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

2016-03-11 11:59陈晓宇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作者简介:陈晓宇(1991-),女,高山族,台湾,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一些学者预期中国经济将会陷入增长瓶颈。中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因此必须认真面对。本文分析了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一、研究背景

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各国都开始提出调整经济的政策。美国开始重振制造业,德国工业4.0等等,但是新兴市场却面临着即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增速。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并且面临着经济结构扭曲、人口红利消失、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挑战和内需缺乏增长基础等多种问题。一些学者预期中国经济将会陷入增长瓶颈。

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际性的发展难题。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在总结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时提出的。指的是一些国家在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以后,却长期不能进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之中。但对于这一概念的使用频率却是中国的学者最多。一些学者认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各方面一定会对之前的增长方式产生制约,同时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上升,关键在于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验来看,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国家,其基尼系数一般在0.3以下。

无论是把中等收入陷阱归于增长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学者们大都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经的阶段。林毅夫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例而不是通论,并不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都会陷入增长或发展陷阱。但是中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因此必须认真面对。

二、中等收入陷阱成因

一些学者针对以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实例进行讨论,目前学者们认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社会建设滞后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社会建设的滞后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教育投入不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拉美陷阱”就是指分配不公,进而指两极分化的社会等等。

第二种是转型失败论。这个理论认为是否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民主政治转型成败有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失败会带来收入差距陷阱,这会导致消费不足,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无法实现。而民主政治转型失败则是指在民主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民主乱象”、“民主陷阱”。这是由于没有发展出透明的政府机构和独立的法律体系。

第三种是社会流动性不足论。在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时,一定要避免政府规模过大、劳动收入比例低和收入分配不均,并且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高社会流动性。

第四种是发展模式缺陷论。指的是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不能仍然只依靠资本投资驱动经济发展。如果一直是持续的高资本投入,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持续加剧,同时造成内需不足。

第五种是“福利赶超”引致中等收入陷阱。政府的公共支出被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超出经济能承受的水平,则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社会的福利体系一定要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第六种是消费不足论。这是指国家的内需不足、出口增长乏力等都会导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然上述所说的几种理论中也有情况会导致消费不足。这种理论指出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政策配合引导扩大消费者需求。

三、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三个产业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第二产业需结构升级,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正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较低,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程度较低,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并且我国一直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环节,进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或生产,即使是高新产业也是以组装为主。也可以说我国主要是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而同时国际上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却转移到我国。尽管我国近几年正逐步由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四、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思考

(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短缺、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而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发展。要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利用政策配合支持企业创新,包含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各方面。并且要改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一些重要产业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尽可能摆脱进口依赖,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二)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任何时候都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由于讲排场讲面子而导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应倡导勤俭节约。同时在饱受雾霾等空气污染的现在,应倡导民众尽可能去选择可以节能的交通工具,鼓励绿色出行,限制私人小汽车。而在生活方面,也要形成节能环保的新意识,家电和生活用品都采用低碳环保产品。同时尽快普及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从上述产业结构分析可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大势所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期,要想成功进行产业升级,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配合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而且服务业中的信息、通信和金融等产业的发展更能使得我国顺应世界经济潮流,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在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要大力促进我国服务业就业和发展,促使结构优化升级。

(四)完成加工贸易内部结构升级

我国一直十分依赖加工贸易,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长,我国要调整加工贸易的结构。一直以来,我国所切入的都是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进行加工贸易的都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因此在加工贸易内部,我国要加大对于高附加值的项目的发展,利用承接此类的产业转移,吸收外溢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经验。同时要增强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利用加工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五)积极培育有效竞争环境

我国产业利用FDI吸收了一些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有效竞争市场的发展。但是要想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一味依靠外资。况且外资是利益驱动的结果,随时可能重新进行他们的投资选择。因此,还是应该从国家内部着手,挖掘内部需求,寻找内生动力。而在这同时,我国应当在无论是制度、政策或是法律的层面上,都要拥有能与世界接轨的良好竞争环境。这样才能促使国内企业逐步成长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总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做到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各方面协调发展。(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8.1.

[2]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人民论坛,2010(7).

[3]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1(1).

[4]王一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中国投资,2011(3).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