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跃辉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濮阳 457000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
秦跃辉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濮阳45700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观察组实施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和ABI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由于患者下肢动脉出现硬化斑块,引起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下肢的慢性缺血性病变[1]。近年我们选择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别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现将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5-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下肢ASO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根据临床表现、彩超及CTA检查确诊为单侧下肢(腘-股)ASO。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5~7分。踝/肱指数(ABI):0.4~0.8。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7~8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8~8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 PTA治疗。(1)仰卧位,局麻。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下经皮由股动脉穿刺将球囊导管插入至硬化动脉处的狭窄段。(2)以适当压力膨胀球囊,扩大病变动脉的管腔,恢复血流。(3)复原球囊,退出球囊导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1.2.2观察组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1)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股沟下方3~4 cm以卵圆窝体表投影为中心做一长约5 cm的切口,分离股动脉。(2)分离大隐静脉主干,结扎其各个分支。距与股静脉汇合部1 cm处离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远端暂时以血管钳夹闭。(3)取小腿内侧纵行切口长约5 cm,分离出腘动脉。根据DSA结果,在腘动脉狭窄处远端确定吻合口位置。并在此水平处分离出大隐静脉后离断,远端结扎。将瓣膜刀由近端插入至大隐静脉股部断端。缓慢回拉瓣膜刀,全部切除大隐静脉内的瓣膜。(4)撤去股部大隐静脉断端的血管钳,将其稍加修剪后吻合至股动脉侧壁上。大隐静脉下端吻合至腘动脉的侧壁上,止血,缝合切口。给予抗凝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对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程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无痛:0分,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2)测量踝/肱指数(ABI),评定患肢动脉的缺血程度[3]。ABI=踝部动脉压与同侧肱骨动脉压得比值。正常值为0.9~1.3,<0.9为动脉缺血,<0.4为动脉严重缺血。
2.1近期效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17±0.38)分 ,对照组为(1.14±0.46)分;观察组患者的ABI为1.15,对照组为1.13。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远期效果患者术后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2组远期效果均较满意。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1.16±0.25)分和ABI(1.16)均优于对照组(1.21±0.14)、(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ASO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血管管腔狭窄和闭塞,从而引起患者下肢缺血所致。早期主要表现为肢体麻凉,活动后易出现疲乏无力[4]。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可出现肢体疼痛、彻夜难眠甚至缺血性溃疡、坏疽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5]。
下肢ASO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PTA、内膜剥脱术、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大网膜移植术及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等。其中PTA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ASO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旁路转流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改善肢体的血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6]。PTA用于治疗股动脉及其远侧动脉单个甚至多处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挽救肢体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尚待观察[3]。
我们选择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别行PTA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结果显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旁路转流术的远期疗效稍优于PTA。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自身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1]白超,郭晨明,罗军.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3):3 692-3 697.
[2]杨顺云,冀中鹏,高海彪,等.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严重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2):233-235.
[3]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2.
[4]窦艳华,王雪鹰,苑春慧,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随访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7):893-898.
[5]王茂华,孙岩,吴学君,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104-106.
[6]孟庆杰,张万胜,霍铁锤,等.血管重建联合中药外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86-88.
(收稿2016-03-26)
R622
B
1077-8991(2016)06-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