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信息参考
江西省政府日前下发通知,出台20条措施化解楼市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这20条措施分别是: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全面实行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制度、进一步降低房地产税费、大力释放住房公积金、严格控制土地供应、积极培育租赁市场、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调整预售资金监管比例、缩短预售资金监管期限、加快完善城市新区配套设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首套住房贷款需求、支持改善型购房需求、引导房企灵活促销、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允许未开发用地转换用途、允许调整住房套型结构、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舆论引导。
2016年,江西省市、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同时,江西省将不再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货币化补贴制度,全面推行公共租赁住房以租代建,租赁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
江西省将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布房地产开发的收费清单,严禁收取清单外的费用。并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对出现滞销且资金困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部门可依法采取灵活的征收办法。
江西省各地将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适时调低存量房交易基准价格,降低交易成本。房管部门进一步简化交易手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激活存量房交易,带动商品房销售。
近年来,济南市从“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入手,坚持查控结合,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并完善了违法建设治理管控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市、区、街三级管理体系。一是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成立济南市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落实工作责任主体。明确各区是“查违控违”工作的责任主体,规定各区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工作第一责任人,协助做好查处相关工作。三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监督。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及时依法做好违法建设拆除后的规划管理工作。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未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设计的违法建设项目依法给予处理,房管部门不得给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
同时,建立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控违机制,形成有效串联、联动有力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发现上报和快速处理机制。对新发生的违法建设行为,在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并查处。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共享建设工程手续办理情况信息,对需停水、停电的违法建筑工地,经城管执法部门告知后,供水、供电部门应对其停止服务。三是建立无缝巡查机制。要求街(镇)及基层执法中队组建巡查队伍,实施“无缝隙”巡查,对违法建设全程监控。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云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2016年编制完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绵城市建设3年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到2017年,昆明市、大理州、丽江市等省级海绵城市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70%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全省所有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到2030年,全省所有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意见》要求,新建建筑与小区要推广使用绿色屋顶,合理布局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池调蓄等设施,建造屋顶雨水回用与径流控制系统。减少建筑与小区的硬质铺装面积,鼓励建筑与小区的非机动车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采用透水铺装。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要率先增设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建立完善硬地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意见》提出,要实施街头绿地、游园和道路等绿地改造提升工程,增加乔灌木栽植量。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加大透水铺装比率,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同时,提升城市综合排水防涝能力。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城区易涝点的整治,提高排涝泵站排涝能力和排水管网排水能力,有条件的河段和湖洼地要科学兴建分洪工程。
日前,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就“在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联合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3种合作方式。
根据意见,对于经营收费能够满足投资运营成本的项目,如城镇供水、城市燃气等项目,可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仍需政府适当补贴的,如污水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可采取合资合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主要依靠政府付费的,如城镇排水管线等项目,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浙江省要求,各地应当有序推进PPP项目的实施,按照建立PPP项目库,将做好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选择合作伙伴、筹组项目公司、完善项目合同、建立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以及风险防范和退出机制等步骤有序推进。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
意见提出,要简化项目审核流程,建立联评联审机制;多种方式保障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按划拨方式供地,经营性项目以有偿方式供地,PPP项目合同经营期满后,公共设施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移交政府;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列入政府定价目录的,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未列入的,一律由市场决定价格;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按照规定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于已实施的试点项目将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2015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也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海南省积极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管控,开展52场推介活动,建立省级房地产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和备案制,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已批准待售商品房数量较大。2016年海南省将通过10条措施引导消费需求,加大消化商品房库存。其中包括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推动以新市民为主的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公租房货币化、推进跨界地产发展、实施精准促销、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等。
此外,海南省还将加快推动房地产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商品住宅开发比例,增加经营性房地产比重,推动房地产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同时要做好制度设计,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营造主要依靠市场进行产业重组的可预期环境。
石家庄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牵头部门,不断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实施多措并举,加大城镇化工作推进力度。一是抓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石家庄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编办批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立城镇化办公室。二是抓规划。制定《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努力做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规划衔接。三是抓政策配套。出台《石家庄市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一套涵盖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各领域的配套措施。四是抓任务落实。按照《石家庄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将试点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
石家庄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56%。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有新突破。2015年争取省级代石家庄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5.1亿元,大幅降低了该市的债务成本。筛选和储备一批PPP项目,其中正定新区综合管廊项目作为财政部30个国家PPP示范项目之一,已与社会资本合作方签订意向协议。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年内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超过65%。三是优化行政区划和创新行政管理。将藁城、鹿泉、栾城纳入市区,城区面积变为原来的4.7倍。制定《关于建立重大项目区域布局协调机制的意见》,对中部主城区、东部产业区、西部生态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做明确规定。四是积极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对接“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产业对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压煤、抑尘、增绿等措施推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