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观指导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再认识

2016-03-10 08:56洪建勋杨文娟林雪娟
广西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肾虚

李 慧 洪建勋 杨文娟 林雪娟 闵 莉

福建中医药大学证研究基地 350122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华佗路1号

·理论探讨·

平衡观指导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再认识

李慧洪建勋杨文娟林雪娟闵莉*

福建中医药大学证研究基地350122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华佗路1号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平衡观;肾虚;病因病机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一分为二,矛盾的两方面动态、相对的平衡是事物存在的必然要求。中医学是反映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体,生命规律的客观存在性必然要求平衡观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学的理论滥觞于《易经》,其平衡观念最早可见于《易经》,其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后《黄帝内经》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学术观点,如“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中医学的平衡观包括人与自然、社会的平衡,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平衡,治法治则、理法方药的平衡,以及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的平衡[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绝经前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严重影响中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和性激素水平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学认为该患者处在由中年向老年

1 阴阳失衡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天癸在月经的来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明代马莳认为“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张介宾认为“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此先圣命名之精而诸贤所未察者”(《类经》)。因此可以认为肾之阴精亏少,造成阴阳的不平衡是决定月经的关键[2-3]。妇女从“五七阳明脉衰”开始,气血的化生逐渐减少,精血同源,共同来自水谷之精,阳明脉衰使得精血出现不足。精血不足,初期表现以血虚为主,多见月经频发、经量稀少,子宫不规则出血;中期则以肾阴虚为主,髓海失养故耳鸣,肾不主骨故腰膝酸软,水亏不能上制心火,故心神不宁等;后期由于阴阳失衡到一定程度,阴损及阳,出现肾阳虚的症状,阳虚失于温煦故月经色淡质稀,命门火衰故形寒肢冷,肾气不固,故夜尿频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81230087);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

作项目(编号:2016Y4008)

*通信作者,E-mail:44072083@qq.com

2 脏腑失衡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是多脏腑多因素共同失调作用的结果[4]。中医用五行来推演五脏之间的关系,强调期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生理上五脏间的克制构成了人体的稳态系统[5],但由于人体的生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妇女步入中年,气血衰少,肾阴不足,原有五脏之间的关系必然出现失衡。第一,心肾不交。张介宾云“易以坎离为水火,医以心肾为水火……夫肾者,水也,水中生气,即真火也;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真水也,水火互藏乃至道之所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肾阴不足,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使心火独亢,因而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或阳气渐虚,使心火不得下温肾水,肾水偏寒故小腹冷坠,夜尿频多。第二,肝肾亏虚。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两者为母子关系,生理上肝藏血,肾主精,精血同源故有乙癸同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一方面气血减少,造成肾精不足,而肾精不足又加剧气虚亏虚;另一方面肝是全身气机之枢纽,而张锡纯认为“人之元气自肾达肝,且肝达于胸中,为大气之根本”“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又傅青主云“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肾气的不足加剧了患者肝郁的发生,肝郁的发生影响肾的气化。第三,肝胃不和。由于气血的不足,血不柔肝,造成肝气的相对偏亢,肝气横逆,克伐脾土,出现口苦、纳差、腹胀、便秘等症状,而木旺土虚,土虚木贼又进一步造成气、血、精的不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促成气血平衡。在长时间的自我调节下,气血达到低水平的平衡,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消失,患者又一如常人。

3 气血失衡

从《黄帝内经》来看月经的发生是因为“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的消失是因为“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而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所以足见气血对月经的重要性,故《圣济总录》云“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李时珍言“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和月经的失调乃至消失有密切关系,因此气血的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基础[6]。“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肾为先天之本,年过四十,妇女肾阴自衰,阴阳互根,阴损及阳,无论肾阴肾阳都为肾气所化,肾气是推动脏腑气化的原动力,“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气衰退则气血生化不足。而妇人经、产、乳、孕数伤于血,加重了体内阴血不足的状态。气和血是人体的基础物质,两者相互依附,相互化生,对立统一,短期内阴血的不足,造成气的相对偏亢,因为阴血随着年龄减少是必然趋势,因此人体需要通过自我调节的功能使气血从高水平的平衡变为低水平的平衡,而“泄其有余”是必然方法。故可见绝经后妇女烘然面赤,热随汗出,汗后一如常人,或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这都是机体自我调节平衡的一种表现。另外有些妇女本身气血就不足,随着年到四十,阴血不足加剧,“血为气之母”,血不足气则更虚,机体为了使气血达到新的平衡故以“静卧懒言,抑郁寡欢”的方式使阳气内敛,

