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军,黄 永
(山东省淄博市水文局,山东 淄博 255000)
淄博市地下水保护目标与措施
伊利军,黄 永
(山东省淄博市水文局,山东 淄博 255000)
淄博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本文全面分析了淄博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保护目标与对策措施,以期为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地下水保护;目标措施;淄博市
1.1 自然地理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辖五区三县以及高新区和文昌湖区,总面积5 965 km2,总人口425.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22万人。淄博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胶济铁路、济青高速、309国道横跨东西,张八铁路、张东铁路、滨博高速、205国道纵贯南北。淄博市城市格局独特,各城区间相距约20 km,是一个城乡相间、工农交错的组群式城市。淄博市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地貌景观齐全,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鲁山横亘南部,主峰海拔1 108.3 m,最低点北部马踏湖区7 m。淄博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1.9℃~13.1℃,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多年平均降水量657.8 mm,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 144.2 mm,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1.2 水文地质
淄博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鲁中隆起与辽冀台向斜济阳坳陷的交接地带,基底是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盖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褶皱为:淄博向斜、金岭穹窿、湖田向斜、洪山向斜及背斜、福山~西河向斜。主要断层有:淄河断裂带、齐河~广饶断裂带、上五井断层、禹王山断裂带、福山~源泉断层。
淄博市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区,即北部高青黄泛平原区、中部淄博向斜盆地区和南部沂源断块山丘区。其中淄博向斜盆地区介于小清河和鲁山之间,主要有寒武、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石炭、二迭、侏罗系砂岩及层间灰岩裂隙含水岩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岩浆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岩溶水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又分为淄河、孝妇河和明水泉域3个亚区,水量丰富、水质较好,有大武、齐陵、口头、天津湾、神头、湖田、杨古和宝山等水源地。
2.1 地下水资源量
淄博市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124 550万 m3,其中淡水区(M≤2 g/L)117 724万 m3、微咸水区(M>2 g/L)6 825万 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3 813万 m3,其中淡水区97 978万 m3,微咸水区5 835万 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4 548万 m3,其中境内地下水可开采量85 886万 m3,境外侧向补给开采量5 367万 m3,放水补源可开采量3 295万 m3。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
淄博市现状年地下水开采量60 872万 m3,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为64.3%,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63 700万 m3范围内,与可开采量94 548万 m3相比还有较大的开采潜力,特别是在南部山丘区。另外,北部高青及桓台县开采地下微咸水2 335万 m3。
2.3 地下水超采状况
淄博市地下水虽然总体上采补平衡,但在北部山前平原开采强度大,出现超采漏斗区。包括张店(含高新区)、周村、临淄、桓台的山前平原区,面积945 km2,其中一般超采区572.52 km2,严重超采区372.48 km2。该区域现状年平均水位8.24 m,平均埋深20.25 m。其中高值区在西南部房镇钟家村附近,最高水位25.26 m、埋深7.60 m;低值区在桓台东部与临淄区西北部交界处,漏斗中心水位-11.03 m、埋深35.48 m。
2.4 地下水质现状
根据384眼浅井地下水质资料,经评价无一井点符合Ⅰ类标准;符合Ⅱ类标准的有18眼,占总评价井点的4.7%;符合Ⅲ类标准的有173眼,占45.1%;符合Ⅳ类标准的有52眼,占13.5%;符合Ⅴ类标准的有141眼,占36.7%。从地区分布看,北部高青、桓台、张店、高新区,以及周村、淄川北部、临淄西部水质较差,多数为Ⅴ类及Ⅵ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除此以外中南部大多数山丘区及临淄区,水质较好,为Ⅲ类及Ⅱ类水,仅局部为Ⅵ、Ⅴ类水。
根据39眼深井水质资料,经评价符合Ⅱ类标准的有1眼,占2.6%;符合Ⅲ类标准的有21眼,占53.8%;符合Ⅳ类标准的有8眼,占20.5%;符合Ⅴ类标准的有9眼,占23.1%。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
说明总体上地下水质较好,北部平原水质差主要是地质环境所致,而孝妇河、东猪龙河沿岸则是受河水污染影响,临淄金岭南部受人为影响污染严重。
3.1 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
