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麦当劳化

2016-03-11 10:04黄静
2016年3期

黄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工作开始作为一种专业,进入人们的意识范畴,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社区事务及其它领域,承担起一定的功能角色。政府持续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工服务,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然而在行业大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我们必须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作好社工项目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我们仍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回归服务本身,警惕社会工作行业的麦当劳化。

关键词:麦当劳化;社会的麦当劳化;社会工作的麦当劳化

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其后经过20多年发展、积淀,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出台相应的社会工作人才中长期规划,社工人才队伍人数呈几何级飞涨,至此,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工作更多地被大众认知、接纳、认同,并且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社区事务及其它领域,承担起一定的功能角色。

据民政部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持证上岗的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已达15.9万人,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40万人。[1]而在2008年和2009年,仅有27259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8418人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2]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规模日渐加大,2012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形成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准市场竞争机制。社会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后的每一年里,将有成千上万的社会工作项目上马,在以实践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展上可谓是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对于以项目形式购买并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其规范化需求也日益增强。究其根本,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是通过服务的有效性,而以专业立身。那么,如何更合理的评估和展现服务成效,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重点。本文通过展现当前社会工作“麦当劳化”的现实困境,探讨以量化数据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的社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社会工作“麦当劳化”的思考。

一、社会的“麦当劳化”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在分析了现代社会基于利益最大化,效率至上的各种表象,以麦当劳的生产过程为例,生动地呈现出韦伯所倡导的工具理性。他认为,麦当劳的运作原则已经越出了快餐业,逐渐支配了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到了教育、医疗、体育、娱乐等领域。韦伯认为,理性化贯穿了整个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过程,在形式理性的驱动下,人们会寻找最优的方式来获取特定的目的和结果。而形式理性一旦发展到极端,其结果是所有人往往(也必须)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在“合理性铁笼”的基础之上,里茨尔把“麦当劳化”视为理性化在当下阶段的表现,是形式理性在消费领域的极端后果。其特征有四: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透过非人性的技术进行控制。

麦当劳化的第一个理性特征是效率。它表现为“及时生产,快捷服务、流水线作业以及排得满满的日程表”。

麦当劳化的第二个理性特征是可计算性。它表现为“计算、计数与定量”;

麦当劳化的第三个理性特征是可预测性。在里茨尔认为,理性化的社会里要想使一切行动变得可预测,就必须要强调纪律、秩序、标准化、常规、一贯性及流水操作等方面。

麦当劳化的第四个理性特征是透过非人性的技术进行控制。里茨尔认为,在麦当劳化的社会中“理性系统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低效性大都来源于人。通过最大程度地控制人的因素,便能控制产品的质量、数量、服务的标准。

二、社会工作“麦当劳化”现状

稍加注意,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行业开始运作起来,大江南北如出一辙。见诸报端最多的是“有困难找社工”;社工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上午个案下午小组,周末再搞社区活动”;关于机构服务能力的描述在于“一季度,我机构完成个案数量,小组数量,社区活动数量,服务人数数量”“下一季度,我们计划完成个案数量,小组数量,社区活动数量,服务人数”;实务教学范例是“在当事人非常伤心时,我们可以递上一张纸巾,轻拍他/她的肩膀,送上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助人程序“接案、预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介入、结案、评估”,并为此设计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数字表格体系,以更直观、方便地展示服务成效。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或者说以绩效评估为目标的逆向构建方式,重构了社会工作服务本身。这何其不是里茨尔所谓“麦当劳化”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表达。

如果说社会工作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社会安全阀和稳压器的功能。而今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麦当劳的长臂却早已伸向世界各地,并深刻地影响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层面。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的社会工作,亦不能幸免。

三、社会工作“麦当劳化”

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的工作,但是在社会工作中,要求工作者保持“价值中立”,不能渗透个人情感。这种“去人性化”的工作律条,使社会工作的服务缺乏了实际意义上的沟通理性。

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工作是起源于19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分工,使社会复杂化,伴随这个进程所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催生了以服务于有困难的人和家庭为主要的、甚至是职业性活动的这样一个职业领域。在理性原则的引导下,虽中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不尽相同,却共同阐释了社会工作的助人本质。它走出了宗教式的怜悯,又比志愿者的关爱更具科学性与专业性。然而,在进步的同时,却也成为另一种倒退,它忽视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精神性,以及社工作为一种道德实践的载体,其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过多的强调知识、技巧和理性,会使社工在实务中,机械地重复“演示”一套规范,对人的关照却隐遁了。如果说“助人”是单向度的,那么当我们提到“助人自助”的时候,我们便是把社会工作看作了一种社会互动,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通过持续的互动去解决问题,“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工作者便与服务对象共同建构了社会工作的过程。而“人在情境中”,则更是强调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其过程与方法的必然差异性。

因此,在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上,麦当劳式的路径应当警惕。真正坚持社会工作的精神性价值,又忠于现实发展困境,把服务对象当作完整的人,充分互动,而不是简单的程序化模式化的助人,一方面,我们必须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作好社工项目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我们仍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回归服务本身。(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民政部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我国社工数量突破40万人》,载于《经济日报》,2015年1月26日。

[2]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再版总序》,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

[3][美]乔治·里茨尔著,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卢晓琳.韦伯的“理性化”在麦当劳化语境的阐释[J].山东社会科学,2012(05).

[5]卫小将,李喆,苗艳梅.我国社会工作的“绞溢”病象及其诊治的可能路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