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玲 高俊华
益肾调肝化瘀序贯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鲁晓玲高俊华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月经过少往往是闭经的前驱症状,影响女性的正常生理及生育功能,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形成月经停闭、甚或不孕。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导师金凤丽教授运用益肾调肝化瘀序贯分期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为临床分期治疗月经过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益肾调肝化瘀序贯分期治疗。结果针对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采用本法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实际治疗中多以一证一方进行治疗,没有更好地反映出动态的调治优势。导师遵循气血盛衰动态变化,结合女性阴血偏不足、血脉多留瘀之实际,采用益肾调肝化瘀序贯分期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月经过少;益肾调肝化瘀;序贯治疗
1.1一般资料60例月经过少患者均为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疾病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一半以上,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或同时合并有月经周期延后者。含(1)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少;(2)生殖器炎症引起月经过少;(3)宫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术及人流术等宫腔操作后引进的月经过少。
1.2.2中医辨证诊断(1)主症:①月经量少,②经质稀薄,③经色暗淡,④经色紫黑,⑤经血有块,(2)次症:①面色淡暗或有黯斑;②腰骶酸痛;③胫酸膝软,足跟痛;④耳鸣或耳聋;⑤性欲减退;⑥小腹或少腹固定性疼痛;⑦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⑧脉沉或弦、涩。主症①必须具备,其余各项中的任意2项;次症各项中的任意4项,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1)符合月经过少疾病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为肾虚血瘀证的患者,可纳入观察研究病例。(2)年龄20~45岁。
1.4排除标准经检查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垂体肿瘤等引起的月经过少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符合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诊断标准[2],即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1/3~1/2以上,甚或点滴即净,经色紫黑,经血有块,伴有腰骶酸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B超检查,性六项检查未见异常。经前1周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第2~3天抽血检查血粘度治疗前后对比。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经后期(月经第7~14天)口服自拟益冲调经汤,补肾填精益冲、调肝养血活血:山药15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2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黄芪30 g,当归15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粉葛20 g,柴胡15 g,丹参15 g,香附12 g;经前期(月经第21~28天)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味,疏肝养血、化瘀通经: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熟地黄15 g,炒柴胡15 g,枳壳12 g,牛膝15 g,香附15 g,鸡血藤20 g,淫羊藿12 g,甘草6 g。
1.5.2对照组经后期(月经第7~14天)、经前期(月经第21~28)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补肾活血、化瘀通经:山药15 g,熟地黄15 g,杜仲15 g,当归15 g,山萸肉12 g,怀牛膝15 g,炙甘草10 g,桃仁10 g,红花6 g,川芎15 g,鸡血藤20 g,香附15 g,枳壳12 g。
1.5.3两组治疗方法随症酌情加减肾气虚甚加党参15 g,口咽干燥加麦冬15 g,腰酸耳鸣选加杜仲15 g、桑寄生15 g、骨碎补15 g,面部痤疮生长加夏枯草15 g,乳房胀痛加佛手15 g,面色黯淡或有瘀斑、或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选加三七粉6 g,便溏加豆蔻10 g。
1.5.4用药方法每三天服药2剂,每剂煎4次,每日口服3次,一月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6治疗观察参考[3]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经期≥3天,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N)≥95%;显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恢复正常,经色、经质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N)≥70%;有效:比治疗前经期、经量、经色、经质有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疗效指数(N)≥30%;无效:比治疗前经期、经量、经色、经质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减轻,疗效指数(N)<30%。
2.1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无效30例中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 5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为优(P<0.05)
