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长舌病的防治

2016-03-10 20:18庄金秋王玉茂梅建国
动物医学进展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雏鸭

庄金秋,王玉茂,梅建国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 256600)



鸭长舌病的防治

庄金秋,王玉茂,梅建国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自2014年底以来,鸭长舌病作为一种侵害12日龄~21日龄雏鸭的新发疾病,对我国江苏、安徽、山东等各地肉鸭养殖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论文结合养殖行业和网络观点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归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关键词:雏鸭;长舌病;喙;发病原因

鸭长舌病也称为鸭大舌头病,是由多种原因或未知原因引起的一种以病鸭舌头长、上下喙短、舌头被长长的露在喙的外面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12日龄~21日龄的肉鸭,由于上下喙萎缩,鸭舌弯曲外伸,僵硬而不灵活,严重影响采食,导致雏鸭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甚至死亡。有的病鸭伴随单腿跛行,站立不稳甚至倒地不起。本病发病率为10%~30%不等,病死率较低,但患鸭出栏时体重较健康鸭减少20%~30%,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自2014年11月以来,在我国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区的商品代樱桃谷肉鸭群以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部分地区的番鸭群均发现本病。本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区域还在不断扩大,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鲁北兽医诊断中心多次奔赴各地养鸭场进行调研并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相关研究也正在开展,现结合行业和网络观点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归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1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由于本病病原尚未明确,有专家认为是细小病毒科成员导致发病[1-8],其相关进一步研究也正在开展,尚未有具体防治措施。因此,本病如果从非流行病学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某种药物毒性蓄积所致

预防雏鸭腹泻,饲料日粮中添加大量含氟抗生素(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净、喹诺酮类药物等有关。这些药物因其强大、独特的抗菌作用,在抗菌药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类药物的光敏反应、药疹、皮肤瘙痒、烧灼伤感,可影响雏鸭软骨组织的代谢和发育(对幼龄动物尤为严重)或毒性蓄积致角质喙发育受阻。

1.2饮用水中氟超标

主要发病地区为盐碱地区、丘陵地区或工业氟污染严重的地区。适量的氟对动物机体是有益的,而过量的氟对动物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危害,可引起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羽毛无光泽;体瘦,腿软乏力,关节肿大,步态不稳,出现运动障碍;严重的跗关节着地,两脚呈“八”字形外翻,跛行或瘫痪;采食困难,粪便稀薄,最终昏迷衰竭而死[9-11]。

1.3缺乏微量元素等

缺乏钙、磷、锰等微量元素及烟酸、胆碱、B族等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引起的综合性代谢性疾病并继发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所致。

1.4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或圈舍环境等引起霉菌毒素(蜡叶芽枝霉毒素、黄曲霉菌毒素等)中毒。如今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禽类健康的一大问题。有报道称,现在粮食生产中霉菌污染的程度达到30%以上,中国90%的玉米含有霉菌毒素,而其他副产品污染程度还有可能更高[12-15]。

1.5饲料中有毒因子造成

以菜籽饼、棉籽饼等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饲料中含有毒素因子造成。菜籽饼中含有直接或间接的毒素成分,如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芥子碱、芥酸、丹宁、植酸等;棉籽饼中含有游离棉酚等。这些含有毒素的饲料原料如果不彻底脱毒,既影响鸭生长,又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代谢和吸收,如丹宁能够干扰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抑制动物生长。植酸是一种很强的金属螯合剂,能与钙、磷、镁、锌等金属离子螯合,使其不易被动物所利用,造成动物锌和磷的缺乏症,如厌食、消瘦、生长缓慢等。当菜籽饼粕在日粮中的饲用量较高时,宜适当增加锌、铁、锰等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棉籽饼中含有的游离棉酚能够破坏维生素及影响钙、磷、锰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造成慢性营养元素缺乏。

1.6种鸭问题

因我国鸭的繁育混乱,尚没有真正的肉用鸭繁育体系,很多鸭场采用商品鸭留作种鸭使用,造成品种退化,基因缺陷性疾病。

1.7光照问题

强度过大及饲料中的光过敏物质引起的光过敏综合症,造成喙的生长发育异常。强日光紫外线对表皮组织的损伤较严重。鸭的喙部及脚蹼的幼嫩表皮组织外露,日龄越小,这些表皮组织越脆弱,最易受紫外线损伤。鸭的光敏症是指鸭摄食了含有光过敏性的物质后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病。饲料组成中含有某些植物的种子(如大软骨草籽)、根块(如川芎根块)等,这些物质含有丰富的光过敏物质或荧光素,鸭采食含有这些物质的饲料后经室外阳光持续照射一段时间便可引发本病[16-20]。

1.8环境问题

不良饲喂习惯及高温潮湿,通风量差等饲养管理因素引发该病。

2流行特点

2.1流行范围逐步扩大

本病于2000年时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个别地区零散发生过,2014年以来包括北方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但在肉鸭养殖比较密集的山东、江苏、辽宁、安徽、广东、江西、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发生率较高。

2.2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群体发病,鸭鹅均有发生,尤以商品肉鸭的发病率最高;呈地区集中散发型,一个地区只要出现一家发病,就会慢慢向周边扩散;死亡率较低,多因无法饮水及采食而死亡。

2.3发病率逐渐升高

刚开始发病率一般为0.1%~0.5%左右,呈零星散发。自2014年以来,群体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万只为例有的棚500只~700只发病,有的100只~300只左右,少的发病率在2%左右,发病率高的鸭群甚至能够达到20%~30%。

