切行为。从以上几种定义可以概括,信息行为就是有信息能力的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行为。
1.2信息行为构成
“从信息行为过程的维度,可将全部信息行为概括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三个基本部分。其中信息获取是基础和准备,信息处理是关键和核心,信息使用是目的和作用。”很明显,人类要想高效准确的利用信息,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选择有效的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存储,之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工,滤掉无效多余的信息,将有用的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
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将预示着不同特征信息行为的产生,如今的信息行为已远远不同于传统的信息行为。现今的信息行为对主体所处的环境更具依附性,用户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三个部分构成了信息行为,各自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2.1信息获取
早期,人们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侧重于对文献利用的调研。信息用户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和获取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获得的信息呈指数增长,信息来源极其广泛,信息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会更频繁地生产、发布、分享信息,信息用户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接受者和获取者的角色而转变成为网络用户,其信息需求通过信息行为反映出来,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化、社会化和综合化的特点[3]。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利用非正式交流方式进行交流,传统的正式交流模式受到网络环境下新型信息交流模式的极大挑战。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多的利用间接方式获取信息,像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等迅速发展壮大。当然,人们更加便利的获得信息,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在着虚假。这就需要用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
1.2.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包括生命体对体内信息处理的内化处理和生命体在其体外对信息进行的外化处理两种方式。对于信息的内化处理,需要生命体本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而对于信息的外化处理,则更多的由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外化处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2.3信息使用
信息使用是指生命体将信息真正应用于其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一切行为。信息使用分为实用和享用。实用信息对于大部分人的作用可能相差不大,但享用信息在每个人身上产生的作用一般相差很大,这是由于信息本身对人们行动上的帮助效果相差不大,而对人们心里上产生的作用却有很大区别。
信息使用的效果是人们最看重的部分。若人们花费大量物力、财力获取、处理信息,但信息使用后的效果与人们所想相差甚远,那就会影响人们对信息本身价值的怀疑。因此,在实施信息行为之前预料到信息使用之后的效果或在一个范围之内的结果。
2.信息行为的模式
“信息行为模式是信息行为程序,有总体模式、分体模式之分。总体模式是对信息行为具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模式,所有具体的信息行为都是在这一模式下展开的,但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且可衍生出其分体模式。分体模式就是总体模式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信息行为的总体模式可表述为信息的“获取—处理—使用”,分体信息行为模式依参与信息行为的主体数量及其关系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三种。”其中,个体模式是基础,个人构成群体,群体组成社会。自身的各种素质差异导致了信息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3.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
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就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大的信息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呈现复杂性、多变性,不断深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用户需要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环境当中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及交流信息,这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影响[4]。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行,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及组织架构,逐渐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服务理念模式转变。而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以及用户变化的信息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网络环境不断盛行,用户新的信息获取途径逐渐增多,信息资源结构不断更新,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图书馆要紧跟互联网发展的脚步,更新已有的信息组织观念,坚持以服务用户为前提,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不断拓展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空间与时间,从而不断扩展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图书馆紧跟用户对信息更高需求,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完善各方面的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的地位。
4.总结
分析研究信息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信息服务。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行为的定义、构成和模式,对各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行为的内容和模式也会加入新的成分,得到改善,愈加充实;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使信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各个群体针对不同的信息行为发挥自身优势,为不同个体或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实现自身价值。(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辑哲.新论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与模式[J].档案学通讯,2010,06:18-21.
[2]白海燕,赵丽辉.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燕山大学学报,2002(2):89-92.
[3]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李晶.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
[4]王静新.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