2.2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7.13±0.36)mm、(9.00±0.44)mm;对照组分别为:(7.10±0.35)mm、(7.45±0.71)mm。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治疗前后血粘度(RT1:mPa.S)比较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血粘度分别为:(20.98±0.29)mPa.S、(19.29±0.24)mPa.S;对照组分别为:(22.09±0.74)mPa.S、(21.39±0.56)mPa.S。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典型病例某女,31 岁,已婚未育,公司职员,2013 年11 月6日就诊,末次月经2013年10月13日来潮,既往月经 4~5/25~32,量少1年(经期用4个卫生巾,部分透1个),颜色偏暗,夹有血块,腰酸不适,小腹胀痛,乳胀明显,纳眠可,便调。舌淡红瘀苔薄白,脉细弦。性激素: 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前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0.6cm,血粘度21.67 mPa.S。属肾虚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续断15 g,桑寄生15 g,合欢皮15 g,益母草15 g, 佛手15 g,连服2剂后月经来潮,经期服药后月经量无明显增多,2天净,经色变红,腰酸缓解,乳胀减轻,于11月13日复诊,予益冲调经汤:山药15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2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黄芪30 g,当归15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柴胡15 g,丹参15 g,香附12 g,炒续断15 g,桑寄生15 g,4剂口服。
2013年12月9日就诊,月经来潮第二天,经行不畅,予血府逐瘀汤去桔梗加菟丝子15 g,骨碎补15 g,炙香附15 g,茺蔚子15 g,服用1剂后月经畅,用巾7个,部分透5个,经前乳胀,经期无腰酸,便溏。于12月15日就诊,舌红苔薄白,脉细,予益冲调经汤去粉葛加佛手15 g,口服4剂。
2014年1月10就诊,月经未潮,感带下量增,无乳胀及小腹胀痛,纳可眠差多梦,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予血府逐瘀汤加菟丝子15 g, 炙香附15 g,鸡血藤15 g,合欢皮15 g,酸枣仁15 g口服。后月经于1月12日来潮,量增,用巾10个,全透4个,无经行腰酸乳胀。经净后口服益冲调经汤去粉葛加枳壳15 g,骨碎补15 g。于2月经行第二天复查血粘度:19.21 mPa.S,子宫内膜厚度1.0cm。后随访三个月,至2014年6月25日再次就诊无复发。
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机体及冲任、胞宫气血阴阳均存在着节律性的变化,即经后期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经间期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为种子之候,经前期血海由满而溢泻,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月经期子宫血海由满而溢,藏而不泻,呈现重阴转阳的状态。月经发生病理改变时,治疗更应该顺应节律性的变化进行补偏救弊,或补虚,或祛邪,促进女性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对导师金凤丽教授治疗月经过少,遵循女性月经周期各阶段气血盛衰动态变化,结合女性阴血偏不足、血脉多留瘀之实际,序贯分期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导师金凤丽教授多年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即注重经后期、经前期胞宫血海虚实的变化,对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以益肾调肝化瘀法进行分期序贯治疗,即在患者经后期施予金凤丽教授经验方益冲调经汤加减(黄芪、枸杞子、菟丝子、山药、山萸肉、当归、熟地黄、女贞子、茯苓、牡丹皮、粉葛、柴胡、丹参、炙香附)治疗,菟丝子为君药,即能助阳又能益精,不燥不腻,为平补肝、肾、脾三经的良药;当归补血和血行气;熟地黄归肝、肾经,为补益肝肾要药,不仅滋阴益血,且可生精补髓,共为臣药;佐以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柴胡、炙香附疏肝行气;黄芪、山药、茯苓健脾益气,丹参活血,牡丹皮凉血、抑制滋阴之火;粉葛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所含的激素,还能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诱导子宫内膜激素受体产生。雌激素还可影响血管内皮损伤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引起血栓形成过程,产生抗炎作用,降低损伤作用[4]。本方全方体现补肾填精益冲、调肝养血活血原则。经前期予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炒柴胡、枳壳、牛膝、 香附、鸡血藤、淫羊藿、甘草)治疗,妇科活血化瘀之良方,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补血和血行气;熟地黄为补益肝肾要药,不仅滋阴益血,且可生精补髓;柴胡、炙香附疏肝行气、枳壳行气;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鸡血藤活血养血;淫羊藿补肾壮阳,滋阴而不损肾阳;全方体现疏肝养血、化瘀通经原则。通过顺势而为,益肾调肝、化瘀通经,纠正月经过少,通过益肾调肝化瘀序贯法治疗,通过对生殖轴各环节的治疗,长期坚持用药,可从内源上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内分泌,提高雌、孕激素水平,达到对现代医学生殖轴的补充[5],并促进患者相关症状改善,更好的为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袁瑞,乐爱文,夏恩兰,等.雌激素受体A基因Pvu、Xba、STR多态性与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3):231-232.
[2]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8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1.
[4]李承慧,金毓翠.激素替代疗法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5):265.
[5]郭金,李亚梅,王妞妞,等.童南滨医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介绍[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3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18-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金风丽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