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慢”出来的

2016-03-11 08:46庄武美
考试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庄武美

摘 要: “慢教育”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本文从“入课”、“重难点”、“提问”、“究错”和“语速”五个方面,阐述了让教学“慢一点”,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机会、感悟的时间,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被激发,思维也会被激活,这样的课堂必将是高效课堂,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慢一点 高效课堂

近期偶读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小品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因为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同一个人,做法不同,心境和收获亦大有不同。其实,课堂教学需要向那个人后来的做法学习,慢一点,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学生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才能体验到大千世界文化宝库的无穷魅力。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利用课堂的每个瞬间给学生以机会,只要再等待一下,即使是十几秒的时间,也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同时也是给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慢一点”,传好“道”呢?

1.“入课”慢一点

入课,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老师进入角色,师生共处学习之境,包括意识、情感的共鸣,眼神和心灵的交流互动,而不是总在知识的门槛边徘徊,生硬、牵强、被动、冷淡,输出和接受这样一些机械操作。

例如在教学“二分法”时,可以创设情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长的线路,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地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10长的线路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想一想,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后,总结出先检查中间一根电线杆,用检测仪器向两端测试,如下图:

若发现AC段正常,则断定故障在BC段;再到BC段的中点D处查,若这次发现BD段正常,则故障在CD段;再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检查下去。每查一次,可以把待查线路缩减一半,直到把故障可能发生的范围缩小到50至100,即两根电线杆之间。

由此便非常自然地引出二分法的定义,这自然比直接入题定义妙得多,并且学生能真正理解。看似教师在此花的时间多了点,相应减少了讲解内容的时间,但是由此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收效甚佳。

2.“重难点”慢一点

在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处时,教师要舍得下慢工夫,花大力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教学重难点时候,应该引领学生细读慢品,反复思量;在教学关键处时,应该引领学生沟通联系,突破瓶颈。要重视知识情境的创设,找准生长点,为学生做好充分铺垫,要舍得花时间,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扎实有效。

例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利用教室现有实物及动手实践,如地面、墙壁、讲台、门等做教具,让学生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可以有哪些性质?上述演示的平面与平面垂直后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通过观察感知发现平面与平面垂直后,关键是四个要素:①两个平面垂直;②两个垂面的交线;③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垂面的交线;④这条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垂面内。最后总结归纳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整个教学设计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认识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空间图形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合情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提问”慢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容量、快节奏往往被教者作为亮点呈现,但忽视教育本来就是一门“慢”的艺术。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大多没有反应,静寂无声,教师就有点惶恐,认为是教学的失败。实际上,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心慌,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须知这正是学生“不愤不悱”之时,也就是学生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从而着急、郁闷乃至悲苦的时候,此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深入思考,需要有充裕的时间设身处地地想象,细心体会揣摩。表面上鸦雀无声地教室,实则充满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静心思考,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

例如在教学完对数函数性质后有这样一道题:

解关于x的不等式:log■(2x-1)>log■(x+1)(其中a>0,且a≠1)。

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立刻举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劝他们再认真思考。并提醒在解含有对数式的方程及不等式时要注意什么。当时,教室里寂静无声,但学生都在积极思索,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我才点了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书写。

他的板演如下:

解:1°当a>1时,2x-1>x+1>0?圯x>2;

2°当0

综上:x∈(2,+∞)∪(■,2)。

当这位学生写完回位后,我给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不错,对字母分两种情况讨论,同时也注意了真数必须大于0的条件。但我话锋一转提出:他写的结果准确吗?两种情况可以并集吗?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不行,应该是:

综上:当a>1时,不等式的解集是(2,+∞);

当0

试想,如果提问后不留出充裕的时间,而让学生匆匆发言,多数学生一时能回答出来吗?有的学生不是没分类讨论,就是漏掉真数大于0的条件,还有的就是上面出现的错误,把两种情况下的解集取并集。

学生的智慧离开独立探索,就得不到发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困惑。其实只要我们慢一点,给哪怕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就会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同时也给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我领悟,自我反省,在相互教育中获得、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4.“究错”慢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大可不必将学生犯的错误视为洪水猛兽,只要错得合理,错得其所,不妨将错就错,因为学生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学得的本领,才是真正被消化吸收的本领。同时让大部分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又保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给出已知函数f(x)=log■(x■-ax-a)在区间(-∞,-■]上为单调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如下错解:函数f(x)是由函数y=log■u,u=x■-ax-a复合而成,而函数y=log■u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故得出u=x■-ax-a在(-∞,-■]上单调递减,即■≥-■,从而得出a≥-1的结论。此时不要急于完成了“纠”错,更重要的是“究”错。教师可以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给学生时间,在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

正确的解法是:■≥-■u(-■>0)?圯a≥-1a<■)?圯a∈[-1,-■)。

“究”错是对思维河道浅滩的疏浚工程,“究”错深刻了,“纠”错的航船才会一帆风顺。究其原因就在于转化时忽略真数必须大于0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考虑什么?即既要考虑函数的单调性,又要考虑真数大于0的隐含条件。不要仅对学生的错题做简单的正误判断,否则会导致极佳教学资源的流失。

5.“语速”慢一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通俗,使学生易懂易学,讲课时语言要慢些。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语速。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适应轻声慢语,娓娓道来;中学生则应张弛有度,快慢相间,声色俱备的语言。同时,还要根据场景,使用相应的语调,注意节奏,并融入教师的情感,而且应态度和蔼亲切,有亲和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所谓的“高效”,一叶障目,忘却学生的能力,遗失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有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感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点燃,思维就会被激活,课堂上自然就不乏我们所期望的精彩瞬间或精彩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灵动的生命力,必将是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

[2]吴承武.慢一点,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http://www.doc88.com/p-7008071486342.html.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