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洁敏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041000)
《花亭鸟》中的空间意象解读
麻洁敏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041000)
《花亭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安·凯莱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叫格西,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格西身患绝症而且父母离异,全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细致地描写了她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身边的故事。小说中出现了诸多颇具意味的空间意象,本文试图对文中出现的这些空间和其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和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花亭鸟;空间;意象
《花亭鸟》的作者安·凯莱是一位摄影艺术家,她本人对于环境和空间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所以小说虽然没有起伏有致的故事,但作者借用小女孩的眼光把她所处的环境描写得十分细致:小镇街道、海滩、动植物的外貌和习性、庭院、房间陈设、阁楼、教堂等等都被描摹得生动美好,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仿若身临其境。而小说中出现的很多空间意象,并不是无意或偶然为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象征意义,对这些意象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领悟小说的主旨。
巴什拉在他的《空间的诗学》中详细分析了鸟巢和家宅、抽屉等种种空间,认为空间并非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载物容器,更是人类意识和梦想的栖居之所。格西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破碎家庭里,她的妈妈对她那不负责任的爸爸充满了怨恨,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渴望爱和保护。“儿童如果从小就得到父母的慈爱,就会感到安全,就会正常发展;如果从小缺失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就会产生不安全感。1”格西特殊的成长环境和身体状况造成了她超过同龄孩子的坚强和成熟,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任何一件在普通人眼里正常不过的事都可能要了她的命,但她并没有因为这些变得悲观失望,而是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拥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殷切向往。这些从小说中出现的“家”的意象便可见一斑。
格西对家的温暖的渴望体现在她对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的空间的喜爱,在海滩上筑沙屋的时候她给那些沙屋分别取名为“明媚阳光”、“温馨角”、“幸福时代”、“我的家”。她选择了一个屋顶的小阁楼作为自己的卧室,原因是阁楼和高塔是古代男女英雄被囚禁的地方,长发公主把她的秀发垂到窗外,让爱她的王子爬到塔顶和她相会。她把这个温暖的小窝认为是属于自己的领地,是她的“眺望楼”和“摩天塔”。她在这里可以观察到住在窗外的海鸥一家的生活,看海鸥爸爸妈妈怎样抚育小海鸥,还可以眺望海边宜人的景色。当她那在作品中从未露面的爸爸打来电话说要去法国参加一个电影节,格西请求父亲带她一起去遭到拒绝时,格西的心情压抑到了极点,不愿意让父亲离开英国,“我不愿意他们离婚,我想要一个家”,此时的格西便把自己关在自己的阁楼一整天,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是个被命运苛待的女孩,全世界都不喜欢我。2”阁楼这个空间意象在这里便具有了很多深意,首先代表着小格西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她也渴望爱情,尽管她身体虚弱,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捐助器官可能不久于人世,但她并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我知道什么是死亡,确切地说是我认为自己知道。死亡就是万事皆无,可我现在还不想消失掉。我想闻见弥漫在夜空中的忍冬花香,听见我的猫咪喵喵叫着欢迎我,我还想闻到旧书特有的那种花香。这个世界的一切我都不忍放开,天上的白云,灿烂的阳光。我想看见一条鲸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鲸鱼呢。我想听见暴风雨中咆哮的海浪。我渴望着有个男孩来亲吻我的那一天……3”格西相信关于阁楼上公主的童话,因此选择了这样一个小空间作为自己的卧室。阁楼空间的另一个深意就是它是格西安全感的来源,封闭的阁楼让格西缺少父爱和温暖家庭的格西得到了安全和满足。巴什拉说:“没有家宅,人就成了流离失所的存在。家宅在自然的风暴中和人生的风暴中保卫着人。它既是身体又是灵魂。……在我们的梦想中,家宅总是一个巨大的摇篮。4”格西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父爱使她比普通同龄人更容易受挫折,她渴望一个完整而父母相爱的家而不得,因此也更为脆弱和敏感,在受伤的时候待在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能带给她幼小的心灵以莫大的慰藉。
作为小说题目的花亭鸟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妈妈的情人阿利斯戴尔喜欢系稀奇古怪的领带,让格西想起了花亭鸟筑巢:“雄性花亭鸟就是靠建筑漂亮的鸟巢,甚至可以说是豪华的鸟巢来吸引雌性花亭鸟的。5”当格西倾慕的小男孩送给她一本关于澳大利亚鸟类的书时,格西又一次提到了花亭鸟:“我真希望亲眼看见一只花亭鸟。它们总是在搜集各种小物品来装饰鸟巢,就像妈妈收集老式的蕾丝台布和亚麻枕套,把家里装饰得十分漂亮。6 ”接着格西对花亭鸟在百科全书上的资料进行了摘录。当格西从美丽小岛上回来之后,带回了很多关于小岛的纪念品。她说“我要学花亭鸟,用他们来装饰我的卧室,吸引未来的爱人。或许我还需要跟鸟儿学会唱歌7 。”花亭鸟的巢穴虽然不是主要用来居住的,但花亭鸟孜孜不倦筑巢求偶的精神感染了格西,因此格西格外喜爱这种鸟类,也对它装饰鸟巢的习性很感兴趣。因此鸟巢这个小空间在这里就有了别样的意味,它代表着格西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花亭鸟热爱生活,克服困难装饰鸟巢的姿态触动着格西。使她在命运给了自己那么多苦痛的时候可以选择乐观和坚强。
