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关系的处理

2016-03-11 13:22张建华杨春平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721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手工艺手工技艺

张建华 杨春平 (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2100)

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关系的处理

张建华 杨春平 (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2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热潮,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从国家到省到地州,无论是保护体系与保护机构的建立健全,还是在保护方法探索领域都已经走出特色之路。但面对现代文化的发展,现代艺术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会较多的问题与矛盾。尤其是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与保护,已经不能也不可以仅仅停留在“说”与理念演绎之上,相反,应该着重于怎么“做”以及行之有效的身体力行。

传统手工技艺;现代艺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工匠精神”,早已成为当下文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无法估测这种步伐能走多远,路向何方。每一门民间工匠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艺。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面对非遗保护思路的探索与创新,国家文化部及各省市都针对“传统技艺”针对“民间匠人”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活动,一是展示各地各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二是营造更多人群认识并参与保护的氛围;三是通过活动分析了解各地民间工匠精神的本质,探讨未来“传统技艺”“工匠精神”路向何方。

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与现代艺术的追求,实质并不是矛盾的存在,非遗保护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允许在保护思路上的创新,鼓励一些艺术追求的创新。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应该是相容是互补的,两者相遇应该是会碰撞出民族文化艺术火花的。近几年来,根植于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艺术、创意线下、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文化载入点的创意活动,不仅为一大批艺术家、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互动平台,更让广大人群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与当代的文化碰撞。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一度面临失传濒危的局面,有一部分技艺即将消亡。但近年来,无论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还是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都能看到手工艺的再度走热。而这股热潮能否为传统手工艺找到新的出路?传统手工艺如何真正“活”在当下?这就是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管窥云南省非遗传统技艺门类国家级项目16项,傣族慢轮制陶、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傣族织锦技艺、斑铜制作技艺、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蒙自过桥米线、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1。16项传统技艺是经过历史考验,人类无数次的实验才能传承至今的,能够传承并被人们认可成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说明它们有独到的工艺特点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这种特性是现代文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从文化角度着眼,人类在文化财富上的积累是渐进的,累加的,不断的2。如今,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对文艺作品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面临这样一个文化时代大潮,把具有较强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手工技艺置于文化繁荣的大背景里来提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已是众多艺术家、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共同的话题。这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精彩的作品几乎让所有消费者青睐,作品赋予了浓烈的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人根据民族传统巧妙的加入感情、色彩、造型,使作品富有生命,富有神韵,体现民族的灵魂。传统技艺的作品往往不复杂却能在淳朴的造型中体现美感,色彩不复杂却能在细部微妙的转换中衬托意境,每一位民间大师的每一件作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对人生阅历的渗透。

就云南省祥云县汪情珐琅银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而言,从化银到刻、雕、錾、锤、嵌等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否则加工制作出的银器饰品就不够精美,且容易变俗。学习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至少3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出师,而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能制作并熟练掌握整套制作技艺和流程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其实在国内或是其他国家,银器民族手工艺饰品有一定的市场,也有很大一个消费群体,但往往因为传统手工技艺花费时间长,经济效益无法提升,关键是现代艺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冲击,很多年轻人也就不愿学,不愿做,一是觉得累,二是觉得赚钱不多。

面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现代艺术的全球化,“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路在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不乏有一大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学者,专家和一大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个出口、一种可能性。其实,近10年来的关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主题方向是非常明确也正确的,大家都希望能在具体的主题之下,探讨某一门类或是某一领域最新的出路与面貌,并为这一门类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找到比较可能的路径。希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个切入点,能在现代艺术和传统手工技艺之间找到一个节点,相互包容,互推互进。

第一,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艺术的双向突围。

审视一些较好省、州、县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室、传习所、传承基地等,我们不难看到设计师、艺术家、手工艺传承人、民间匠人进行的一场场跨界融合的对话和展示。同时,我们能看出各地传统手工艺的经典与特色,大家都在保留传承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出路。不难发现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接近,甚至相互碰撞出很多理念上、技术上的创新,只要我们尊重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与文化,鼓励现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就会编撰出一个当代艺术家和民间艺人之间跨界、合作的发展个案。

