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利 杨玲 杨瑞宏
术后肠漏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张娟利杨玲杨瑞宏
总结本科室15例肠漏患者的病因及护理。引起肠漏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口愈合不良、医源性损伤、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异物或引流管压迫肠壁、术后处置不当及感染等。护理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病房,维持患者愉悦的心情状态,恰当的肠内、肠外营养护理及管道护理,肠液回输等措施相互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肠漏;原因分析;护理
腹部外科手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消化管道较多、卧床时间长,导致自理能力受限,如果术前准备、术中处置及术后护理不当,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肠漏是腹部外伤或腹部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外漏易导致机体离子紊乱、脓毒症、营养不良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据临床报道,肠外漏总病死率高达17%[1]。临床工作中,对于肠外漏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认识不充分,易延误病情,使病人和家属面临较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我科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共收住15例术后肠漏患者,诊治后均康复出院,现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肠外漏15例,其中外院转入10例,本院介入科及消化科各转入1例,本科室术后肠外漏3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0.5岁。恶性肿瘤术后肠漏9例,良性疾病4例,腹外伤术后2例,漏的部位:胃肠吻合漏4例,十二指肠漏1例,高位小肠漏4例,低位小肠漏1例,结肠漏2例,直肠漏3例。
1.2临床表现术后第5~10天,11例患者出现切口或引流管引流出粪汁样或脓性液体、消化液;4例患者首先出现切口感染,进而缓慢产生经久不愈的窦道,可间歇性排出少许肠内容物或气体,窦道直径0.2~3cm不等。
1.3治疗及结果全部病人经抗感染、冲洗引流、肠液回输、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外营养及补液)等治疗后,全部痊愈,其中10例患者非手术痊愈,5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痊愈。
①吻合口愈合不良:由于感染、水肿、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致使吻合口张力偏大,最终破溃成漏(本文中12例为吻合口漏),是引起肠漏的主要原因;②医源性损伤:术中视野暴露不良、腹腔粘连、术者损伤肠壁等原因,也可形成肠漏,本文中有4例为此原因引起;③术前肠道准备: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为术中肠道吻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恰当的药物性肠道准备,可导致肠内容物转化为液体,从而增加术中肠漏发生率;④术后处置不当:未放置腹腔引流,腹腔冲洗致使逆流感染,异物或引流管压迫肠壁引起肠壁缺血、肠坏死或肠穿孔等,最终形成肠漏;⑤其他:患者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如Crohn病、肠结、白塞氏病等,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差等均可增加肠漏发生的风险。
3.1心理护理肠漏为腹部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易导致患者心绪消沉,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影响巨大。作为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不仅让其在生理上,更在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2]。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表示理解与关爱,充分了解其感受及需求,获得患者信任,及时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和心理学方法疏导其心理负担,提高患者信心。其次,向患者耐心解释肠漏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让患者正视病情,提高患者对对抗疾病的信心。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解释各项护理措施对疾病恢复的好处,并详细解释护理过程中产生不适感的原因。同时,充分发挥家属的能动性,使患者感受亲情的温暖,提高其克服疾病的信心。
3.2常规护理①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手术切口多而长,认真查看手术伤口渗出液的颜色,尽量精确估计液体出入量,有明显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②皮肤护理。每次手术伤口换药时,在手术切口附近皮肤处涂氧化锌,并用油纱布隔开腹壁与漏口,以保护手术伤口周围的皮肤。为维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可在换药时将清洁纱布覆盖于手术伤口上,以便利于吸收伤口渗液。特别留意长期卧床病人肩胛部、骶尾部等部位的皮肤护理,以免发生褥疮。③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指导患者勤翻身拍背,做深呼吸,鼓励患者咳嗽,以利于肺功能恢复。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并协助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3.3选择合适的病房肠漏患者住院时间长,护理人员应依据四季变化选择患者病室,夏季给予背阴的病室,可减轻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其他三个季节给予面向阳光的房间,让温暖的阳光给予患者活力。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机体吸收维生素D,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避免呼吸道并发症。
3.4肠外营养的护理肠外营养内含氨基酸、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脂肪乳等[3],需特殊配置,特殊放置。肠外营养液一般24小时匀速输注,护士需勤巡视,嘱家属不可自行调节滴速。深静脉置管能减少营养液对血管的刺激,并可避免频繁静脉穿刺,是肠外营养最理想的输液途径。护理工作中,每次输液完毕给予肝素盐水10m l封管,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敷贴每日更换,注意导管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是否变化,有无肿胀、感染等,局部辅料是否干燥等。
3.5肠内营养的护理患者肠功能恢复后,可尽早通过空肠造漏管、空肠营养管或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较符合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状态,有益于胃肠道功能及肠漏的恢复[4]。肠内营养液一般使用极易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的糖类、脂肪为能源,以游离氨基酸、短肽或蛋白质水解物为氮源,辅以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肠内营养支持须遵守少量、低浓度、速度由缓慢到正常的原则,以避免倾倒综合征的发生。为避免患者不适,且便于管道正常工作,可在输注肠内营养液之前先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3.6肠液回输护理为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保持内环境稳态、提升机体营养状况,对高位肠漏和肠液丢失量大的患者,进行肠液回输治疗[5]。一般情况下,使用清洁无菌收集瓶,持续负压吸引收集漏口流出的胃肠消化液,1次/2~4h,回收的胃肠消化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及时回输,回输肠液速度控制在20~50滴/min。回收的胃肠消化液若暂不回输,可放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最长24h。
3.7管道护理一般情况下,肠漏患者术中均会放置引流管,少则2根,多则6根,因此,管道的护理极为重要。一方面,需保持引流装置密闭并妥善固定,严防引流装置出现渗漏,并严防引流管脱出或误拔;患者搬移、下床、翻身或排便等体位改变时,应防止引流管滑脱、折断、扭转等。另一方面,在引流管上用红色醒目标签标明引流管的具体名称、引流位置,提醒医护人员与家属,保护管道。除此之外,应保持有效引流,定时挤压引流管,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形状,及时倾倒引流液。需特别注意的是,在行腹腔双套管冲洗时,应准确记录腹腔冲洗液的出入量,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寒颤、高热、腹胀、腹痛等症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方便调整医嘱及对症治疗。
肠外漏早期,大量刺激性的消化液、粪渣进入腹腔或盆腔,所以充分引流、控制感染是关键。护理人员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和健康教育;术后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各种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得到具体体现,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贺佳玉,刘兴东.肠外漏治疗进展[J].四川医学,2015,36(12):1739-1742.
[2]姜玉,李荣.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漏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1):1974.
[3]李轲.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0-211.
[4]李红松.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对比[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80-1282.
[5]江方正,周洁,叶向红.消化液回输方法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0):33-36.
A
1004-2725(2016)12-0954-03
730000甘肃 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
张娟利,E-mail:juanl198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