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与出路

2016-03-11 16:31孙丹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高校对策

孙丹

摘 要: “有偿替课”作为大学生“逃课”的新方式开始在高校蔓延,这股不正之风既在无形中对学生及教师的精神层面造成内伤,又在有形之中对高校物质层面造成外伤,严重污染校风、学风,遏制“有偿替课”势在必行。然而,“有偿替课”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文章认为,针对这些原因,应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着手,找到遏制“有偿替课”的出路。

关键词: 高校 “有偿替课” 成因分析 对策

随着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普遍化,新的“逃课”方式应运而生。所谓“有偿替课”,是指学生自己有课不上,但为了保证上课的出勤率,避免影响期末成绩,找没课的学生替自己上课应付点名、记笔记并支付相应报酬[1]。根据媒体的报道与统计,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建有QQ“替课”群,群里标明可以有偿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上课服务,根据时长收取不等费用,甚至可以包月、包年。替课群中不断有人发布“替课”信息,消息一出往往就有人下单[2]。《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一节课的“替课”者多时可达10%,这俨然成了一条有需有供的完整产业链。“有偿替课”现象的大量存在既助长了高校学生的逃课之风,又败坏了高校学生严谨笃学的良好风气,从根本上危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解除“有偿替课”的隐忧,寻找促进高校学生规范上课的出路非常重要。

一、内外伤俱存:“有偿替课”的危害性

(一)内伤——对学生及教师精神层面的无形伤害

“有偿替课”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负面影响。1.助长逃课心理。“有偿替课”的诞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到了逃课捷径,逃课现象越发严重。2.导致厌学情绪。由于“有偿替课”畅通无阻,一些学生对必须上的课变得毫无兴趣,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厌学情绪严重。3.做人的诚信和责任感缺失。诚信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按时上课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对教师诚信的表现,不管是逃课还是替课都是对信任的不尊重。关于责任感,有网友曾晒出“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并计算出西安高校在校生平均每虚度一日就等于浪费了父母的60元[3]。“有偿替课”一节课大约20元,这样一来被替课者一天至少要花费80元以上。即使再富裕的家庭每天消费8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很难想象被替课者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责任感与诚信。“有偿替课”的蔓延还间接造成作弊,由替课发展到代考,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滑坡。

“有偿替课”让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心理需求就是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得到学生的关注,“有偿替课”却让课堂的到课率变高但积极发言的数量明显减少,这让教师的自我认同与成就感骤然下降,由此带来的就是怠惰心理的滋生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外伤——对高校物质层面的有形伤害

“有偿替课”首先给高校带来的外伤是对良好学习环境的破坏。高等教育扩招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尽管我国的高等毛入学率已达到17%,但与发达国家的60%的毛入学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需要国家、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偿替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高等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替课行为导致高校学生的学术水平下降,有损其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可信度和含金量,使高校的办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本已匮乏的高等教育资源雪上加霜。

二、出路:遏制“有偿替课”的策略

(一)在学生方面

教育辩证法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教育追求实用的、眼前的东西太多,而追求内在的、理想的东西太少。太实用终究无大用。”[4]大学生如果从刚入学开始就奔着以后的工作、高薪去的,那么学习就无从谈起。“有偿替课”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若没有一点精神追求,则很难成为一个健全之人。高等院校的教育是为了实现更高规格人才的培养而设立的。大学生应该摒弃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思想,认真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毫无兴趣”的课程,可以按照熊丙奇教授所指出的:“应该主动跟学校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甚至撤换任课教师,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读大学才有价值。”扭转被替课者的替课思想。高校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对被替课者进行教育,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汲取课堂知识的重要性。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是非观。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源上杜绝“有偿替课”。

(二)在教师方面

客观地说,“有偿替课”的出现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讲课不够吸引人,只能靠点名留住学生,因此这种点名造成学生要么“有偿替课”,要么“隐形逃课”(“人在曹营心在汉”)。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双方加强交流与互动,共同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让大学课程真正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相信找人替课的人数会逐渐减少。

(三)在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强相关体制管理,建立严进严出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严进严出的措施能够让一部分学生意识到考进高校未必等于进了保险箱,打消“平时不上课,考前抱佛脚,不求考高分,只要不挂科……”的思想,用高规格早毕业、低学分遭淘汰的方式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这样,替课现象就会大大减少。高校实施严进严出,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真正落实监管和教育责任,严格按照校规校纪执行,加强课堂考勤和学习纪律,不让替课者浑水摸鱼[5]。同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对替课者进行严厉查处,使替课者望而却步。再者,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地设置院校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系,合理地安排学制,对考试制度进行创新与改革,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意义所在。

当初千军万马过独木,只为梦寐以求读大学。四年的大学时光说短也短,如果在校期间虚度时光,逃课、替课,等邻近毕业的刹那就会发现虚度了美好的青春、错失了大好的时光。因此,“有偿替课”不仅是对校园风气的影响,更大的损失是给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高校管理者不仅要重视该问题,更要积极与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配合,共同制订方案,遏制“有偿替课”之风,开启规范上课之路。

参考文献:

[1]梁园生.高校“有偿替课”之风当刹[J].教育与职业,2010.07.

[2]曹华飞.扭转大学“替课族”背后的不良风气[N].光明日报,2015-7-3,第2版.

[3]http://news.sohu.com/20150115/n407802438.shtml.

[4]王坤庆.关于精神教育内涵的再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1):89-91.

[5]曹灿辉.遏止大学生“有偿替课”陋习[N].中国教育报,2015-7-3,第2版.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