4 体用失衡

“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体”指事物的本质、物质,“用”指事物的外象、功能。如《景岳全书》中“心肺……阴体而阳用也,大肠小肠……阳体而阴用也”、《临证医案指南》中“肝体阴用阳”等。简而言之“体”即物质基础,“用”即功能状态[7]。围绝经期妇女,肾精亏损,气化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基础物质水平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但人体的功能并未明显衰退,甚至因为家庭和事业的需求人体对功能还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出现物质基础和功能状态不相协调的一面,即体用失衡。若平常勤于体育锻炼,或从事体力劳动,五脏六腑逐渐适应体内气血阴阳的剧烈波动,那么在围绝经期虽然肾阴肾阳、气血津液逐渐下降,但脏腑能够很快调整,保证身体机能正常发挥,故围绝经期则无明显不适或症状轻微。若平素疏于锻炼,围绝经期肾阴肾阳、气血津液逐渐下降,基础物质已不足,但身体尚需发挥原来的功能,脏腑无法适应这一变化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在心则心悸、心慌、失眠,表现在肝则烦躁、易怒、抑郁,表现在肾则腰酸、腿软、骨痛等。这也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的原因[8]。因为人体有自我调节功能,体用失衡是暂时性的,即使不经治疗,当体用逐渐恢复平衡,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自然消失。

5 情志失衡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心理的失衡在其发病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情志的失衡主要和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第一,生理原因。肾精亏虚,肾不气化,脾胃虚衰,脾不升清,气血化生不足,不得荣养脏腑,清气不得行于外而居于内故多忧愁,如林黛玉之脾肺不足。血不养肝,肝气横逆故易怒。肾精亏虚,肾不主志,故恐惧易惊[9]。第二,社会原因。此年龄阶段的妇女既要面对抚育孩子赡养老人的家庭重任,又要面对工作中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身体衰老的生理改变,这些都给女性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0]。第三,家庭原因。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皮肤的松弛,体态的改变,一方面女性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另一方面担心恐惧失去丈夫的疼爱与呵护;还有孩子进入青春期,性格开始叛逆,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负担[9]。妇女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生理特点造就了女性感情细腻、情感脆弱、对外界敏感的心理特点,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各方面原因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限于自我能力、家庭、社会理解程度等原因,往往排解困难。情志失衡,一方面影响气机,导致气血失调,另一方面直接伤及内脏,从而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情。

6 总结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时期,而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肾阴肾阳从青年时期的旺盛状态过渡到中年时期的较低状态,脏腑、气血、体用、情志也随之产生波动而造成一种失衡状态,当人体适应了这种由高水平转向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后,围绝经期综合征自然消失。因此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要注重生活起居,注意作息保育肾精,多锻炼调节脏腑,注意膳食补充气血,平衡体用,适情志调畅气机,调和五脏,实现围绝经期的平稳过渡。本病在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为治则,平补肾阴肾阳,具体到治法上则可有补肾养阴,疏肝解郁,益气补血,健脾益胃等;用药上多宜平和,补阴勿过滋腻,温阳勿过燥烈,疏肝勿过耗气,注意药物之间的寒热温凉的配伍,以期帮助机体逐渐适应低水平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慧卿,钱力兰,朱国福,等.浅谈中医的平衡观[J].江苏中医药,2009,41 (3):17-19.

[2]刁庆玲,刘丽丽,曲秀芬,等.曲秀芬教授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撷要[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21-22.

[3]吴丽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J].山西中医,2011,27(11):5-7.

[4]陈颖异.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34-435.

[5]郭良,王青春,马兴成,等.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中医五行学说仿真与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0,5(S):141-143.

[6]许佳年.从气血辨证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陕西中医,2009,30 (7):855-856.

[7]王华楠.咸苦辛酸属性体用论[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60-1261.

[8]李灿东.从“五辨”谈中医的临床思维[J].中医药通报,2015,14(3):1-6.

[9]刘春梅.绝经前后诸证肝气郁结型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10]陈素兰,陈长香,马素慧,等.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15-2416.

(2016-04-18收稿/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3-0040-03过渡,生命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肾精渐亏,阴阳失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脏腑、气血、体用、情志等一系列的失衡,从而引发临床症状,因此在平衡观念的指导下,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调和阴阳促使身体机能重新恢复平衡尤显重要。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肾虚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