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晨,周兰姝
·科研综述·
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启示
高晨晨,周兰姝
摘要:介绍了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启示,从智能健康管理概念、基本流程、技术架构、特点方面对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智能健康管理在远程监测、心理评估、健康信息互联、慢性疾病管理、改进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健康管理;老年人;远程监测;心理评估;健康信息互联;慢性病管理;生活方式;健康教育
Research progress and inspiration of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in field of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
Gao Chenchen,Zhou Lanshu
(Nursing College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hanghai 200433 China )
AbstractIt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inspiration of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It introduced the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from aspects of concepts,basic processes,technical architecture,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It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in remote monitoring,psychological assessment,health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improvement of life style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management;elderly;remote monitoring;psychological assessment;health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life style;health education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促使传统健康管理与现代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力的限制,凸显了“智能化”的广阔内涵。智能健康管理的发展将有助于满足现实医疗资源缺口下,我国加速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健康需求,改善医疗照护服务的高经济负荷,同时顺应了自主养老模式,有助于实现健康老化、就地养老[1]。而智能产品的普及、老年人逐渐提高的智能产品接受度,使得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发挥其广泛作用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综述了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念、基本流程、技术架构、特点及其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以期为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1智能健康管理概况
1.1概念智能健康管理是指整合医疗与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资源,进行全面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研究健康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健康服务,建立高品质与高效率的健康监测、疾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健康评价、制定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最终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2]。目前,国内外智能健康管理主要借助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技术,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门户网站等为应用平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互联式的健康管理。
1.2基本流程智能健康管理以监测、评估、反馈、干预、追踪为循环路径,具体包括:①通过远程实时监测,针对性的量表、问卷等对人体各项生理参数、心理指标、生活习惯等进行动态采集和评估,形成个体健康管理档案;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制定个体化健康目标和健康计划;③针对个体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健康干预;④以个体健康管理档案为基础,实施持续追踪管理。
1.3技术架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架构分为终端及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终端及感知层通过射频识别(RFID)标签、传感器、智能装置等技术和设备,实现采集信息、识别物体、智能控制的功能;网络层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等,支撑终端及感知层的信息传递和控制;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决策控制,实现智能健康管理的各种功能。
1.4特点①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自主参与,即自我健康管理;②疾病防治的工作重心由医疗机构下移到家庭和个体[3],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加注重疾病预防;③以个体的健康信息为互联核心,实现个体、家庭、社区、医院、政府多机构的协同健康管理和服务保障;④借助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建立个体与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跨专业健康团队以及同病人群、家庭成员间紧密的沟通联系;⑤依靠智能科技,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便捷性,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医疗照护质量。
2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主要应用于远程监测、心理评估、健康信息互联、慢性疾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2.1远程监测随着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危险因素的威胁,同时老年人也是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其生活习惯和疾病特征指标的监测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充分利用了无线传感器的特性,来实时收集连续、完整的健康信息。如通过智能手环、戒指、项链、耳环、皮带扣[4]、智能背心[5]、T恤[6]、鞋[7]等,来监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皮肤电反应、心电图、步态等指标。美国匹茨堡大学Sun等[8]设计了一款新型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电子纽扣”(eButton),可作为一种装饰物佩戴在不同位置,除了普通的生理、环境监测外,还可以识别食物种类、估算饮食量和营养;实时摄录,量化分析每日、每周运动和坐位时的活动;准确定位地理位置,监测、报警跌倒情况,尤其适用于患阿尔兹海默病和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这些监测设备可通过蓝牙、WiFi、Zigbee-GPRS无线传输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远端服务器或软件客户端,医护人员或计算机后台及时为用户提供反馈和建议。
2.2心理评估对老年人的心理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其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退化,及伴随着退休、丧偶、患病等生活事件出现的不良情绪,并提供有效的干预。美国学者Demiris等[9]建立了一个以社区为依托、远程医疗组件和信息化评估软件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的健康管理平台,应用大脑健康软件(Cognifit)评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意识、分配性注意、手眼协调、视觉记忆、视觉扫描等),并通过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2)评估老年人抑郁情绪和快感缺乏发生的频率,以及通过自我报告精神观量表(Self-report Spiritual Perspective Scale,SPS)测量老年人所持的精神信念和相关行为。
