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武,于耀波
(1.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畜牧兽医站 158212;2.吉林省农安县畜牧局 130200)
鹿的同期发情和排卵控制
田成武1,于耀波2
(1.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畜牧兽医站 158212;2.吉林省农安县畜牧局 130200)
1同期发情
同期发情就是利用某些生殖激素制剂,人为地调控一群母鹿的发情进程,使母鹿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该技术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便于组织生产,提高繁殖率。近些年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还需完善。同期发情主要使用的药物有孕激素(含类似物)和PGF类似物。
1.1孕激素和PMSG
据报道,有研究人员用复方18甲短效口服避孕滴丸(含18甲基炔诺酮0.3 mg、乙炔雌二醇0.03 mg)和复方甲地孕酮片(含甲地孕酮1 mg、炔诺醇0.035 mg)以及PMSG进行了诱导母梅花鹿同期发情试验。
第1组每只每次拌料口服复方18甲短效口服避孕滴丸16粒,日服1次,连用10 d;停药后隔2 d,一次性肌注PMSG 800单位。第2组每只每次拌料口服复方甲地孕酮18片,日服1次,连用8 d;停药后隔1 d,肌注PMSG 450单位。
上述两组药物结束后次日起,放入种公鹿,以单公群母轮换法进行试情和配种。结果表明:应用孕激素和PMSG能使母鹿提前集中发情,在用药后的第2~3天同期发情率达36%~40%。试验组的配种期比对照组(自然发情)缩短了将近48 d,试验组的双胎率(10%~15%)明显高于对照组(3%)。但试验组的同期发情率还不够理想,而且受胎率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过早用药所致。因为试验开始时,母鹿刚断奶分群,体况尚未恢复,正处于乏情期,使得用药后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在应用孕激素和PMSG诱导母鹿同期发情时,一定要把握好用药时机。并应注意母鹿用药后,发情集中,配种工作量短时期加大,种公鹿是否够用,最好采用人工授精。
1.2三合激素
有研究人员应用三合激素注射液(每支1 mL,内含丙酸睾丸素25 mg、黄体酮12.5 mg、苯甲酸雌二醇1.5 mg)进行了诱导母梅花鹿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组于9月26日至10月4日的不同日期里分批注射三合激素2 mL,注射48 h后,放入种公鹿,以单公群母轮换法进行试情与配种,昼配夜息。对照组于10月1日放入种公鹿,配种方法与试验组相同。
试验表明:应用三合激素能使母鹿提前同期发情,试验组在注药后7 d内就有77%的母鹿结束配种,而对照组历时45 d,比试验组延长了38 d左右;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接近试验组,但试验组的双胎率(8%)高于对照组(无)。可见三合激素能促进母鹿的卵巢活动,引起超数排卵,从而提高了双胎率和平均产仔数。9月26、27日注药的同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不如在10月2、3、4日注药的高,可能由于注药时间过早所致。这说明应用三合激素诱导母鹿同期发情的效果与注药时机关系极大。在使用该法时不要一次注射母鹿只数过多,应分期分批进行,以减轻种公鹿负担。在同期发情鹿群中必须经常轮换种公鹿,才能保证受胎率。
1.3PGF类似物和PMSG
据研究人员应用PGF2α和PMSG在发情配种季节进行了诱导母梅花鹿同期发情试验。在10~11月,对2~8岁未配母梅花鹿肌注PGF2α和PMSG,其中在这些母鹿前次发情后的8~10 d(前次发情当天计0 d)中的一天开始肌注PGF2α,次日再注一次,两次剂量相同,为每只2 mg或3 mg,第3日均按每只500单位的剂量肌注PMSG,用完药后所有母鹿在3 d内全部发情,同期发情率高。
2排卵控制
鹿属自发性排卵的动物。排卵是鹿发情周期中最本质的现象,只有在排卵发生的适当时间配种或人工授精才有可能妊娠。排卵控制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调控排卵的数量和时间。对鹿而言,有意义的排卵控制应为超数排卵和提前排卵,超数排卵适用于提高鹿的产仔数,提前排卵有利于开展鹿的人工授精。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与应用前景。
2.1超数排卵
在母鹿发情期的适当时间,注射促性腺激素制剂,使卵巢中有较多的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这就叫超数排卵(简称超排)。它也是胚胎移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技术环节。超排处理时,除使用促进卵泡成熟的激素如PMSG和FSH外,往往还需要促进排卵的激素如HCG和LH。影响超排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给药时机(包括发情状况)与程序,所用激素的种类、效能、用量及比例,鹿的年龄、体重、产后所处阶段与体况恢复程度、营养水平等,因此要取得很好的超排效果是比较困难的。
2.2提前排卵
在母鹿发情期的适当时间,卵巢中有成熟卵泡时,注射HCG或LH制剂,激发成熟的卵泡在自发排卵发生之前,提前破裂、排卵,这就叫提前排卵。但要注意注药时机,若注药过晚,因受机体内源性LH峰的影响,排卵不会提前;若太早,卵泡发生黄体化,没有成熟卵泡生成,也不会发生排卵。如诱发东北马鹿排卵的HCG用量约500~1500国际单位。
中图分类号:S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3-0039-02
作者简介:田成武(1963-),男,黑龙江依兰县人,大专,高级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