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微课研究评述

2016-03-11 09:28朱武寿黄晨华卢炳秋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微课体育课程

朱武寿,黄晨华,卢炳秋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体育微课研究评述

朱武寿,黄晨华,卢炳秋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微课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合体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提出体育微课在各级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时应注意结合即时评价、纠错与帮助等问题。

高校;体育微课;评述

1 问题的提出

“微时代”已经不是一个最新潮的词,在伴随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新兴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媒体的运用已实现“平民化”之时,微课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对教育的理念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而且也对教学的形式和效果进行重新的定位。高校的体育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下,以课堂为切入口,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微课的设计和运用,也悄然地改变着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和习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但是,体育微课的制作,单单以“微”为特点,是远远不能满足和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的,必须通过微课之外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巩固及体育文化的获取和传播中来达到体育学习的目标。课题对当今高校体育微课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揭示体育微课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来为体育微课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对“微课”概念的梳理

“微课”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产生和传播,是于2010年时,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首次提出,在当时全国正在进行提高中小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呼声中,“微课”颇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对微课的概念、课程设计的理念、具体的操作方式等诸多疑虑。胡铁生等人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中展现了不同的学者、媒体、机构对“微课”的定义,并向读者呈现了微课发展所经历了“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的过程。不难看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展现形式,通过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精确把握而形成的针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而采取的图、声、动等一体化的教学媒介。微课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一定的时期内受到多方的质疑,郑小军,张霞在文章《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中总结了人们的疑惑:微课热是“短时炒作”;微课是“新瓶”装“旧酒”;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微课没有技术含量;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创作模式和制作工具等。文中也针对疑问进行了释疑,即微课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并将长期将占据着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地位;微课不等同于视频切片和课堂实录,而在形式和内容上高于后两者;由微课向微课程的转变,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推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思维高度发散和整合过程,对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更高;微课在课的前、中、后部分运用,是对课堂实录的补充;微课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微课在支持声和质疑声中经历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变化,逐渐深入到各学段和各学科的教学中,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3 体育微课研究现状

3.1 对体育微课的认识和定位清晰

体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体育教学的改革,也离不开教学方式改革的指引。与其他学科一样,作为可以运用于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课堂教学实录的体育微课程,也正千帆竞发。周建军在其论文《体育类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研究》中针对某“数字化学习”实验学校为个案,对开发体育类微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即体育类微课是应运教育信息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其他学科的微课程一样,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可视化、易操作等特性,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文化的学习等方面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杨绍昌、胡俊的《微课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促进作用》一文阐述了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加强教师的观念、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生运动方式的实用价值,可以形成加强体育教学课前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成立专题研究展示模式、完善情景研究授课模式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体育教师的压力和负担。

近年来,体育微课的系列制作技术培训、比赛层出不穷,为高校教师学会制作微课、运用微课辅助教学起到了有效的促

进,如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5年8月开展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及体育项目辅助教学方法培训班”,参加微课制作学习的教师多达61人,较为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了体育微课的制作技术;2015年11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杯”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决赛,从报送的40余个作品中选出了24个较高水平的参赛作品,在高等职业教育层面中展现出了高校微课发展的状况与水平。

