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048)
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王惠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048)
音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基于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以物质生活为主要奋斗目标,闲暇中也会参与一些社会文化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文章以我国典型城市为例,分析我国农民工音乐生活的整体现状。
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打工艺术家孙恒音乐创作研究”(12ZY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我国,农民工的群体极大,而且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等,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这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且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困境在不断的报道出来。
马斯洛人本哲学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其中精神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之上,当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则他们会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又包含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农民工的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层面的需求,但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音乐生活并不乐观,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章依次为切入点,通过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示农民工音乐生活的现状及发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农民工音乐生活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的方案设计
本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本调查搭配访谈调查,辅助调查的方式。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五个问题,其中4个单项选择,1个双向选择;判断题则根据其现状设置了6个不同问题;填空题采用从简的方式,只设置了三个。本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中的资源获取、音乐类型、音乐接受范围等问题,样本选择在流动性较大的北京市某城区。因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相对比较规范,调查容易展开,且调查的数据更具备代表性与针对性。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257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主要针对北京的流水线工人、服务生、营业员、临时工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问卷进行仔细分析,同时结合一定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农民工音乐生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笔者下面将进行一一分析。
其一,音乐占据了农民工重要的生活,但是其音乐活动形式有限,活动单一,效果有限。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在农民工业余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有着听歌习惯的农民工高达96%,但是他们很少参见实体的音乐活动,经常参与的只有34%左右,而偶尔参与的占到了68%。访谈中,农民工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广场舞与KTV两种,其中广场舞门槛低,参与度高,而KTV消费水平过高,大部分农民工参与性不强,而音乐会、文艺汇演这种只有在一些大型的工厂中的特定节日中才会出现,参与性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以上音乐形式的活动外,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麻将、打牌、听歌或者看书消磨个人时间,少量农民工有个人电脑。另外,80-90后农民工一般主要从网吧获得音乐的熏陶。
其二,音乐的种类上,农民工接触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流行歌曲与网络歌曲,其他音乐资源明显匮乏。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接触到流行音乐,而谈到其他音乐形式,他们一般不理解,而有些农民工喜欢乐器,但是因财政拮据,根本无法真正接触到乐器。另外,针对一些交响曲或者民族音乐,大部分农民工表现出的是毫无兴趣,他们甚至听不懂歌曲在唱什么。他们选择歌曲的唯一衡量标准便是共鸣,以为问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时,大部分回答是“很喜欢歌词”,或者“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其三,音乐的获取途径单一,音乐欣赏设备简陋。在农民工音乐获取中,手机与电脑是主要设备,特别是当今智能手机的盛行,几乎大部分年轻的农民工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手机上一般都安装听歌软件,这给他们听音乐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局限了他们获取音乐的途径。而在音乐的听取设备上,他们大部分是通过耳机听取音乐,或者直接用手机扩音器,总体上来说,他们听取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
第四,虽然音乐占据了农民工大部分精神生活,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差距很大。大部分农民工肯定了音乐在他们生活中地位,但是这种决定地位产生的理由差别很大,其中娱乐、交流与时尚占据了主体,其他理由层出不穷。当然,这也验证了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多样性。
第五,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喜欢流行音乐,其中网络歌曲为主体。问卷调查最后一项是对其喜欢的歌手及歌曲的统计,其中大部分是网络歌曲,而凤凰传奇成为了其最喜欢的歌手,有180人填写,高达62票。网络歌曲占据了农民工音乐的半壁江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农民工更喜欢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且其获取音乐的途径有限。
(三)调查及审视
笔者曾经也是农村人,有一些亲戚、朋友扎根农村,在经济的大潮中,有一批亲朋好友来到城市,他们也给笔者提供了除了单纯数据调查外的一手资料,因此笔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以上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及笔者的亲身接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能力去高档区域消费,特别是KTV,会所等,但是在业余生活中,他们一般与音乐经常打交道,同时也会刻意的收听一些歌曲,但是这些以网络歌曲为主。另外,他们一般听歌是为了消磨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音乐,因此听歌中并非专心听歌;在歌曲的获取上,他们大部分是请人下载,或者自己下载的方式,也有些工友之间相互传送音乐;在收听方式上,一般是通过手机听歌,有些也会购买收音机听电台,当然也有部分工友会购买相对更加专业的MP4等设备听歌。
通过调查分析还发现,虽然农民工已经将音乐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听音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灭时间,或者仅仅是为了休息或者时尚,这他们的业余时间,音乐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是对他们匮乏精神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补充,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因此农民工的音乐生活仅仅是停留在基本需求层面,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改善帮助不大,亟需专业的音乐指导与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工的待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于音乐的获取途径、收听范围、普及范围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仅仅停留在消磨时间与追求时尚的基础层面,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引导与改善。
[1]蔡志龙.《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苏琴琴.《网络歌曲文化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黄李娜.《中国网络歌曲流行原因之探》,载《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