2.3健康信息互联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被认为是提高个体健康行为和健康结局的重要工具[10]。基于远程监测、评估的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减少片段式照护,提高照护的连续性,更有利于老年人和健康专业人员间的沟通[11],动态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荷兰学者Makai等[12]开发了在线健康社区网络平台,老年病人能够获取个人健康档案,并在线与授权的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健康问题。限于使用的老年人较少,其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的影响有待大样本检验。此外,微软公司开发的Health Vault[13]是一个可供用户收集、存储、使用和分享在线健康信息的网络平台。用户借助多种与Health Vault互联的网站、软件、手机应用程序或监测设备能够传输、管理、维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档案,并可自行决定档案信息是否向第三方开放,获得相关的健康信息。提示除了老年人自身外,照护者可充分利用该网络平台,授权自己信任的医护人员,共同管理老年人的健康。
2.4慢性疾病管理慢性疾病管理是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的重要领域,关系到能否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疾病预后。英国学者Dar等[14]应用家庭远程监测设备(Honeywell HomMedTM)测量心力衰竭老年病人的体重、血压、心率,评估心力衰竭失代偿的相关症状,老年病人只需通过“是”“否”键来回答。所有数据经专用电话线传输至医院基站,一旦超过预设的参考值范围,监测设备将自动报警,医护人员则进行进一步电话评估,提供指导或就医建议。该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以家庭远程监测为基础的疾病管理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失代偿引起的非计划性住院及急诊就诊率。美国学者Bond等[15]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网站,使糖尿病老年病人随时查看自己的血糖、运动计划、体重变化、血压和用药信息,在线参与健康教育小组讨论,与护士同步沟通,调整自我管理内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老年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此外,对于常常不能按时、按量服药的老年病人来说,用药管理十分必要。美国学者Hasanuzzaman等[16]应用RFID探测老年病人的取药行为,通过读取药瓶上的RFID标签,准确识别药名,再经视频相机人脸识别、嘴角检测、运动检测等方法监控老年人的服药行为。类似的药物监测系统还可识别老年病人的取药时间、取药种类和取药量,提醒其只取必需的药品[17]。
2.5改进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考虑自我效能感、意图、社会、环境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King等[18]基于行为科学理论,围绕“分析”“社会”“情感”3个维度开发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通过个性化目标设定、自我运动监测、社会标准比较、虚拟人物激励、实时信息反馈、问题解决建议等有效提高了老年人中高强度的运动水平,减少了闲暇久坐的时间。美国学者Lee等[19]认为,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与社交网络结合在一起,加入有影响力的劝说,能有效地提高干预和行为改变的有效性。在其开发的参与劝导性远程健康系统中,医护人员可以和病人及其照护者、朋友建立持久的虚拟联系,持续追踪病人的饮食变化、每日问卷调查、情绪和行为变化等,为病人和照护者提供健康和照护支持。
2.6健康教育智能健康管理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视频会议、手机短信提醒、网络定制信息、在线学习等。如澳大利亚学者Banbury等[20]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在9组(共52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家中进行了为期5周的小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常见慢性疾病的知识宣教、自我健康管理等。老年人在电脑前可与其他小组的老年人、健康教育者实时互动。在评价反馈中,老年人表示非常享受视频会议形式的健康教育,尤其对行动不便、独居的老年人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除了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外,美国学者Lee等[19]捕捉到了家用机器人在老年人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因其近似人类的语言沟通,有效地充当了提醒者、教育者,甚至是知心者的角色,使老年人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了一条情感纽带。
3启示
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帮助老年人实现有效健康管理的同时提升了其自我效能感,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网络的老年人数逐年上升[21],其对智能技术和智能产品的接受度也逐渐提升,使得智能健康管理成为未来老年健康保健和长期照护领域的必然趋势和方向[22]。因此,在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重视系统的适用性和激励性鉴于我国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在开发有关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时需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加入生活元素,把握系统的易用性(如字体大小的设置、操作程序的线性化设计等),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和效果。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较少涉及使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长期使用系统的意愿。分级目标的设定、线上激励(如鼓励性文字、虚拟积分等)和线下激励(如健康小礼品等)等形式有助于老年人保持长期使用系统的热情,使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3.2重点把握系统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除了激励机制外,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内在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效用性应当是吸引老年人使用的关键因素。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缺乏理论基础[22]。笔者认为,构建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应建立在成熟的理论模式基础上,在现代健康观的引导下思考网络和智能科技对老年人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机制,保证系统构建和开发的科学性。另外,系统提供给老年人的任何健康教育资源和建议应当建立在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的基础上,保证老年人获得科学、安全的健康信息。
3.3突出系统的辅助性和人文性需要指出的是,先进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不能取代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一方面,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提供的建议不能代替医学诊断,涉及需要诊断治疗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应及时至医疗机构就诊;另一方面,老年人是否接受智能健康管理一定程度上建立在传统医患和护患间的信任关系上[22],因此,系统本身需体现人文性,应用系统的医护人员需具备心理、社会、人文知识和素养,通过不同的策略关怀老年人,提高照护质量。
4展望
回顾当前国外相关文献,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健康管理研究仍较局限,多聚焦于远程监测、单一疾病的健康管理等;国内的研究也较少针对老年人群,仅处于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建构阶段,较少以使用者的观点,探讨系统介入老年人照护服务后,对其健康与生活品质的影响[22]。因此,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针对我国老年人的特点,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照护需求,开发集远程监测、多维度评估、健康信息互联、慢性病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人性化评估老年人的使用体验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春珍,张蓓莉,李冠慧,等.科技始于人性——浅谈远距医疗于老人健康照护之应用[J].护理杂志,1998,56(6):76-80.
