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华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由于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经营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区的龙头企业数量也不等。从总体观察,华东地区的龙头企业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华北地区次之,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地区龙头企业数量相差不大。
龙头企业涉及食品加工业、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粮食业、餐饮业、物质贸易业等多个不同领域的行业,其中食品加工业的行业集中度最高。
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其销售额与净利润分别以21%左右与28%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经济基础。
传统的农业存在经营规模小、劳动投入量高、产业化水平低、技术设备不完善和经济效益低效等问题。而龙头企业能够凭借其生产基地的建设、不断开拓市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与效益化经济,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自然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自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的保障。龙头企业能够因地制宜,打造属于本土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与发展主要产业。
劳动力优势。龙头企业一般采用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农户”,而农村人口数量多且劳动力相对更为廉价。
政策扶持优势。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增收且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成绩,各级政府逐渐注重与扶持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金融政策、财政补贴与财政专项扶持等四大方面的帮助。
品牌劣势。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表现之一为企业自身的品牌,拥有知名有特色的品牌会给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目前农业的品牌数量少、品种单一、缺乏拥有知名度的品牌。
技术劣势。我国大多数高质量的农产品与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与技术是由国外引进的,这使得我过的农业发展处于被动的状态。
资金劣势。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而我国目前对农业的金融体系尚未健全,使得农业企业的发展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受阻。
管理劣势。大多数龙头企业的管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直觉决策因素。
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加剧的农业市场竞争,唯有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综合实力的其中表现之一是企业自身品牌价值。品牌的效应能够为龙头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我国龙头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应重视“品牌化”经营,实施品牌化战略。特别在人们日益关注产品质量的今天,打造出符合公众形象的品牌无疑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应建立以先进科学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提供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加速农产品的更新,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内经济趋于饱和,唯有“走出去”才能不断创收;其次,“走出去”是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步骤;最后,在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唯有主动出击才能赢得先机,勇于开拓市场才能保住现有的市场。
龙头企业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获取利润与开拓市场的同时,优化配置资源,关注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丁振新,孙丽敏.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J].河北学刊,2001,21(3):99-101.
[2]杜吟棠.“公司+农户”模式初探——兼论其合理性与局限性[J].中国农村观察,2002(1):30-38.
[3]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J].南方农村,1999(5):28-30.
[4]张世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以武汉都市农业发展实践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02).
[5]邵喜武,海青,王海艳.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0(05):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