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催生的碎片化阅读与传播

2016-03-11 13:22刘亚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501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价值观微信信息

刘亚男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50100)

新媒体催生的碎片化阅读与传播

刘亚男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50100)

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与传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否认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与娱乐,但同时更要警惕它对我们思想的麻醉。

新媒体;碎片化;麻醉;信息素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49亿,全年共计新增3117万网民。而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新增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重由2013年的81.0%增加到85.8%。2105年1月28号,企鹅智酷发布了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微信这个诞生于2011年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

这两组数据直观的宣告了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网民和手机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了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既是参与者又是受众。而这个声势浩大的人群催生了信息传播和发展的新趋势,即碎片化传播。

碎片化,指的是信息以部分和碎片的方式进行传递,这种碎片化既体现在传播形式上,也体现在传播思维上,更代表了传播理念、接收方式、阅读习惯甚至是营销策略的碎片化与多元化。碎片化阅读本质上属于新媒体的一部分,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子书、网络、微博、微信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是最典型、最常用的碎片化信息集散中心。微信所具有的即时性、共享性、高互动性的特点使信息得以瞬间传递并高效分享。其信息阅读平台是以个体为中心,以朋友圈为构成部分。在这样的一个圈层内,信息发布者之间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熟识度,信息也具有较高的隐喻性和暗示性,因而其意义生成无需过多的文字表述。正是基于对阅读信息的表述要求降低,微信信息便生成了相对简短的信息模式,这就是碎片化形式的信息传播。而微信平台中公众订阅号以二级界面的形式推送信息,其内容就相对有所深化、文字表述也较长,但为了迎合微信平台碎片化阅读的语境,订阅号也在不断调整内容和形式从而满足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

受众在各种媒体渠道中获取的信息是不计其数的,但是其选择、获取和阅读信息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传播者会尽力做到言简意赅,力求在有限的文字内容中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此追求速度的传播环境,决定了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显然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悠长平静,而必须以一种更加简短碎片的方式进行传递,这就是碎片化传播。

碎片化传播表面上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但本质上是社会碎片化或者多元化的一个体现。主要是由于价值体系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思想、价值观一直处于碰撞激荡的过程中。一些过去被压抑在边缘地带的价值观开始渐渐地得到了关注甚至认同。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态度渐渐变得多元起来。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权威不再受到大众的膜拜,人们对其产生的怀疑或者抗拒引发了自我权利意识的成长。主流价值观仍然有其外在的话语权,但是却失去了内在的感召力。人们看待不同事物甚至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视角,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每一种价值观都要寻求表达宣泄的途径,基于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碎片化传播如此流行,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第一,时效性强。这一点是从传播者、讯息、受传者三个方面共同实现的。从传播者方面来说,碎片化传播使不同的主题可以同时发布信息,而且可以进行自发的即时互动。而发布的信息大多只是与事件同步的即时公开的切片运动帧状态的信息,而不是总结性报道,节省了时间进程与传统的采、编、播的时间差。而受众也可以进行即时反馈。

第二,趣味性强。时代发展的节奏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严肃信息越来越失去了市场,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渴望一些趣味性来调剂自己的生活。而其趣味性的关键在于给予了用户更多的自主性。

第三,接近性强。新媒体充分尊重了不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分众化的需求,并对其进行明晰地信息接收与推送。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主动接近的,而不是传统媒体的代民发言。同时草根话语成为主流,缩短了新闻与草根的距离。

当然,碎片化传播与阅读给我们带来的 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1948年合著的年的《传播研究》一书中,针对传播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社会麻醉”,成为阐述传播负面功能的经典理论。

第一,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大量信息,一定会导致注意力分散。这种阅读使人们无需高度集中精力就能获取碎片化的信息,久而久之,读者就会失去长时间关注某一信息的能力。最终导致无意识的浮躁心理,长文的阅读能力下降。就如《信息烟尘》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戴维·申克所说的:“我们享受了超级链接状态的种种好处,但碎片化、压力和注意力涣散也将如影随形。”

第二,浅层次接收信息导致思维积极性下降。美国科技作家卡尔认为:“我们牺牲了深度阅读的功能,变成了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的精神链接的能力被搁置。”碎片化阅读的模式下,我们阅读速度和获得信息量是成正比的,但是思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长时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获取浅层次的信息,必将导致思维的惰性。

第三,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错觉使人的社会参与性降低。微信、微博中的阅读与转发,让人们对社会的参与方式由身临其境的线下,变成了互联网中的线上参与,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参与社会的假象和错觉,从而降低了参与社会的实质行动和积极性。

作为大学生和年轻人,我们是新媒体最经常的使用者和碎片化阅读的主力军。我们在享受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便利与趣味的时候也必须警惕碎片化传播对我们的麻醉。我们应该能更多的静下心来,学习更多的系统化知识或是把读到的碎片化知识系统化,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1]陈奕,凌梦丹. 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 编辑之友,2014(5).

[2]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

[3]孙梦嘉,金君. 新阅读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现象研究[J]. 戏剧之家,2015(7).

[4]董莉莉. 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J]. 出版广角,2015 (12).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微信信息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订阅信息
微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