梦想空间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空间之一,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内心潜意识愿望的化妆满足,而梦境是凌驾于现实空间之上的空间,在梦里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实现任何现实中没有条件完成的事。小说中一共写了格西的三个梦境,每个不同的梦境代表着格西的不同的精神焦虑和愿望诉求。格西身体孱弱,但精神顽强,面对死神的威胁,也做好了面对足够的心理准备,她并不忌讳谈到死亡,态度豁达,但她毕竟只有十二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会通过梦境体现出来。小说二十六章一开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梦境:“我做了心肺移植手术,可医生忘了缝合伤口,胸腔就这么敞开着,脓和血把伤口和被单粘连在一起,我吓醒了。”这个梦境反映了格西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三十六章也写了一个梦:“昨晚梦见我们一家三口在车里,爸爸妈妈还有我。空中有两只小鸟,好像是青山雀,要么就是麻雀,欢快地边舞边唱。突然两只小鸟撞到了车的挡风玻璃上,立时粉身碎骨。我吓醒了,又害怕又内疚又悲伤。8”格西在小说中不止一次谈到她想要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妈妈的爱,但现实却是爸爸对她们母女俩并不十分关心,妈妈也对爸爸充满怨恨,她的渴望永远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于是当她在梦里把这一设想变成真的之后,希望的小鸟还没来得及翩翩起舞就被撞得粉碎,这个梦体现了格西内心的渴望破碎之后的强烈失落感和痛苦。格西在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不在人世的时候剩下妈妈孤零零一个人非常伤悲,于是希望阿利斯戴尔能陪在妈妈身边安慰她,当晚她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中一群美丽的鸟儿陪着她嬉戏玩耍,她触摸着它们的羽毛,醒来之后内心温暖充实。这个梦代表着格西对妈妈的关爱和祝福。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格西生活的小镇是一个自然风光十分优美的地方,因为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自己的珍贵,她用一双渴慕的眼细致并饱含深情地观察着她周围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动植物。她用心爱着她遇到的猫咪,花鸟鱼虫,把它们设想成同人类一样有感情的生物,尽心照顾关爱它们,这种对大自然的爱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格西的善心和童真,更多的是这一切景致和动植物,对格西来说都是生命的象征,她热爱着她看到的触摸到的一切。格西所处的自然空间对她来说有着比置身于其中的普通人更多的生命含义。
生活中不同的空间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同的,比如卧室会让人感觉到温馨舒适安全,图书馆会让人感到肃静和对知识的敬畏,而墓地会让人感到阴森可怖,而教堂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对于大多数笃信宗教的人来说便具有了神圣的意味。教堂可以触发他们的神圣感,是他们世界的基点和人生意义的来源。9格西从小父母离异,之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很少再和父亲联系,而妈妈因为怨恨也总不愿提起关于父亲家族的事,所以格西一直耿耿于怀于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关系不够紧密,甚至不知道自己祖父的名字。于是她格外好奇,总是背着母亲想方设法想获得一些蛛丝马迹。“不管怎样,我依然能感觉到身体里有着康沃尔家族的根。我觉得只有找到了自己根,家才能成为真正让人有归属感的家。”10她的姓是史蒂文森,一次偶然她在街上看到了一则讣告,是一个姓史蒂文森的老者,便瞒着妈妈偷偷去参加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的葬礼,虽然老人和她并无真正的血缘关系,但教堂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牧师唱的如同天籁之音的颂歌深深感染了她,使她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对已经去世的非常疼爱她的外公外婆的感情和对从未谋面且音信渺茫的祖先的归属感全都迸发出来,让她哭得怎么也止不住。这时的教堂空间对于格西来说便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它和外面的世界分属于不同的时空,在这个特殊空间中,她压抑已久的情感才得到了宣泄和归属。小说最后,妈妈知道了她去参加葬礼的事,对她表示了谅解,并告诉她:“我理解你寻找家人的举动……你不仅仅是史蒂文森家族的一个小成员,你是你自己,你是独立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你不是一副家庭拼图游戏中的一小块,你自己就是很精彩的。11”妈妈的爱和谅解让格西感到极其幸福,她认为:“妈妈和我,互相关爱,互相理解,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小说最后,作者安排了一个情节,让格西和妈妈去教堂去过圣诞节,在庄严的颂歌中她感受到了节日的欢欣和内心极大的平静,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的格西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教堂这一神圣空间便拥有了抚慰格西内心的神奇力量,这样的安排不能不说是作者别有深意的设定。
注释:
1.叶亦乾.《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95~296.
2.安·凯莱著.李平译.《花亭鸟》.作家出版社,2009.9:97页.
3.安·凯莱著.李平译《花亭鸟》,作家出版社,2009年9月:64.
4.【法】加什东·巴什拉著,张逸婧译《空间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5.
5.安·凯莱著.李平译《花亭鸟》作家出版社,2009年9月:16.
6.同上161页.
7.同上180页.
8.安·凯莱著,李平译《花亭鸟》,作家出版社,2009.9:217.
9.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5~16.
10.安·凯莱著.李平译.《花亭鸟》.作家出版社,2009.9:200.
11.同上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