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王晓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青铜峡75600;2.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7500)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刘学军1,王晓亮2*
(1.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青铜峡751600;2.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750011)
摘要:猪伪狂犬病长期以来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由于该病可在猪群内长期带毒,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从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清除净化等方面对防治该病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规模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病毒一旦进入猪场很难根除,感染猪终身带毒,严重影响种猪繁殖性能,并造成仔猪死亡和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症状。我国大多数猪场猪群中PR野毒感染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由此导致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PR的清除与净化在欧美很多先进的养猪大国早已开展,并有了成功的案例。其中美国于1989年制订了一项长达10年的PR净化方案,已成功地清除了该病。2003年以前,我国没有成功清除猪伪狂犬病的案例。
生物安全是疾病控制与净化的前提条件,只有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才能做成疾病的清除与净化。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猪场选址;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加强日常消毒防疫工作,做好猪流、车流、人流和物流的管理。加强对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苍蝇和蚊子等节肢昆虫的控制;尽可能杜绝减少麻雀等飞鸟进入猪场;猪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动物;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
猪场必须使用PRV-gE基因缺失苗至少半年以上(最好是一年),不得使用全基因疫苗,以免干扰检测结果,否则无法对野毒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基础公母猪4个月免疫一次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备猪配种前免疫2次;育肥猪则根据PRV-gE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免疫,种猪场的育肥猪在第10周(具体时间可根据疫苗的特点制定)首次免疫PRV疫苗,3周后留种的育成猪进行第2次免疫。一年后基础母猪根据疫苗公司推荐的免疫程序,在产前4周(28 d)免疫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公猪每4个月免疫1次,后备猪免疫2次;育肥猪是否免疫PRV疫苗,根据周边的疫情情况而定。
猪场的生物安全要求。种猪场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最好是全进全出、分点饲养的模式。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尤其注意对车流、人流和物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控制,防止通过车、人和物等媒介传播病原微生物。设立临时隔离场隔离可疑猪或阳性猪,以减少经济损失。
3.1清除净化技术路线
3.2净化方法
3.2.1PR净化的前提条件
3.2.1.1猪场的选址要合理猪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到饲养管理规范化,做到全进全出;防疫措施制度化,坚持自繁自养。
3.2.1.2PRV疫苗免疫情况猪场必须使用PRV-gE基因缺失苗至少半年以上,不得使用全基因疫苗,以免干扰检测结果。基础公母猪4个月免一次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备猪配种前免疫二次;育肥猪则根据PRV-gE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免疫,种猪场的育肥猪在第10周首次免疫PRV疫苗,3周后留种的育成猪进行第2次免疫。一年后基础母猪根据疫苗公司推荐的免疫程序,在产前4周(28 d)免疫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后备猪免疫2次,育肥肉猪不免疫PRV弱毒疫苗。
