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3-10 02:51:40陈步楼
广东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收蚁小蚕蚕种

陈步楼

(建湖县蚕种场,江苏盐城 224000)

当下产业的不断丰富和升级使得小蚕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小蚕的共育技术也向专业化发展,这一新型技术使农户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但是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各地区的共育中心良莠不齐,共育室条件差、人员素质低不专业、恶意压价等都阻碍了小蚕共育技术的发展。

1 小蚕共育技术

1.1 小蚕共育组织形式

小蚕共育分为三种组织形式:联户共育、小蚕共育专业户、自喂共育,其中联户共育是指以一个村为单位,几户或几十户在商议后组织有其中一家农户共育,其他户支付给该养育户一定金额的共育费;而小蚕共育专业户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养蚕户承包规模化的的共育;自喂共育则与上述两种相反,虽然也是在同一蚕户喂养,但是要自行采桑叶,并且付给房东相应的房租。

1.2 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因为小蚕共育技术本身的对象就是娇小难养的蚕,存活率极低,因此为了使它们不受到病源的感染,要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工作。共育室要选择保温保湿性好的房间,最好有天花板而且要远离住户和大蚕室。消毒要在养蚕前1 d左右进行,除了要清理好蚕室环境,共育室内的卫生极为重要。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均匀的洒在共育室的地面上、墙壁和蚕架上。消毒的时候要避免强光,然后再用毒消散熏烟,熏烟后把共育室密封10 h打开排味后即可。

1.3 蚕种催青

催青技术是使得共育的小蚕要发育齐一,蚁体强健的重要工作,在把蚕种领回来后,将它们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保护起来,把蚕种从盒中倒出,事先垫上纸,注意蚕卵不要重叠对它们进行黑暗保护,低温时一定要注意升温,后期注意补湿,如果发现蚕种转青不齐,要再延长一天时间用75℃进行黑暗保护。

1.4 收蚁

在收蚁的当天于早晨把包好的蚕种摊开在消毒好的蚕匾上,并开灯进行8 h-9 h的感光。并且在进行收蚁时应均匀分区,进行称重,保证分蚕时蚕足,用蚕筷将蚁蚕轻轻得散开,使得每匾蚕头数平衡,收蚁叶要适熟,老嫩一致。

2 小蚕共育发展现状

2.1 技术培训不到位

小蚕饲养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生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外出打工,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蚕工作,留下的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再加上对共育技术经验互相交流极少,造成共育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对共育技术也没有一定的突破。每一户都需要经过手把手的培训,由于普遍专业素质不高,大多数农户要经过反复的指导、实地培训才能独立操作,这大大地影响了共育的技术和质量。

2.2 共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很多县、地方对小蚕共育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在调查中很明显的发现小蚕共育的管理上还是存在着管理松懈,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在执行的过程中,虽然有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乡有技术员,村有蚕辅员,组有共育户,但是技术员对共育户技术指导不到位,嫌操作麻烦,不按规程进行规范化的处理;而且除此之外,共育收费比较混乱,每个区域的蚕农自主定价,没有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的不统一,高价格都使得很多共育户不愿意参与,剔除成本之后各共育户所剩无几,因此大量流失。

2.3 规范风险意识差

有的共育户为了共育费的蝇头小利,应付式地参与进来,从设施到人员技术都不具备基础的水平,所以共育质量极其差。风险总是存在的,共育室小蚕的饲养数量非常多,一旦出现问题,大批的农户就会被涉及到,影响范围极广,再加上没有没有相应的保障,责任认定难都会给共育室带来极大的风险。

3 积极推广小蚕共育的对策

3.1 提高共育技术

要抓好对共育户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选用养蚕丰富、文化水平高的人进行小蚕养育的工作,同时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养蚕者与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做好饲养之前的养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再者从领种,催青,收蚁到蚕期处理,分蚕等这些具体工作分派技术水平极高,有责任心的蚕桑技术员,由他们进行安排协调各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在共育结束后要对农户饲养的大蚕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整个饲养的过程要统一技术规范,确保小蚕养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不管什么工作,有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管理制度都能事半功倍,对蚕具和蚕室专用、消毒用药和消毒方法、技术规范要进行严格的标准把控,合理地选用共育户,避免浑水摸鱼的情况,对共育户做好登记和筛选工作。其次是技术部门要监督共育户的工作,提前对共育户进行技术培训,实地培训,同时全程跟踪,使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最后针对共育户的实际成效进行嘉奖,形成激励效应。同时要统一共育户的收费标准,根据当地市场和农户的生活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也可以考虑每一家农户的实际承受情况,由政府及上级进行一部分补贴,减少农户负担,保障每一家共育户的切身利益。

3.3 制定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

各级技术部门都要认真严格地对每家共育户的蚕种进行检查,同时筛选合格的共育户,并且在技术进行支持,指导共育室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蚕种,确保小蚕的质量。并且在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定下权责,在养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朔到具体环节具体的负责人,这样避免了推脱责任的问题,促进了小蚕养育的精细化和标准。在共育结束之后,要对该阶段的共育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这样各个环节的保障可以有效的缓解共育风险,保障蚕农的经济利益。

4 结束语

小蚕养育这项先进的饲养技术是需要技术上的保障以及人员的共同重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改善并且加以推广更好的造福于更多的农户,实现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1]张德文.栽桑养蚕高效新技术[M].昆明:云南农业出版社,2009.

[2]韦平让,谭超,万玉新.论小蚕共育产业化出现的新问题[J].广西蚕业,2007(01).

[3]太娥琼.陆良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蚕共育[J].云南农业,2015(05).

猜你喜欢
收蚁小蚕蚕种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四川蚕业(2021年1期)2021-02-12 02:03:22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4
可爱的小蚕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河南农业(2017年12期)2017-12-08 06:13:42
可爱的小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4期)2016-06-23 08:50:58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3期)2016-06-23 08:50:43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2期)2016-06-23 08:50:26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蚕桑通报(2015年1期)2015-12-23 10:14:31
小蚕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