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盛 左祖伦
(贞丰县林业局 贵州贞丰 562200)
顶坛花椒产业衰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韦昌盛 左祖伦
(贞丰县林业局贵州贞丰562200)
摘要:本文以顶坛花椒发展历程为例,重点从自然、社会经济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其产业衰退原因,并针对导致产业衰退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为石漠化地区林业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顶坛花椒;衰退;原因分析;对策
顶坛花椒 (Zanthoxyhumplanispiunumvar.dingtanensis),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保持水土等特点,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1992年以来,贵州贞丰县以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到2007年,贞丰县种植花椒规模达1.62万公顷,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1]。“顶坛花椒”是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顶坛花椒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在一段时间内,顶坛花椒一直是顶坛片区的支柱产业,“顶坛模式”被认为是成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但现在由于各种自然、社会经济等原因,致使顶坛花椒种植区域已缩减到北盘江镇和平街乡沿江的顶坛、银洞湾、冗染等村,面积仅1533万公顷,种植规模收缩明显。因此,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花椒这一特色资源,解决好产业衰退问题,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将对缓解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减缓人口压力矛盾,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改善峡谷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顶坛花椒产业衰退原因分析
1.1自然因素
1.1.1顶坛花椒生物、生态学特性
顶坛花椒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差,在年均气温18℃以上,年降水1000mm以上,海拔800m以下的地方生长较好,喜深厚肥沃土壤,较耐干旱,瘠薄土地上也能生长,但长势较差。在pH值中性或弱碱性的沙壤或轻沙质壤土生长较好。不耐水湿,是喜光树种,幼树耐阴,成年树逐渐需要阳光。顶坛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均可栽植。
顶坛花椒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其树液萌动在3月初,先花后叶,抽梢期在3月中旬,花期3月至4月,2008年特大干旱时,花期推迟到5月中旬,有花随降雨逐步开放的现象。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果实单个直径约4~5mm,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果期7~8月[2]。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谷凹地或槽子地,植株寿命在30年以上,在山脊、山顶等立地条件较差的瘠薄土地上生长较差,开花结实三年后开始出现衰退现象。
1.1.2土地过度经营造成林地退化
土地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空间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土壤肥力是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自然能力,它一方面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即成土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带有明显的响应主导成土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着自然成土过程,改变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方向[4]。可见,顶坛片区土地退化是强度石漠化与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条件、人为的掠夺经营等多项因素耦合的结果。
1.1.3病虫危害加快植株衰退
从顶坛花椒的发展历程来看,花椒病虫害发展的规律多从山脊或山顶土壤瘠薄的地方开始危害开花结实2~3年的植株,随时间的推移,向中部、下部漫延。山谷凹地或槽子地,由于水肥条件较好,树势生长旺盛,抗性较强,植株感病虫较少。经调查,顶坛花椒主要病害有锈病、煤粉病、干腐病(流胶病)等;虫害有蚜虫、蜘蛛、凤蝶、金龟子、天牛、桑白蚧、蜗牛、花椒瘿蚊、木蠢蛾等。当各种病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花椒当年无产量,或产量低,品质差,有时还会导致全树死亡。因此,病虫危害也是加快花椒衰退的重要因素。
1.1.4持续干旱灾害造成植株死亡
2009年至2010年,贵州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北盘江喀斯特河谷区旱情特别严重,顶坛片区地表水资源枯竭。2013年,又遭遇全省大面积的严重干旱,顶坛片区的山脊和山顶及立地条件较差的坡地上,花椒不同程度地枯死。由于长期遭到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顶坛花椒的生长及开花、结实规律,造成花椒品质退化[5]。
1.2社会经济因素
1.2.1产业发展缺乏良种支撑造成花椒品质退化
顶坛花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良种良法的认识,在没有优良品种的情况下,盲目以农户自主经营模式,发展花椒产业,致使在采种、育苗等重要生产环节中缺乏专业指导和监督,生产所用种子品质混杂,种苗的遗传特性不稳定,花椒林分分化大,无法保持顶坛花椒的优良遗传特性,造成顶坛花椒品质退化。
1.2.2农村生产方式变化,花椒林地力退化
顶坛片区随着花椒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调整,全面由玉米种植区转成花椒种植区,引起了顶坛片区农村经济结构连锁变化,农村主要收入由依靠玉米、黄豆、花生等传统农作物转向花椒。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减少,影响畜牧业的饲料供给,农村畜禽养量也逐步减少,传统的农业有机肥(厩肥)也随养殖量的减少而减少,致使花椒林有机肥供给严重不足,改变了土地养分结构、循环模式和方向。影响到林地对椒树的养分供给,从而使林地地力退化。
1.2.3农村劳动力转移,花椒经营管理缺失