到2020年,淄博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12.87亿 m3,其中地下水控制指标6.37亿 m3,浅层地下水控制在6.0亿 m3之内,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不断缩小,地下水位无持续下降趋势。在山前平原分散开采区,通过引黄引江、节水和非常规水源等措施,尽快压减开采量在控制目标之内,使地下水位不断回升。朱台、西郊、付家、沣水~岳店、湖田~辛安店等工业水源地,陆续停采,封闭井口作为应急备用;大武、齐陵、南闫、小房、桓台城区等饮用水源地,逐步减采,停采井封闭备用。在地下水涵养区以涵养保护为主要功能,分散开采量保持现状或适当减少,饮用水源地维持现状或适当增加,保持较高的地下水位,维持河流生态基流,恢复泉水喷涌。在南部山谷分散开采区可在现状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以满足无客水条件下当地的用水需要。不宜开采区通过引黄压碱、咸淡混合和咸淡交替等方式,可维持一定的开采量,作为农灌和少量工业用水。
到2030年,随着南水北调增加引江水1.7亿 m3,淄博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14.57亿 m3,其中地下水控制指标仍为6.37亿 m3,浅层地下水拟控制在5.0亿 m3之内,地下水超采区水位不断回升,实现采补均衡,地下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北部引黄引江受水区客水资源大幅增加,应大量使用客水,替代地下水。南部山丘区开采量在控制指标之内,需水量通过地表水和非常规水源解决。
3.2 地下水质保护目标
到2020年分散开采区内控制地下水质不再下降,保持现有水质Ⅲ~Ⅴ类水质状况;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区均达到地下水Ⅲ~Ⅳ类标准,其中饮用水源地达到Ⅲ类水标准。
到2030年北部平原区随着开采量减少,地下水位将大幅回升,潜水蒸发加大,地下水质有可能进一步变差,特别是桓台北部和高青县。届时,须采取点、面源污染防治、放水补源、咸淡水交替使用等措施,维持水质的相对稳定,不影响农田灌溉。南部山区随着点、面源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措施,逐步消除Ⅴ类水。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于Ⅲ类标准,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深层地下水保护目标
淄博市深层水井主要集中在桓台县和高青县,主要用作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现状年开采量1 803万 m3,规划到2020年压减到1 000万 m3之内,到2030年除特殊行业和少量农村生活外,全面禁止开采深层水,仅作为应急水源储备,深层水开采量压减到500万 m3以下,深层水质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好转。
4.1 地下水量保护工程
在南部山丘区,建设62处小流域治理涵养水源工程,累计治理面积936 km2,以生态观光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农业型三种模式,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在北部平原区,改建太河水库、桓台引黄、周村引孝等3处补源工程,补充地下水量。
4.2 地下水质保护工程
面源污染控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肥用量。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排泄物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的综合整治,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强排控污:继续采取“截、控、补、净”措施,加大地下水点源污染治理。例如大武水源地继续采用水力截获技术,在堠皋一带强排地下水,截断污染源,控制污染东扩,保护东风水源地安全。
井壁防渗处理:以大武水源地井壁防渗处理工程为示范,对城市水源地水井(含停用井)全面探测检查,对渗漏较重的井壁防渗处理,进行二次止水,防止上覆岩层对含水层的污染,保护深层水源。
4.3 超采区治理工程
引黄完善配套工程:新建25万 m3/d深度处理构筑物,2020年前达到50万 m3/d供水能力;
引江续建配套工程:包括新城水库泵站~新城净水厂、新城加压站~桓台净水厂、新城加压站~石桥加压站、石桥加压站~齐鲁石化西夏水厂、新龙线延伸向贵和集团、张店东部化工区水厂及配套管线;
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北部山前平原区节水改造面积32万亩,规划节水量2 358万 m3/a;
取水井封填工程:在地下水漏斗区,2020年前封存34眼、封填21眼,2025年前封存48眼、封填84眼,达到分别压采地下水600万 m3、1 900万 m3的要求。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程:建设地下水专用观测井300眼。
4.4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物理隔离措施:在北下册、城子~口头、磁村~岭子、北刘庄水源地和新城水库,采用镀锌铁丝、钢管,编织跨度2×2.5 m围网,与外界物理隔离。
生态隔离措施:在杨古、宝山、南闫、北下册、城子口头、磁村~岭子、源泉、天津湾、北刘庄水源地和太河水库、大芦湖水库、新城水库,新建生态林、经济林或防护林,与外界生态隔离。
点源整治工程:对南阎、齐陵、磁村~岭子、源泉、芝芳、北刘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厂房、民房、垃圾、饭店等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设施进行拆除。
P641.8
B
1004-1184(2016)06-0074-02
2016-08-15
伊利军(1967-),女,山东桓台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分析研究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黄永(1963-),男,山东高青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