2.4发病日龄趋小化

刚开始以20日龄~40日龄左右的鸭出现发病,且主要发生于12日龄~21日龄的肉鸭。现少数鸭群于5日龄~14日龄即有发病现象。

2.5呈现群体独立感染发病特点

临近养殖区同一来源的鸭苗,使用同一家饲料和同一家的兽药,有的养殖户发病,有的养殖户不发病;而且出现过本病的,下次再饲养时出现发病鸭的可能性很大。

3临床症状

病鸭体温不高,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表现为嘴(上下喙)较短,鸭舌弯曲突出外翻(舌头露出来耷拉着),僵硬而不灵活,鸭嘴发生器质性病变后很难恢复,严重者影响采食,导致病鸭偏瘦,精神委顿,站立不稳,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脚或翻滚,严重的可出现跛行,瘫痪,拉稀,爪(蹼)干燥,有的因腹泻痉挛而倒地不起。死亡率较低,如有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可造成高死亡率,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4病理变化

病鸭无明显病变,主要表现是喙缩短,上下喙质地正常,一般未出现喙软、炎症或坏死,舌部肌肉出现钙化增生,全身骨质有疏松现象,表现为骨质脆弱,容易断裂。有的眼睛流泪,结膜发炎,严重时粘连。如无继发感染,内脏除消化道空虚外,无其他可视病变。

5防治

本病对已发生器质性病变的病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和方法。现在市场上有多种药物可用于预防本病,如肝脾健(Ⅱ型)、鸭鹅喙舌康等。鸭嘴一旦发生器质性病变后很难恢复,因此本病重在预防。根据可能引发的病因,及早淘汰病鸭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复合氨基酸等。饲料要防止霉变并添加脱霉素,供给洁净的饮用水。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服用与光敏反应有关的药物,如喹乙醇、氟苯尼考、氟喹诺酮类等。如果必须要使用氟苯尼考、氧氟沙星、二氟沙星等药物,一般要按规定剂量在晚上给药。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全进全出鸭舍,定期消毒,通风良好,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及药物,平时的预防性药物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添加。鸭舍在个别鸭出现病症时,应该个别单独投药或针剂。在少数出现病症,预感大群有病时,再集体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浩,窦砚国,唐熠,等. 樱桃谷肉鸭短喙长舌综合征病原的分离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00-1604.

[2]陈浩,刁有祥,窦砚国,等. “鸭短喙长舌综合征”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40.

[3]陈少莺,程晓霞,陈仕龙,等. 半番鸭新型小鹅瘟病毒病研究简报[J]. 福建农业科技,2015(7):23-25.

[4]程晓霞,陈少莺,朱小丽,等. 番鸭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4):355-358.

[5]程晓霞,陈仕龙,陈少莺,等. 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抗原相关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3(9): 869-871.

[6]宁康,王丹,王府民,等. 樱桃谷北京鸭短喙和侏儒综合征的初步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2015(10):7-10.

[7]Palya V,Zolnai A,Mato T,et al. 由世系截然不同的鹅细小病毒引起的杂交鸭的短喙和矮小综合征(SBDS)[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

[8]方定一. 小鹅瘟的介绍[J]. 中国兽医学杂志,1962(8):19-20.

[9]徐世文,王志兰,刘克信,等. 家禽氟中毒[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97(7):33.

[10]刘永庆,郭继英. 家禽氟中毒[J]. 中国家禽,1997(4):31-33.

[11]浩洪龙,谭兴智,王圣存,等. 家禽运动障碍性疾病鉴别诊断[J]. 中国禽业导刊,2006(13):39-40.

[12]张丞. 霉菌毒素对家禽养殖的危害及控制措施[J].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36-37.

[13]陆新浩,陈秋英,刘鸿,等.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机制[J]. 兽医导刊,2012(7):28-30.

[14]陈乃壮. 从家禽疾病多发、难治谈霉菌毒素的危害[J]. 北方牧业,2011(12):21.

[15]伍庆斌. 霉菌毒素是养鸡业的隐性杀手[J]. 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8):11-12.

[16]田学敏,李中信,陈志英. 白羽鸭光敏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 当代畜牧,2013,32(2):50-51.

[17]陈丙启,蒋贤兴,李方欣. 麻鸭光敏症的防制[J]. 畜禽业,2010(10):65.

[18]孙建军,刘海民. 浅谈鸭“光敏症”的防治[J]. 中国动物检疫,2002(6):38-39.

[19]徐文翠,徐正勇. 种雏鸭光敏反应的诊治报告[J]. 畜禽业,2010(2):71-72.

[20]李婧,宋宗好,刘军河. 过量服用痢菌净引发雏鸭感光过敏症的诊治[J]. 中国家禽,2011(14):51-5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uck Long Tongue Disease

ZHUANG Jin-qiu, WANG Yu-mao, MEI Jian-guo

(ShandongBinzhouAnimalScience&VeterinaryMedicineAcademy,Binzhou,Shandong, 256600,China)

Abstract:Duck long tongue disease is a new disease against the 12-21 days old ducklings. It has causedgreat economic losses in duck farm of Jiangsu, Anhui, Shandong 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since the end of 2014. Combining the farming industry and the network views, the cause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farm households.

Key words:duckling;long tongue disease;bill;cause of disease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省级引进国外智力项目(重要禽肠道病毒分离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5GSF121027)

作者简介:庄金秋(1978-),女,山东潍坊人,兽医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细胞培养和动物用病毒疫苗研制。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038(2016)06-0129-03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