花椒种植、抚育和管理对劳动力的需求较传统农业少,且时段性强,大量释放了农村劳动力。随着我国的工业和城镇建设的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务工、经营或从事其他非农职业[11]。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也造成很多农村问题,如农村人口空心化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9]。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使文化素质本来就偏低的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更为低下,严重影响了农业知识普及、新技术的推广,良种使用、土壤的改良等[10],致使花椒林抚育、施肥等经营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只种不管的现象,也是花椒衰退的重要原因。
2防止顶坛花椒衰退的对策
2.1社会经济因素的优化和响应
2.1.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花椒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领导,主力军是广大林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要正确引导群众搞产业化,做好市场,还要制定和出台完善的优惠和鼓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花椒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要让群众改变现有的粗放经营和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转变为产业化集约模式经营。要以顶坛的花椒的生产基地为依托,以顶椒公司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实施产、供、销一体化,多渠道筹集顶坛花椒产业化发展资金。花椒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种植、加工,涉及到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分配,涉及到林业、农业、国土、财政、税务、水务、科技等多个部门,从良种、育苗、栽培到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很长,发展空间巨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每个环节和事务的责任主体,必要时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加强领导,强化领导,直接指挥,真抓实干,抓好顶坛花椒产业。
本研究结果显示,CT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7%、100%,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CT检查高,此结果与詹翔等学者有关结果一致[4]。这是由于MRI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均能准确辨识,如对于关节腔积液而言,在影像学上通常呈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若有症状出现,则会呈现高信号,并有一部分出现分层情况;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半月板的 MRI影像表现为高信号;对于膝关节韧带损伤而言,患者韧带在影像学序列方面呈现高信号,且韧带伤势较严重,MRI影像表现为不规则的高信号;对骨质改变的膝关节损伤而言,其影像学序列方面则表现 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
2.1.2增加投入,强化基础
要加大科技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化花椒产业化发展的良种选育、新产品开发及加工工艺等基础理论研究,优化资源和人力,完善科研队伍和服务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科技和理论支撑。
要加强顶坛花椒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椒水配套、椒路配套等工程,切实改变顶坛花椒基地和生产条件,提高椒园抗旱、抗病、抗灾能力。
要强化对顶坛花椒产区农民的技术培训,让每户至少有一人较为全面地撑握好花椒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农户素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增强农户参与花椒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夯实花椒产业化发展的人力基础。
2.1.3创品牌,扶强联大
顶坛花椒的生产基本分散到各家各户,不利于花椒产业的经营和发展,花椒的加工和销售,也是由农户自主完成,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因此,要鼓励花椒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采用租赁经营、林地拍卖和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转变为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要充分利用“顶坛模式”对石漠化治理的影响力,深入挖掘好“顶坛花椒”的内涵,做大做好“顶坛花椒”品牌。并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生产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花椒系列产品,优化和完善花椒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2.2生产技术要素的优化和响应
2.2.1良种选育
顶坛花椒的恢复和发展,需要走良种化的道路,要强调以质量为中心的深层次良种选育工作,应以产量和质量双重指标来衡量良种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在保证高产目标的基础上,追求优质,使筛选出的花椒优良无性系品种既高产又优质。收集、保存和利用好现有的种质基因。全面开展顶坛花椒的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工作,走无性化优良品种发展之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开展顶坛花椒优良品种的高产稳产内在机制研究,培育花椒优质新品种,提出一套完整的种苗繁育体系,大力推广使用花椒良种,花椒配方施肥技术和高效经营技术,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做好良种地方化、栽培规模化的顶坛花椒发展之路。
2.2.2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指数较大,林内湿度大,枯落物多,成分较复杂,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比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在顶坛花椒纯林内,可因地制宜地配置任豆、合欢、黑荆树等豆科或蝶形花科植物,以提高土壤固氮能力。也可以在石旮旯里配置金银花、勾藤等木质藤蔓类植物,既可增加石漠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2.2.3实行混农林业