[2]郭清.智能健康管理[J].健康研究,2011,31(2):81-85.
[3]孙瑶,李文源,艾育华.基于物联网的老年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164-1171.
[4]Appelboom G,Camacho E,Abraham ME,etal.Smart wearable body sensors for patient self-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J].Arch Public Health,2014,72(1):28.
[5]Pandian PS,Mohanavelu K, Safeer KP,etal.Smart vest:wearable multi-parameter remote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J].Med Eng Phys,2008,30(4):466-477.
[6]Sardini E, Serpelloni M.Sensors:t-shirt for vital parameter monitoring[M].New York:Springer Verlag,2012:201-205.
[7]Jagos H,Oberzaucher J.Development of a wearable measurement system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in human gait - eSHOE[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8:1301-1304.
[8]Sun M,Burke LE,Mao ZH.eButton:a wearable computer for health monitoring and personal assistance[J].Proc Des Autom Conf,2014,2014:1-6.
[9]Demiris G,Thompson HJ, Reeder B,etal.Using informatics to capture older adults’ wellness[J].Int J Med Inform,2013,82(11):e232-e241.
[10]Institute of Medicine.Health IT and patient safety:building safer systems for better care[M].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1:18.
[11]Lau AY,Proudfoot J,Andrews A,etal.Which bundles of features in a web-based personally controlle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re associated with consumer help-seeking behaviors for physic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J].J Med Internet Res,2013,15(5):e79.
[12]Makai P,Perry M,Robben SH,etal.Evaluation of an health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care for frail older people:why adherence is the first target[J].J Med Internet Res,2014,16(6):e156.
[13]Microsoft.Health Vault[EB/OL].[2014-12-20].https://www.healthvault.com/cn/zh.
[14]Dar O,Riley J,Chapman C,etal.A randomized trial of home telemonitoring in a typical elderly heart failure population in North West London:results of the Home-HF study[J].Eur J Heart Fail,2009,11:319-325.
[15]Bond GE,Burr R,Wolf FM,etal.The effects of a web-based intervention on the phys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among adults age 60 and older:a randomized trial[J].Diabetes Technol Ther,2007,9(1):52-59.
[16]Hasanuzzaman FM,Yang X,Tian Y.Monitoring activity of taking medicine by incorporating RFID and video analysis[J].Netw Model Anal Health Inform Bioinform,2013,2(2):61-70.
[17]Moh M,Walker Z,Hamada T,etal.A prototype on RFID and sensor networks for elder healthcare:progress report[C].Sigcom Workshop on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Wireless Network Design and Analysis,Philadelphia,Pennsylvania,NewYork:ACM,2005:70-75.
[18]King AC,Hekler EB,Grieco LA,etal.Harnessing different motivational frames via mobile phones to promote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e sedentary behavior in aging adults[J].PLoS One,2013,8(4):e62613.
[19]Lee D,Helal S,Anton S,etal.Participatory and persuasive telehealth[J].Gerontology,2012,58(3):269-281.
[20]Banbury A, Parkinson L,Nancarrow S,etal.Multi-site videoconferencing for home-based education of olde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the telehealth literacy project[J].J Telemed Telecare,2014,20(7):353-359.
[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2-2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22]Shea K,Effken JA.Enhancing patients’ trust in the virtual home healthcare nurse[J].Comput Inform Nurs,2008,26(3):135-141.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7-25;修回日期:2016-03-15)
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1.00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B-1281-04
作者简介高晨晨,硕士研究生,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周兰姝(通讯作者)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一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课题,编号:XBR2013108;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编号:13ZS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