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的途径

2016-03-10 06:01魏至先沈启云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甘南

魏至先,沈启云(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



浅谈发展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的途径

魏至先,沈启云*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甘南草原载畜量严重超载,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极其严重,畜牧业生产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乏亡的恶性循环周期。建议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减少现有牛羊存栏数量50%,搞好畜群棚圈饲槽建设,开辟利用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坚持放牧加补饲,科学养畜。以期均衡牛羊四季的饲料营养水平,防止对草原的过度利用。牛羊年出栏率可由放牧条件下的23%提高到补饲条件下的50%~100%。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牛羊产品质量。同时逐步增大草原水源的涵养量,为三江源头的草原生态恢复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南;草原生态;载畜量;均衡营养

1 高山草甸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及问题

甘南州草原面积辽阔,草原面积272.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18%,其中可利用面积250万hm2,占草场面积的94.2%,天然草场是耕地面积的30多倍,林地面积的3倍。全州草场理论载畜能力极限为620万羊单位,每羊单位至少要有6.2亩可利用草场面积。而现实载畜量都严重超载,自从牧业包干到户以来,牲畜存栏量和年饲养量很快增长,加上多年干旱气候的影响,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极其严重,鼠虫害及沙化、荒漠化趋势的加快,更加剧了水草丰盛的草原退化现状。由此大幅度减少了草原涵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约50年间,就碌曲县境内小流域河流减少了很多,人畜饮水陷入困境。更有甚者,引畜群结构杂乱和缺草少料及病虫害的影响,始终没有跳出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周期率。因而造成草原畜牧业效益不高,牧民收入不增的局面。凡此种种都是草原生态被破坏造成的恶果。

1.1草场退化,草场产草量下降

天然草场中优良牧草所占的比重是衡量草场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天然草场的更新主要依靠自身优良牧草籽种的脱落来完成,而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牲畜增多和过度放牧,成熟的草籽数量下降,部分草场优良牧草群落减少,产草量降低,形成草场退化,退化面积据估计约占草场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同一块草场过度啃食,牧草长不起来,在水热协调的季节,也得不到充分的生长,致使每亩鲜草产量由原来的336 kg,下降到现在不足300 kg。

1.2鼠虫危害,草场沙化

一方面牲畜数量增加,过度放牧,牧草连根啃食,牲畜过度过密过频的践踏,成片草地寸草不留,加之连续多年的干旱、大风造成沙化;另一方面在草山有争议的边界,省、州、县、乡、村相互之间,边界争执,双方突击抢牧践踏,沙化、荒漠化退化更为严重。

1.3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境内黄河干支流由于缺乏治理,致使水蚀、风蚀、重力侵蚀现象恶性循环,水土流失纵深发展,泥石流灾害频繁出现,河流、雨水冲刷冲击,河岸疏松地段大面积塌方、滑坡,侵蚀了草场,增加了黄河泥沙量,并逐年抬高河床,导致河床河沙裸露,随风泛起,草原退化、草地沙化及水土流失、草地荒漠化逐渐加剧,植被覆盖面大幅度下降,野生动物种群大量消失,湿地、河流萎缩干涸。

2 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

2.1减少现有牛羊存栏数量

减少牛羊50%,减少到每户饲养生活生产用雌牦牛10头,适龄母羊50~80只,人口多的家庭抽出劳力做饲草料加工。

2.2搞好畜群棚圈饲槽建设

依据高海拔地区冬夏温差大,坚持棚圈全部材料使用钢筋水泥建造,以便永久使用,棚圈饲槽应逐水草而建,因草山已经承包到户而定点建设,尽可能修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2.3在建立了固定棚圈饲槽的前提下,牧区仍然坚持放牧加补饲

目前而言不能半舍饲,更不能搞全舍饲,只能搞一定时间的补饲,根据草原牧区的特点,每年可在阳历11月份至翌年四月初,即清明节时为止。这样既可防止枯草季节牲畜大量掉膘,甚至死亡,提高年出栏率,增加商品率,因而增加牧民收益。

2.45个月的补饲草料来源

即牧区较近的周边农业区的玉米和玉米秸秆,牧区县、乡可以组织剩余劳动力大力推广青贮饲料,或者将玉米秸秆粉碎、晾干、包装,运送到牧区放牧户,这一切均以市场化运作。牧区政府应在草料加工方面从技术上加以指导,农区政府应以合理的草料价格支援牧区。因有了圈舍,每年放牧户可收回牛羊圈粪供给农区,用牧区自然肥料减少农区使用过量化肥,这样意味着农牧结合互为共赢的方向。

2.5建立种公羊集中管理放牧合作社

以村为单位,一村只需要建立一个公羊管理合作社,有计划每年调换使用种公羊,既防止以往混杂畜群野交乱配,杜绝近亲繁殖降低畜种品质,尤其可以杜绝每年需淘汰的老龄母羊怀胎,减少屠宰损失。

3 变传统放牧为科学养畜的展望

3.1从整体上减少50%~80%养畜量

少而精的饲养放牧结果,首先可以减少草原载畜量,防止草原沙漠化,荒漠化,使草原生态得以恢复,增大了草原水源的涵养量。从历史角度衡量,牧区为三江源头生态做出了大的贡献,这是我们改变传统放牧为科学养畜的最大目的。

3.2科学养畜

有棚有圈有饲槽,把牲畜的防疫、治病技术落到了实处,从疫情方面可大大减低牲畜死亡率,利用农业区域廉价玉米秸秆及适当精料补饲牛羊,可预防冬季掉膘,因而可极大的提高牛羊畜产品的质量。传统放牧因种种条件牧区每年牛羊出栏低下,就藏羊而言只有23%,当补饲养畜时每年可达50%~100%的出栏,极大地增加了养畜的经济效益。

3.3改变传统放牧

实现科技养畜的关键措施,完全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牧区乡、社在管理制度上必须首先控制牛羊的库存量。否则,由于补饲而提高了牲畜繁殖成活量,再加上惜售牲畜,加大载畜量,就会使草原得不到适当的恢复,会使牧区生态走向恶性循环,这不是牧民群众向往的。

(编辑:高真贞)

中图分类号:S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99X(2016)07- 0099- 02

作者简介:魏至先(1939-),男,甘肃皋兰人,曾经在甘南草原工作近30年,现已退休。退休前任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通讯作者:沈启云(1958-),男,甘肃景泰人,高级畜牧师,甘肃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甘南
ABSTRACTS
甘南语丝
甘南香巴拉
甘南合作
甘南二题
心中的甘南
高海拔的甘南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