在花椒林内种植黄豆、花生、红薯、绿肥等矮杆作物,一方面增加粮食、油料、饲料和肥料产量,另一方面以耕代抚,长短结合,实现林粮双丰收。混农林业有利于排除花椒与杂草竞争,可以减少病虫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地抗雨水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2.4加强经营管理
林地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营养状况和促进林木生长的营林措施。造林时结合整地在穴内或撒施有机肥作为基肥,追施有机肥料及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花椒栽植后,当年要松土除草2~3次,每年秋季开始,在花椒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并施肥,不要伤根,在施肥时应侧重于磷钾肥,以维持旺盛的长势。中耕除草时,要注意给花椒树根部培土,把根颈部土堆高,既可保温防冻,又可防止根部积水过多。每年采收后随即修剪,要确保树的主干要低或无主干,各骨干枝分布均匀,保持树形为“开心形”和“多枝丛状形”。加强花椒病虫害的检疫和监测,及时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
3总结与讨论
3.1顶坛花椒产业衰退是自然、人为两方面多因素叠加耦合的结果。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内部主导因素是顶坛花椒遗传因子的退化,外部因素是顶坛片区石漠化、土地退化及多年持续干旱灾害、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花椒发展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有机肥的减少,农村劳动力较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劳动力缺乏,对花椒经营管理不足等多种因素间接加速了花椒产业的衰退。
3.2顶坛花椒产业化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要从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推进。从社会经济角度看,要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责任管理;增加基础投入,强化理论基础和基础设施;创好“顶坛花椒”品牌,扶持顶椒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完善整个产业链。从生产技术要素的角度来看,必须采用良种良法,加强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并采用混交林、混农作业等方式,全面提高和改善土地退化现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同时,要加强花椒林的经营管理,提高林地产出和花椒品质。
3.3顶坛花椒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事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其他树种及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但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土地退化问题,加强土地培肥和抚育管理,使用良种良法,才能做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领导小组,中国花椒之乡-贞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省官方网站http://tc.expogz.com/dp-00000000000000009492.xhtml/ 2010.
[2]屠玉麟,韦昌盛,左祖伦,鲁永明.花椒属一新变种—顶坛花椒其品种的分类研究[J].贵州科学,2001,19(1) 77~80.
[3]于晨曦,熊康宁,陈浒.喀斯特峡谷区干灾害成因初探与对策-以花江顶坛小流域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 1~6.
[4]张桃林,王兴祥.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J].自然资源学报,2007,15(3):280~283.
[5]樊卫国.喀斯特河谷及山地柑橘生理生态与抗逆栽培[M].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6]孙慧阳.农村留守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马均[J].湖南社会科学,2008第2期,124~126.
[7]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财经研究,2003,29(4):55~60.
[8]高吉喜等.西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评估与恢复重建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4.
[9]刘刚才,纪中华等.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典型恢复模式的生态响应与评价[M].科学出版社,2011.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cause of the decline ofZanthoxyhumplanispiunumvar.dingtanensisindustry
WEI Chang-shengZUO Zu-lun
(Forest Bureau of Zhenfeng County ,Zhenfeng, Guizhou562200 )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Zanthoxyhum planispiunum var.dingtanensis as an example, the factors influence the industry recession we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changes.Further more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industry recession ,som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d the referential experience for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rock desertification area.
Key words :Zanthoxyhum planispiunum var.dingtanensis, recession, reason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韦昌盛(1973~),男,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石漠化治理与森林资源培育、林业科技推广与管理。E-mail:121161300@qq.com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项目《贞丰县特色中药材—顶坛花椒及砂仁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黔科合成转字[2015]5209号)
中图分类号:S7-05
文献标识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