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与媒介的参与

2016-03-11 13:22北京市神州百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10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歌咏抗战媒介

邢 璐 (北京市神州百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100000)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与媒介的参与

邢 璐 (北京市神州百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100000)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在文艺与政治发生联系的活动中,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多种媒介的参与下,这一运动对时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歌咏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的梳理,研究媒介的参与对其有何作用和影响。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媒介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指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形成的,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的爱国音乐运动。这一运动为中国近代的音乐创作积累了素材与灵感,积淀了一大批爱国歌曲作品,极大地推动了群众性歌咏运动发展和和普及,对普及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鼓舞抗日军民士气、发动全民抗战,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梳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日渐酝酿。1935年12月29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青年学生相继发起了大规模集会和游行示威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高唱救亡歌曲,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也相继在这些城市发展起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日渐形成热潮。据统计,自“一二·九”运动到1937年初,仅在上海地区就成立了近百个救亡歌咏组织1。这些歌咏组织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提供了组织准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再度高涨,救亡歌咏运动也达到了高潮。1938年1月17日,“中华全国歌咏协会” 在武汉成立,相继组织开展了诸多歌咏活动。以聂耳、任光、张曙、吕骥、贺绿汀、冼星海等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家,创作了一批具有战斗性、大众性和民族性的音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长城谣》《黄河大合唱》等,这一时期创作并演唱的抗战歌曲达3000~ 4000首2,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做好了曲目准备。

二、媒介参与

(一)歌集

在抗日歌咏活动,歌集是重要的信息记录、传播媒介。如1936年出版的《中国呼声集》、《民众歌集》、《大众歌声》等。其中,“《大众歌声》从1936年 9月至1938年,连续编印3集,并一再增补重版”3。这本歌集收纳了自“九·一八”以来创作的大部分爱国歌曲,也介绍了包括《国际歌》在内的一些外国革命歌曲,成为众多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中的主要歌唱作品,对抗战歌咏活动起到了社会动员的作用。

(二)报刊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新闻、评论等信息,是报刊的主要内容之一。如《申报》《大公报》《立报》《救亡日报》《大众生活》《光明》《读书生活》等多类报刊,均大幅刊登关于“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信息。以《新华日报》为例,在抗日战争(1937-1945)的八年间,共刊登了音乐方面的新闻、报道、歌曲、论文、评论等共计689篇,直接或间接的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服务。报刊旗帜鲜明的号召、组织、宣传歌咏演出,对引发民族心理认同、推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走向高潮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广播

从“九一八”事变前后伊始延至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咏活动日渐活跃于广播媒体。中国国民党官方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在抗战时期的空中媒介领域,发挥了抗战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作用。西安事变期间,中央广播电台将广播节目调整为侧重时政要闻的内容,音乐节目则“专用军乐国乐及雄壮之爱国歌曲放送之”4。与此同时,民营电台也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来。

内容丰富的广播内容,为抗战救亡歌咏活动注入了新的血液。广播的参与弥补了现场演出、报刊发行对时空的局限,极大的拓展了抗战歌曲、歌咏活动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让更广泛的群体通过电波参与到歌咏会的现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推动歌咏运动发展。

(四)唱片

唱片业的兴起为抗战爱国歌曲的灌制提供了条件,大量优质的抗战歌曲为唱片提供了素材。这些唱片不仅为国内所用,还行销海外,1942年3月19日,国民党政治部抗敌歌咏团应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要求灌制留声机唱片,将第一次灌录的八个合唱歌曲寄往加尔各答5。歌曲通过唱片保存下来,保证了歌曲传播的质量和速度,拓展了救亡音乐的传播广度,改变了人们获取歌曲材料的方式,对歌咏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广播中,唱片也是非常重要的播送材料。

(五)电影

当时的左翼电影人、音乐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争、救亡题材的电影音乐作品,如1934年的《渔光曲》(插曲《渔光曲》)、1935年的《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的《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1937年的《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曲)等。这些电影作品及其中歌曲的内容大都具有一定的宣传抗战或批判现实的战斗性和抗争性,传达了中国人民在内忧外困、国难当头的境遇之下,表现出来的永不屈服、顽强抗争精神,以高度政治化的艺术形象促使观众形成共同的情感认同,从一个方面推动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

三、结论

(一)媒介的参与对“唱红歌活动”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扩大了活动的影响

媒介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向受众宣传推广的过程。传媒通过大规模的报道、评论等“议程设置”方式,有效地将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活动中来,引起关注和讨论。在媒介的参与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迅速扩大规模,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对时局产生影响。

(二)媒介的参与使“唱红歌活动”形成舆论,有利于政治意图的渗透

媒介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为“唱红歌活动”造势,通过刻意的选择和高调的展示,提高公众对活动的关注程度。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影响他人能力的有识之士较多的接触到传媒信息,并将自己加工过的信息传播给他人,从而担任了两极传播的重要角色。这些人被称为“意见领袖”6,他们的介入加快了大众传播的速度。一旦这种意见形成规模,社会上相应的就会形成关于“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舆论,有力的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注释: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200.

2.李辽宁,弓晓颖.试论中国红歌的历史演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2):87.

3.http://ecph.cnki.net/Allword.aspx?objid=59207&ename=ecph&infoclass =item,陈聆群 中国大百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4.中央电台广播节目,侧重时事要闻,唤起全国国民讨逆杀贼,音乐节目改播爱国歌曲[N].中央报,1936年12月22日.

5.李滨荪、胡婉玲、李方元.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编(重庆《新华日报》专辑)[N].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10.第30页

6.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意见领袖”理论,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猜你喜欢
歌咏抗战媒介
高理红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书,最优雅的媒介
张全枝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