浅表层面评价传统手工技艺,大多数人认为传承人或是民间匠人的作品存放于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就能界定作品的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需鲜活地存活在民间,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活态的传承,保护成就作品的制作过程。各地探索的保护措施和活动形式证明,非遗项目传承人,民间匠人和当代艺术家的合作是可以活在当下的,并且可以保留朴质的温情、温暖和文化来点缀与丰富我们情感和生活。因此,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相遇是一次双向突围。一方面,传统手工艺可以向现代艺术的方向寻找一个出路;另一方面,现代艺术面与传统手工艺融合,可以寻找无数种可能性。

创新与现代艺术的融入是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一个出口,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木雕,到了工业化时代,只能以衡量艺术作品的眼光来衡量它的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工百匠之说,各类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精美绝伦,内涵丰富。但比起一些西方国家,包括亚洲国家日本在内,我们并没有真正实效的探索出一套对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和匠人足够尊重的文化评价体系。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门类的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重新唤起匠人精神,反思匠人文化。

传统手工艺发展需要政策支撑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族传统手工艺,一些门类市场前景较好,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容易保护与传承,而一部分项目具有代表性,属于急需抢救保护的濒危项目,但保护传承较为困难。后者的存续与现代艺术的发展几乎无法比拟,更谈不上技艺的持续性保护,往往因为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民间艺人,传承人对自己的手艺保护激情高涨,感情深厚,但往往是想做而做不了,能动而动不了。同样,一些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从一个项目的调查、记录、整理、保存、保护都需要经费和现代化科技载体及手段。由于经费不足,一些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甚至一些已经记录和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面临损毁和再次流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缺乏相应的资金。

“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在于生活。”传统手工艺要真正活在当下,就离不开消费群体的支持,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领域,2015年至2016年,一些省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组织有较高水平的传承人到高校进行研修,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传承人进入设计、创意企业和高校进行研习,开展传统工艺与设计、科研的跨界交流;委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对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传承人群开展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

一部分较有远见的设计企业和高校根据项目调研,深入民族地区和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设立传承基地,帮助传承人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升产品品质;也有部分企业和高校申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验点,解决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有一些市场与前景较好的非遗项目在销售渠道上合理利用商业网站,设立传统工艺品销售平台,对非遗项目生产线保护起到较好的辅助互推作用。这一系列的做法我们应该鼓励和允许,政府应该在政策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

当下,用技术代替艺术、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共性代替个性、用数量代替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加工,使产品越来越冰冷。但如今评价产品的好坏,不再以机械化生产程度的高低来评判,而是要看产品的设计、创意、文化内涵,还要看产品的人性、温度和活着的灵魂,这些都有了,产品才能有“品质”。这个“品质”更多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精致文化的回归。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较为丰富且特色鲜明民族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工匠精神”,实际是要保护和传承技艺的本真性、传统性,让传统技艺保留和延续它的文化本体。项目本身活态、生产线的保护要避免传承人个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技艺以及对产品的理解被现代艺术、工业化、机械化的完全替代。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传承人、民间艺人认定管理办法,完善传承人认定、管理机制。通过表彰、命名制度的建立,提升传承人、民间艺人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加强传承人、民间艺人的责任感与与积极性。由各级财政拨款为传承人发放传承补助金,提供必要开展传承活动的经费,不断改善传承人生活和开展传承活动的条件。健全传承人管理考核制度,协助传承人及传承团体制定传承计划,对年轻传承人加强培训,为传承人提供传承场所,定期组织展演、传习活动。3

传统手工技艺是一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贴近、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社会各界,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共同参与,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工作的成效。通过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匠人”不仅是一笔历史财富,更是现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之一。

注释:

1.杨德鋆.原真乡土本色与绚烂艺术奇容——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综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2(1).

2.贺光曙.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路在何方[J].民族艺术研究,2014 (2):142-145.

3.杨春平.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思考[J],2016.

猜你喜欢
手工艺手工技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