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研究

2016-03-11 09:28谌小英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方法改革

谌小英

(合肥市伦先小学,安徽 合肥 230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研究

谌小英

(合肥市伦先小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特点及基本理念,以期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相应的指导与依据。

中学体育;新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现状

1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下,对于中学体育课程,教育部2001年9月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制上都是全新的,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丰富又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

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而颁布的,它具有以下特点: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及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它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新课程标准使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内容等都赋予了新的内涵,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高师体育教育现状

2.1 教育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思想观念是指对整个教育工作本质的认识和看法,及在人头脑中所形成抽象思维,它直接影响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及人才培养。在我国,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体育教育专业最基本的教育属性——教会学生如何去教别人,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师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由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学体育缺少经常性的联系,导致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对中学体育新课改了解不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师资与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体育师资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培养师资方面现状分析

2.2.1 培养目标分析 从目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依纲维纲的思想导致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全国较为统一,不能实事求是的根据各自特点和当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造成了不同院校不能很好的结合院校及地方人才需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人才,促使全国各类各级院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化。

2.2.2 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培养方式欠佳 通过相关专家的调查发现,课堂式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自如地运用到未来教学中,实践环节是重中之重。但是,绝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方面过于放松,实习和见习时间安排相当少,进而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很差,同时也显得培养方式过于单调和呆板。

2.3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适应中学体育新课改

近年来,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虽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机制的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往往形成了一种定式,从而阻碍了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手段方面,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很少,从而导致与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理念不相吻合。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方面的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不能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安排教学方法,表现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面对中学各种不同特点的教学对象时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方法,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一个问题。

2.4 教学评价现状

2.4.1 教学评价内容过于单一 在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过分重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尤其是缺少对教学能力的评定。评价内容的单一造成了评价与课程目标脱节,导致高师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尽管专业成绩较为优异,但是其教学能力并不突出的现

象,从而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课程目标形如虚设。

投稿日期:2016-07-12

2.4.2 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价,无论是在评价工具还是在评价方法上,都相当单调。高等院校所采用的仍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主要还是以纸笔考试、体能和运动技能测验等为主。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培养的中学体育师资,无法适应中学体育新课改所倡导的多指标、多元化、多主体、互动性的动态综合评价。

3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措施

3.1 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

3.1.1 改革教育观念 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在教育者的内心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没能很好的结合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在教学中仍然很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的提高,同时一些术科教学和竞技体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变更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以运动技术、统一的教学模式为主,逐渐向以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培养运动技能、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学能力、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转变。

3.1.2 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在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是最突出的教育思想。它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育活动应该立足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采用有效的形式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觉的意识及主动思考的习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具有“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中学体育师资,必须对其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不同的角色引导、参与和提供必要的教学,把掌握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作为教育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需要进行高师体育的课程设置

在当前中学体育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为基础学校培养优秀体育师资的高师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重关系。高师体育教学应该根据中小学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哪个专业的人才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上,要有主次之分。高师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计划性,而且更应该结合中学体育新课改具有实用性与创新性,把中学体育新课改的特点、理念、思想及要求作为当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整合、优化高师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科学化。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掌握“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根本保证,对于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起到了基本的保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相邻或同类课程之间的重叠,避免将各门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平铺直叙,造成不必要的课程堆积和课程臃肿的现象。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及中学体育新课改的要求,在充分体现课程与时俱进和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将高师体育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相应的简化和整合,使其成为具有覆盖面广,内容精等特点的课程体系。例如,“体育游戏”“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可合并为“体育游戏与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3.3 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方法

3.3.1 必须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命令式、注入式、一刀切”的形式为特征,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为基准,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高师体育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要合理调节课堂气氛,力争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努力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将如何进行体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的利用到教学中,更好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

3.3.2 教学方法要面向时代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应具备多样性的特征,不同社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要因地制宜和区别对待,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性。在这种形势下,要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法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4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中学体育新课改过程中,对中学体育师资的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价思想与评价方法,对其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现状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走自己的创新教育之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既要符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考虑中学体育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着重从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着手,从而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努力把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 1 ]杨峰.高校体育教学如何适应中学体育新课改[ J ].文教资料,2006(8):12.

[ 2 ]谢芳,王建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64.

[ 3 ]柴志铭,孟祥军,曲葆青.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改革[ 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44.

[ 4 ]周美芳,卢英,程其练,等.转换教师角色,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 J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3):58.

[ 5 ]唐光旭,王建民,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81.

[ 6 ]李娟.论新课标下高师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5):6.

[ 7 ]周云,周志雄.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J ].体育教学期刊,2005(5):6-7.

G807.3

A

1674-151X(2016)08-108-02

谌小英(1982—),中学二级, 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55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方法改革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革之路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