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6-03-11 09:24吴承欢
考试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能力培养新课改

吴承欢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 新课改 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的要求,迫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挑战,成为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论是教育专家,还是一线的教师,都在探讨这个问题而且给出一定的理论和见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略谈几点体会。

1.抓基础不放松,以不变应万变。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测试基本不再考察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对学生能力训练的试题不断增多。学生常常抱怨,书本看了很多遍还是考不好。历史教材到底重不重要,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掌握,让学生十分困惑。历史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虽然考试时材料在课外但考点在课内,离开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再强的能力也是空中楼阁。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等,而这些基础知识均出自于书本教材。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切不可丢掉教材而迷信参考资料或其他东西。在强化基础知识时要方法得当,“记”不等于“死记”,而是要在理解中记忆,为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从近年高考试题看,考查记忆的内容主要是客观的历史史实。比如政治经济制度、法令文件、文化成就,重大事件中涉及的人物、成果及标志性事件等,这些内容必须准确记忆。理解的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近年来的高考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纵观2015年的历史试卷,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是考查切入的角度变得十分新颖。例如: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第25题,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的考查;北京卷第12题考查学生关于史学研究的原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与文化兴盛的关系、我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五计划、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罗斯福新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斯大林体制、两极格局、儒家思想等,这些试题都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都是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在这里占有相当大的分值。

2.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只有具备较好的导入技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具备较好的提问技能,才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质疑,形成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技能,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教学氛围。

如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卷,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突出体现新的史观,尤其是从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待历史、解决历史问题。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涉及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思想史)和选修等模块的内容,覆盖面广。命题者不回避重点热点问题,如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制度创新、文明融合等问题都是平常教学的热点和重点。但在命题方式上更多地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主观题第36、37题都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既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能力立意。这样的试题难易适中,能关照全体学生,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作答,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取材料注重从新史观的角度考查问题,体现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如对于文明的融合、社会风俗的变迁等内容的考查,既体现了高考对历史教学的引领作用,让老师注意将新史观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中去,又将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新课改理念。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向老师抱怨,历史知识点背过即忘,实际上他们是没有掌握复习的方法。这时我们可以和学生讲一讲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掌握复习规律。另外,让学生在复习时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纲目、一个体系、一个线索,知识点要上递下接、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也可让学生把书本放在跟前,试着用大脑以放电影的形式再现每一课每一页的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地方看一下书本,一页一页地向前推进,这是一个高度用心用脑的过程。学习方法有很多,不仅要靠教师给学生以指点,更要靠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摸索。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领会掌握,历史教学效果便会极大地增强,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3.各科各尽其职,注重各学科间的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今天的历史学科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历史学科本身,而且涉及语文、政治、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作答,答案写了很多也经常得不到分,学生对历史材料解析题形成一种恐惧症。例如“依据材料概括指出1950—2000年50年中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首先,一部分学生要在审题上犯错误,把它错读成“依据材料概括指出1950—2000年50年中国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挖掘题意,辨明是非,根据要求明确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等。其次,一部分学生在读材料上会有难度,现代文还好,要是文言文那就更麻烦了。读懂材料是前提是关键,材料中的按语、注释、引文出处都不能放过,并要快速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另外,对材料还要辨真伪、明是非,切实把握命题者设问的意向和要求,以免答题时跑题或犯规而失分。再次,读完材料还要加以概括,要求学生在读通读透材料后,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这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要求比较高,与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加强锻炼。最后,作答也要注意,切忌杂乱无章,不论多少要点都一段。答案要注意要点化、序列化,要做到字迹清楚、层次明了、分点叙述。因而在高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协调各学科关系,只有各科各尽其职,注重学科间的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郭友,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

[3]2015高考文综试卷分析及2016高考趋势与对策.中国教育在线.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能力培养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