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何处放,对影成三人

2016-03-11 11:24小夏
读者欣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邻人刘禅中日关系

小夏

在这部戏的最初30分钟,我都看不懂它是在讲什么。其实,我觉得绝大多数观众直到最后都和我一个感觉。直到看完的第二天,那些看上去零零碎碎的点开始在脑子中串成一条线,这出《邻人》的故事在我脑子里的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

这是一出耐想的戏。

《邻人》带有编导长谷川孝治先生浓重的个人色彩,黑衣白衣的生死寓意,舞蹈、抒情诗交叠的空间结构,多国关系背景,漫溢的细腻情感和理想主义色彩,贯穿全剧的贝多芬奏鸣曲,爵士乐,饺子,这一切都是长谷川生活中的喜好和记忆。

还有就是对“3”的痴迷。

长谷川在这部戏中埋下了很多“3”的意象,在演后谈中他说到,3个故事交汇成一部戏,所以,甚至连海报都是用钢琴的3个踏脚板做成的画面。

长谷川的戏,似乎都是他体内流淌出的诗歌。他说,这出戏有3个故事,舞台左右分别讲述一个故事,字幕又是一个故事。

贯穿这出戏的是两条主线,分别发生在1936年上海日占区的爵士酒吧和2015年日本小山丘上的人家,而字幕的故事以一幕幕吟游诗牵连着两个故事。这两个时间透露着敏感而幽暗的历史信息,1936年中日战争在即,日本宪兵队像疯狗一样搜索着可能的叛乱分子,为了自保,酒吧后厨实习生楢崎健次郎出卖了钢琴手λ(lambda)向宪兵队告密。2015年日本海啸过去4年后,经历了灾难,失去儿子儿媳的楢崎健次郎和孙子楢崎建造、孙女楢崎月夜相依为命,楢崎一家和邻居中国人刘禅家相处和睦,宛如一家人。而此时,一个叫梦雅的女人怀着楢崎建造的孩子来到了这里,揭开了这两家人尘封已久的故事。

活着的楢崎健次郎,死去的白狼(刘禅),还有遥远国度那个不知生死的钢琴手,他们的关系因为那场告密案而变得复杂,那件告密案就像贝多芬的《月光》,成为全剧的背景。长谷川说:“一切的仇恨,都是因为战争。”战争就是搅乱人们平淡生活的雾霾。

反战,在整出戏中似乎处处可以看见这样的调调。也许有人说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我宁愿相信是长谷川先生身体里那条河流中的旋律。

这并不是长谷川先生第一次用人物和故事来寓意中日关系,而在《邻人》中,楢崎一家和白狼家人的关系似乎暗喻了中日关系的某些变化。楢崎健次郎和白狼是中日关系的过去,战争带来的背叛、仇恨、悔恨是刘禅的灵魂从死亡之门中时时走出来的记忆,是楢崎健次郎终其一生的阴影。月夜,如月是中日关系的现在,从《月光》中带出来的仇恨却化成了两个如家人一般温柔的“月亮妹妹”,如同黑夜里的光。

全剧游走在中日对立的边界,模糊着双方的矛盾,每次感觉他似乎要触及政治敏感区的时候,又用平和的生活场景(比如两家人一起包饺子等)转化成了爱与美的诗。这似乎多少有点遗憾,也是戏剧为了生存的不得已的技巧。

这部戏最让我联想起长谷川《祝言》的,就是大片的色彩,黑色、白色,背景多媒体上的摄影作品被切成两半,一半偏蓝,一半偏黄。正中间的钢琴可以旋转,钢琴后面是一个通往死亡,或者说可以从死亡中走出的门。从门里走出来的人转动着钢琴,行走在舞台的两边,原本非此即彼的生死问题被淡化了差别。

于是白狼从死亡之门中走出,在过去与现在间穿梭;楢崎健次郎在死亡之门前弯着腰,前进后退,垂死弥留;钢琴手在旋转的钢琴上挣扎,慢慢退入死亡之门。从1936年日占区到2015年的日本田园,很多人由生到死,很多人虽死犹生。

白狼在死前让楢崎健次郎为他擦拭自己,仇恨被最后麻布的触感代替,成为生命最后的感觉。楢崎在生命的弥留和幻觉中的钢琴手重逢,埋藏的悔恨最后迸发。看得见白狼灵魂的梦雅同时和刘禅、如月对话,像一座桥连接起了生死两端的祖孙俩。

死不再是可怕而不可触碰的,生也不是多么值得留恋。生与死的关系,成为诗性的表达。月夜问如月:“爷爷(刘禅)死后,你习惯吗?”如月说:“还好,只是晚上会想念。”生命的质量在生死中都会升华,时间凝固了我们的爱恨,变成平和生活的粉末。

文心,似乎是长谷川小心翼翼守护的东西,一开场10多分钟的大段朗读,带着长谷川式抒情,将思虑喷涌而出。中原中也的诗《山羊之歌》贯穿全场,成为连接过去、现在的第3个故事。大段大段的诗歌随时抽离大家的注意力,老爷子给人物事物穿上了情绪的外衣,“茶色的战争”、“弄脏了的悲伤”,字谜一样到处出现,挑战大家的禅定能力。

看这部戏,需要足够沉静的性情和文艺的心。还有就是乡愁,长谷川的乡愁不是远离家乡的思念,而是身份认同带来的迷离。这种身份认同成为他模糊中日对立的另一种手段。灾难带来的亲人离别,烙印在身上的身份带来的使命和自己的感知不同,这种没有归属的感觉带来的乡愁,似乎比游子别离更让人忧郁。

这种乡愁似乎很难被理解,就像充斥在全剧中的种种暗喻和抽离的诗歌一样。这部戏充满着一种多种表达形式被玩嗨了的愉悦,我似乎都能透过它看到一个骨灰级文艺青年的游戏热情,快乐地喷洒着心思。而被看懂,似乎并不是长谷川老爷子的追求。

这部戏的成就有多高,还真是说不上,文艺感横竖都溢的感觉让整部戏的节奏变得有些破碎,有些联系不免略显牵强,在这部戏中还是有很多命题作文既视感。但将这些形形色色的表演形式玩得如此繁复又举重若轻地连成一线,似乎真是大师功力。我庆幸在回去辗转反侧反复思考之后,慢慢看懂了一点《邻人》,“只是一点儿”。

猜你喜欢
邻人刘禅中日关系
邻父伐树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漫天撒谎
刘禅北伐
刘禅北伐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
心穷无人能救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歧路亡羊[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