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穷
文献记载,藏药材加持仪轨最早可追溯到7世纪宇拓宁玛·云丹贡布时期,时断时续。藏历第十二饶迥火鸡年(1696年),第司·桑杰嘉措创办药王山迦惹日结卓潘林藏医学校时,决定定期开展藏药材加持仪轨使之得到较快的发展;藏历第十五饶迥土鸡年(1888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委托德木·呼图克图洛桑赤烈饶杰为了政教大业和众生的安康,将这一活动固定下来;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藏医院院长强巴赤烈主持,于1988年正式恢复了这一历史仪轨。
为期七天的藏药材修供仪轨,每年藏历6月8日至15日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药厂进行,被称为“藏药甘露加持仪式”,2014年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著名专家旦增扎西和索朗欧珠被确定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走进藏药材加持现场首先看到的是大厅中央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两座坛城,一座是药师佛坛城,一座是藏药材修供坛城。在这里,人们能闻到酥油灯、“桑”烟散发出的芳香和藏药材的天然馨香,听到宗教乐器吹奏出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乐音和喇嘛药师们口诵真经的喃喃佛音,看到坛城下顶礼膜拜的芸芸信徒磕头祭拜的场景。拉萨老百姓和患者的信息很灵,每年的加持法会都会过来磕头念经,点香上供,聆听《宇拓心要》,参拜药师佛,体会藏药材修供仪轨的庄重和祥和。
据藏药炮制技艺国家级代表级传承人丹增平措介绍,所有当季采摘的药材都要“派出代表”通过这个特殊的加持仪式才能投入加工,这是“甘露”等藏药最为独到的工艺程序,藏语称之为“门珠仪式”,经过“门珠”加持仪式后,这些藏药的药力和药效就会“成倍的发展”。
每天的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包括煨桑祭祀、火供、佛乐伴奏、合诵《宇拓心要秘诀》等。还有一条内容是修持“耸踏”绳。“耸踏”是一条彩色毛线绳,贯穿法会全场的每一幅唐卡、法鼓、神器并连接到设在另一间房屋的药材库里,正是这条经过诵经加持的“耸踏绳”将《宇拓心要》的力场传达到藏药库里的原料上,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需二十四小时连续值守,不得停顿。丹增平措说,“经过这番加持,(对成药)形状、类型(所需要)的效果、庆典仪轨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和药师念诵的咒语的效果等都能发挥到成药上,这样生产出来的藏药才是与众不同的。”
为什么必须通过加持仪式才能生产藏药呢?这位老藏医认为,同样的药材制成的同样药品,藏族人更愿意使用经过法会加持的产品,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药品被赐予了一种神奇的力量。病人们私底下也会交流,说这个药没有加持,那个药是经过加持过的。是否经过了加持,药品的神奇性和公信力、实际效果就不一样,经过加持的药,病人才“信得过,用的放心”。在西藏,甘露藏药公司、奇正藏药、山南藏药等著名的藏药制药企业都会按照传承举行这种藏药甘露加持仪式。
藏药从药性上可区分为热性和凉性两种;从材料可区分为珍宝药物、泥土药物、矿石药物、木本药物、块根药物、草本药物、动物药物等;从功能可区分为重、腻、迟、速、轻、粗、热、凉等八种功效;从效能讲可区分为治风病的五种效能,治胆的六种效能,治痰的六种效能等。丹增平措说,“不管是何种药,念经加持能使药物功效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这是药师、医生和病人共同的认识,对治愈疾病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药业企业GMP认证,现在西藏18家藏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认证。今天的丹增平措并非排斥现代设备和GMP这样的现代规范。他认为,现代医学仪器与藏医药并不矛盾,都是为医治病患所用,而且藏药也必须改变自身丸剂太硬、不易溶解等问题。
而药品在制成前后,必须按宗教仪轨进行加持,是由僧侣和药师、医生、学徒甚至病人,一起共同参与诵经七天,祝愿药物效果灵验。这种浓厚的宗教修供色彩,实际上体现了藏医药学与藏族天文历算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内容。
丹增平措小时候的授业师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创办人钦饶罗布大师,大师的言传身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钦饶罗布大师最早曾是哲蚌寺的僧医,由于他对医学的刻苦钻研、发奋努力和长期修持的功力,传说他所住的哲蚌寺的屋顶上,长出了茂盛的医治百病的药草。藏历的每月8日、15日、30日,钦饶罗布大师都要在脖子上挂个药袋,专门去给拉萨街头的乞丐和游民免费看病。
那时,小小的丹增平措便把老师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在医生眼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为了病人身体和心理的需要,我们必须把这些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因为这是先人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