3.2.1.3生物安全辅助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猪场选址;加强平时消毒防疫工作(尤其是对车流、人流和猪流的消毒与控制);加强对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的控制、对苍蝇、蚊子等节肢昆虫的控制;尽可能减少麻雀等飞鸟进入猪场;猪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动物;平时要加强动物的保健工作(保健用药和疫苗接种工作等);病死猪要做无害化处理。
3.2.2猪场PR全群野毒阳性率的评估
3.2.2.1采血方案按统计方法对猪场部分种猪(母猪按每胎次随机10头,全部公猪)采血检测PRV-gE抗体,评估各猪场种猪群中野毒(gE抗体)感染的比率。
3.2.2.2是否进行全群净化的评判标准全群阳性率在10%以上不适合进行全群的清除净化,可以通过淘汰老龄猪,补充经检测PRV阴性的后备猪,经过2~5年的自然补充淘汰,再检测全群阳性率,当阳性率≤10%时,可进入清除净化阶段。应用全群检测淘汰法(Test and removal method),这样只需要淘汰少量种猪,在经济上比较可行。
检测和清除法:
适用病种:有效根除猪伪狂犬病。PRV的疫苗免疫效果较为理想,可降低感染动物的排毒量,且可标记免疫动物以区分感染动物。也可用于根除PRRSV,但后果较难预料。
适用范围:常用于小型养殖场且只流行一种动物疫病的畜禽群,并且常联合应用封闭群体,最后更换为阴性种群。
缺点:由于该法失败的风险较大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种畜禽场,一般的养殖场较少应用。
3.3全群检测淘汰方案
3.3.1全群检测的采血方案与检测结果分析一个种猪场必须在3 d内完成所有公、母猪及后备猪的采血任务,并分离出清亮无溶血的血清,不合要求的血清样必须重新补采,待检血清冷藏(3 d内检完)或-20℃冷冻(3 d后才检)保存。兽医实验室要在3 d内完成检测工作,对检出的阳性或可疑猪要立即运到隔离场或当场淘汰。2个月后重复全群检测,淘汰阳性和可疑猪只,连续2次,共全群检测3次,第3次检测中没有检出PRV阳性或可疑猪只,表明猪伪狂犬病初步净化成功。
3.3.2不合格(PRV阳性、可疑)的处理所有阳性或可疑猪只至少检测2次以上,经过确认为不合格的猪,全部隔离到至少2公里以外的隔离场或当场淘汰(或扑杀处理)。隔离场不合格的母猪群,每年免疫3次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待种猪场所有的净化工作完成后,可以考虑对隔离场进行PR净化。
3.3.3留取岗哨猪的方法第3次全群检测结果为PRV-gE抗体阴性后,以后连续引入的三批后备猪中按10%的比例留岗哨(哨兵)猪,岗哨猪要求终身不免疫伪狂犬疫苗。配种后的岗哨猪分别安插于基础母猪群的各个角落,通过连续6个月的抗体监测及其产仔情况,检测岗哨猪是否会感染伪狂犬病毒,如果检测结果一直为阴性,则表明伪狂犬净化成功。
开展血清学检测对于猪伪狂犬净化至关重要。需要在第一时间拿到检测结果,真正起到指导猪场实际生产,做到与生产有机衔接。
在伪狂犬病感染抗体阳性率10%以内的,采用连续3次,每隔4~6周一次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的种猪。在伪狂犬病感染抗体阳性率10%以上的,暂时不采取净化措施。
全群高强度连续免疫PRV基因缺失疫苗3次(3次时间为1周、4周、8周,每次2头份),不断引入阴性后备种猪,2~3年后抽检检测评估群体阳性率,当阳性率≤10%时,按方法一处理。3次全群检测完成后留取不免疫PRV疫苗的岗哨猪(哨兵猪),同时不断补充检测合格的阴性后备种猪,从而达到全面净化猪伪狂犬病毒,最终可以停止疫苗的免疫接种。
研究显示,2012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穿线变异,猪群猪伪狂犬阳性率居高不下,很多养猪场丧失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信心和决心。伪狂犬阳性后备种猪的销售导致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对于已经完成猪伪狂犬病净化的养殖场,由于周边的猪场并没有完成净化工作,对净化猪场是一个威胁,净化猪场需要定期的疫苗免疫和长期的实验室监控,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检测资金。
为保证净化效率笔者建议,进一步开展PR的清除与净化工作。对于阴性净化场,种猪群实行持续的PRV-gE抗体监测;继续对岗哨猪或全群种猪进行PRV-gE抗体的监测,维持猪群伪狂犬病的阴性;保证引入的后备猪全为阴性。对于阳性规模场,必须从猪伪狂犬病感染阴性的种猪场引种,通过疫苗的强化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通过3年左右时间创造条件,开展净化。
通讯作者:王晓亮*
作者简介:刘学军(1975-),男,宁夏青铜峡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
基金项目:宁夏农业科技支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15)。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1-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