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刚 齐荣波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 宁波315100)
微课模式在CAXA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姚志刚 齐荣波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 宁波315100)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在支撑个体自主化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应用自主制作的微课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CAXA实训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分析微课的应用效果,探讨微课在CAXA实体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微课;CAXA;信息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制约其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寻求一个简易大众化的方法很有必要,近年的信息化中,微课的理念比较凸显,本人也进行了自主的学习并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下面先以自己的一个CAXA教学中微课的教学案例来简单的展示下微课应用的过程。
明确目标:本节微课的目标就是完成齿轮泵的运动仿真,提升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具体如下:1.内六角螺钉的直线旋出;2.齿轮泵泵盖的直线移出;3.齿轮啮合的旋转;4.动画仿真的输出。
实施过程:
一,讲解引导:进入到实训机房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前情进行简单的回顾,引入今天微课的主题:基于CAXA实体设计齿轮泵的动画仿真,结合PPT对本节目标任务进行全面的阐述。
二,微课观摩:通过机房的教学控制软件,让学生直接在各自的计算机电脑上认真观摩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并记录下操作的重点步骤。
三,实操训练:观摩完成后,学生对照教师实现设计好的任务评价表,一一进行任务操作,并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实训教室,为个别学生解疑答惑,突破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归纳学生们典型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或醒示。完成后,及时收取同学们的任务评价表,这些可以实时反馈出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后续课程进度的安排。
四,课堂小结:此次课堂上物色的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各自阐述这节课的收获;教师结合他们的任务评价表进行及时点评反馈,查漏补缺。最后PPT展示这节课的任务核心,使学生再次回顾,完成后整理离开。
经过以上的实践过程的实施笔者也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与反思:本次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清晰,任务也比较明确,微课的架构表述也比较到位,易于学生接受。整个任务选取比较完整,从齿轮泵的螺钉旋出,泵盖移出,齿轮啮合,到最后的仿真动画输出一气呵成。当然也存在不足:如微课过程中部分的视频剪辑过渡不够圆润,拘于现有的环境及制作设备稍有杂音等。
当然这个只是微课在这一节课的实践,通过此次实践的效果可以展望下微课在CAXA实体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下面从优势和问题两方面进行探讨:
微课是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中涌现出的新概念,以视频为载体,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媒体资源,讲授一个知识点的“小”课堂。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简单归纳下优势主要有:1)内容精简,易于学习;2)内容进度便于控制;3)课堂观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改变;4)传播多样便捷。
2.1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常常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面授。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集中培训的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自身就很难避免时间的冲突问题,教师作为成人,角色具有多面性,工作具有多样性,自身工作安排、家庭等原因使得教师很难保证培训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考虑面授及对个体自主学习的支持,如除了面授,还应该为受训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和技术的支持,才有可能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
2.2 传统与创新的冲突
传统的教学教师们应经得心应手,进行创新改革教师们肯定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学习和充实自己。特别是信息化的更新周期很短,变化很快,很多年轻的教师还好,年纪稍大的很难有精力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微课的推广上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团队提出不同的目标,在知识细分层面上要满足教师个体学以致用,因此必须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才能尽可能达到受训教师个体需求达到效果最大化。
在CAXA实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解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开展自主性学习,避免培训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提升了面授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师课堂重现,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将没有理解或者忘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重新学习,有效减低了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对教师讲授课程进行重复观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超前学习,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利用微课进行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1]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2(2).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责任编辑:田吉捷]