投稿日期:2016-07-04

3.2 体育微课的研究内容及理论不断丰富

微课热已经向体育学科扑来,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备受各方学者的关注。高校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不同学者在不同角度给出了许多建议。刘京从大学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探析入手,研究了高校公共体育微课的模式:从师资上“一VS多”,学习内容上“一元VS多元”,学时上“二VS多”“固定VS随时”,教学效果上“一过性VS反复性”,教学评价上“延时VS及时”“片面VS及时”进行变革,并建立“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资源平台来完善高校体育微课模式。孙庆的《体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一文认为,当今学生对喜欢使用移动终端,刷微博、微信等生活特点,在体育课程中引入微课,可以起到助力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并详细地展现了篮球教学微课的设计过程。黄平选取了高职体育院校的《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作为微课的设计对象,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互动反馈”设计开发策略,围绕教学内容“任务化”设计中的知识任务和技能任务选择题目录制微课,为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微课制作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全国高校体育微课涌现的高峰,以2012年底在全国开展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里程碑,在参赛的作品中,体育类有182个作品参与奖项的角逐,首次让广大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及高校学生全面地感受到体育微课发展带来的好处。学者们的眼光也聚焦在此次及后续比赛的作品中,结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理念、展示效果与评价来对体育微课的发展建言献策。薛飞娟的论文《浅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对“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形式进行了研究,选取了中国微课网的高校微课体育比赛教学的微课案例分析,总结出参赛的体育微课具有教学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教学情境真实,资源多样的特点,也叙述了体育微课在授课时长、内容、学生参与性、教学情景上与传统课程及说课的区别,突出地肯定了微课对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互动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杨青宝、时立新的论文《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微课调查》,更为细致地展现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微课的参赛情况,列举了包括参赛作品数、获奖情况、课程分布、术科课程分布、省份分布、院校分布等的详细数据;2位作者亦在他们的作品《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获奖作品的分析》中进一步针对获奖的微课作品,从教师风采、教学设计、视频作品中全面展现国家级比赛中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教态、着装很好地展现体育教师的风采;教学设计实用、特点鲜明;视频字幕运用较少,创新性和效果好;视频的画、声、光、图高水平较高,运用特殊摄像设备的频率不高;视频编辑动画运用虽少但效果较好。作者对获奖作品的精辟总结,也为广大读者展现出了当今高校体育微课制作的状况。

3.3 体育微课运用的不足

3.3.1 体育“微课程”体系的形成尚需时日 纵观高校体育微课的制作与运用,教师们在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课程的讲解、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或体育文化的传播)等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不管是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的讲授与学习,都需要对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过程性和总结性地评价,才能达到体育微课制作与运用的目的。正如众多学者所提出的,体育微课要向建设微课程体系迈进,完善微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3.3.2 微课在即时评价上的不足仍有待得到弥补 体育微课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学习中的良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某些体育技能来说,就不完全适用于微课,如复杂的技术、需要进行保护和帮助的、不能进行分解的动作,不适合进行微课的制作。同时,传统体育教学和指导中,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依赖于教师的帮助与纠错,才能实现正确掌握运动技术,进而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微课的制作,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不能对教学对象进行即时的指导与评价的不足。

3.3.3 高校体育教师对微课制作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体育微课的制作,微课程的形成,需要体育教师要掌握现代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运用自媒体和教育技术来展现教学思想,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体育微课内容的选取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以高校教师自我关注教学手段革新为出发点,以关注自我成长为切入点,通过学习体育学科之外的教育技术,来为创造高水平的可视化体育学习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高校体育微课的总体评价

4.1 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课的概念逐渐被学者们梳理清晰,在体育学科中也掀起了微课学习和制作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体育微课作品参与到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

4.2 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展示,对体育教学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当今对体育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逐渐深入,拓展到与微课相关的一整套“体育微课程”体系的研究之中。

4.3 体育微课的运用,不仅需要在力求早日实现“微课程”体系创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且需要弥补微课在即时评价与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中的不足,才能使得体育微课更好地将学科的特点展现出来。

4.4 高校体育教师更要关注体育微课的制作,运用高校的多样资源储备的优势,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5 对体育微课的展望

不断举办的全国高校各级各类体育微课教学比赛,对推动各学科微课制作的水平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微课的推动,促使高校体育微课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更为切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的微课作品及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将不断建成完善,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推向更高的台阶,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微课,人人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 1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 2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 3 ]周建军.体育类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研究[ J ].体育师友,2014(3):8-10.

[ 4 ]杨绍昌,胡俊.微课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促进作用[ J ].现代企业教育,2015(1):423-424.

[ 5 ]刘京.大学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探析[ J ].科技资讯,2015(4):150-151.

[ 6 ]孙庆.体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 J ].体育世界,2014(9):124-125.

[ 7 ]黄平.《体育科研方法》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82-85.

[ 8 ]薛飞娟.浅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59-60.

[ 9 ]杨青宝,时立新.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微课调查[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2):88-90.

[ 10 ]杨青宝,时立新.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获奖作品的分析[ J ].中国学校体育,2014(1):36-40.

G807.4

A

1674-151X(2016)08-078-03

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服务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职业体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39-09)。

朱武寿(1964—),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39

猜你喜欢
微课体育课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